APP下载

“不作不死”的语法、语义以及语用分析

2014-10-21陈换常

课外语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主观性相关性

陈换常

【摘要】“不A不B”构式是汉语的常见构式,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本文就汉语“不A不B”构式中的“不作不死”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分析。从语法角度看,“不作不死”的“作”和“死”能够成词,具有相关性;从语义角度看,“不作不死”属于“不A不B”语义关系中的充分条件关系;从语用关系看,“不作不死”倾向于贬义色彩。它以话者的立场来表达某种主观认识,具有主观性。

【关键词】不作不死; 相关性;语义关系;语用;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633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被收录到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城市词典)中,词条解释如下:This phrase is of Chinglish origin. Means if you dont do stupid things, they wont come back and bite you in the ass.”“不作不死”意为没事找事,结果倒霉。“不A不B”作为汉语一种固定构式,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如《诗经·魏风》中的“不稼不穑”,《礼记·礼器》的“不丰不杀”。它由汉语的“不A不B”构式生成,但与“不A不B”不尽相同,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角度来考察“不作不死”。

一、“不作不死”的语法分析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不A不B”构式分成四类:第一类为A、B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动词或文言词,如“不说不笑/不言不语”等;第二类为A、B为意思相对的单音节形容词、方位词或文言词,如“不肥不瘦/不多不少”等;第三类为A、B为意思相对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方位词或文言词,如“不死不活/不男不女”等;第四类为A、B为意思相对或相关的动词或短语,如“不见不散”等。

从分类来看,可以填入A、B位置的语法单位极其丰富,可以是字、语素、词,如“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不见不散”,还可以是短语, 如“不到黄河不死心”。“不作不死”的“作”是词,“死”也是词,它与“不见不散”属同一构式。“不作不死”的原句为“不作死就不会死”,根据经济性原则,将“不作死就不会死”简缩为“不作不死”,言简意赅。

A、B之间的意义关系上,A、B的意思可以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如“不言不语”、“不死不活”;还可以相关,如“不打不成相识”。“不作不死”属第三类,“作”和“死”之间意义相关。从A、B之间能否成词来看,A、B均有意义,AB可以构成合成词,如“不慌不忙”,与单纯的“不慌忙”相比,更具强调意味。“不作不死”中的“作”和“死”能构成词语“作死”,“不作不死”与“作死”相比,具有强调意味。

二、“不作不死”的语义分析

“不A不B”构式中表达的否定语义主要包括完全否定、部分否定、间接肯定以及假设关系等。从完全否定来看,“不说不笑/不吃不喝”等通过对A、B语素的否定,来强调否定整个词语意义,而“不肥不瘦/不多不少”等表达的是既不A,也不B,处于A和B的中间状态。“不男不女/不死不活”表示的是一种尴尬或不满意的中间状态。这三种为“并列”语义关系,而“不见不散”表示的是条件关系。“不A”提出某种条件,“不B”引出该条件所造成的结果,该关系可分为两种:

(1)假设条件关系。“不A”提出假设条件,“不B”说出假设条件满足后产生的结果,它们之间是“假设条件—结果”关系,可变换为:如果不A,就不B。如:玉不琢,不成器——玉如果不琢,就不能成器。

(2)充足条件关系。“不A”说出充足条件,满足该条件,就会产生“不B”的结果,但不排斥其他条件,它们之间是“充足条件——结果”关系,可变换为:只要不A,就不B。如:不破不立——只要不破,就不(能)立。

“不作不死”属于充足条件关系,意为“只要不作,就不会死”。“作”是过程,“死”是结果。从在线俚语词典里的例句来看,那个人烤了状似iPhone的饼干,开车时叼在嘴上,想捉弄交警,这是“作”。警察很生气,在系统搜索他的名字,发现此人还有未支付的超速罚单!这是“死”,也就是“作”所产生的结果。

三、“不作不死”的语用分析

“不A不B”口语色彩浓厚,体现话者的主观意图。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有时是规则、对称的,有时则不然。“不A不B”同一构式可表达褒义、中性和贬义等语用色彩。“不卑不亢”指对人有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属褒义色彩。“不冷不热”具有贬义色彩,意为态度冷淡。“不作不死”体现贬义色彩,意为干了蠢事,没事找事,最后倒霉。

语言不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思想,还要表达言语主体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即话语的主观性。“主观性(subjectivity))”指的是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己的印记(Lyons 1977:739)。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说话人的情感(affect)、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

“不A不B”格式存在明显的“主观性”。说话人的情感指的是广义上的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视角是指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如:“不作死就不会死,哼,这就是挑战我的下场!”。话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觉得自身强大,对方来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话者的认识是指说话人对某人、某事、某物的主观性的看法。“不作死就不会死,你可悠着点儿来!”,话者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觉得对方可能做出危险行为,警告对方慎重行动。

四、结论

“不A不B”构式是汉语的常见构式,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本文就汉语“不A不B”构式中的“不作不死”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了论述。从语法角度来看,“不作不死”中的“作”和“死”能够成词,“作”和“死”具有相关性。从语义角度来看,“不作不死”属于充分条件关系;从语用关系来看,“不作不死”倾向于贬义色彩,它以话者的立场来表达某种主观认识,具有强烈主观性。

参考文献

[1]邓英树,黄谷.“不A不B”的否定意义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2(4).

[2]傅远碧. 谈谈不A不B [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基于认知与语用的分析[J].修辞学习,2008.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观性相关性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