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乡土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2014-10-21陈娇
陈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热点,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研究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乡土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语文与乡土文化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了传统文化与乡土资源的语文,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课堂中学好语文,在实践中用好语文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职教学;特色课堂;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乡土文化概述
(一)乡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乡土是传统文化与教育学习的发源地,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把社会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注重语文教学的意义,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课本知识,更多的是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与乡土风貌,培养精神风气。因此,教师们要重视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乡土文化的特色,有效利用传统文化的优点,创新课堂方式,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提升教学的水准,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一直以来都是对人们最直接、最有效的熏陶。比如:上一代人在儿时最爱看的无疑是节庆时的舞狮把戏,假狮子的灵动逼真、舞狮人的默契配合与滑稽幽默的表现力、人们一拥而上的热闹与生机都是长大后最深刻的记忆片段。然而现在,小孩们早已失去了这样的福利,显然,舞狮把戏正在悄无声息的逐渐落没。如今的孩子更多的是每天和电子游戏与网络打交道,他们追逐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歌曲,热烈地迎合国外文化节日。相比较而言,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与节日却受到了冷漠与忽视。伴随着这种现象而产生的,学生们的乡土观念日渐淡薄。然而,传统文化、乡土观念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地位是非常重要与不可替代的。
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中职语文教育
(一)开展特色课程,学习乡土文化
课堂教育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开展特色课程,学习乡土文化是首要渠道。把乡土文化资源引进语文教学课堂,丰富课堂方式,创新授课方式,具体介绍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提升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可以开展乡土文化阅读课,整理有关传统文化与乡土特色的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与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特色教学形式,比如文章朗读、分组讨论、文化辩论赛,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培养民族自豪感与主人公意识,自发地关注家乡的文化历史、地理特色、区域亮点,注重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之路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举行“乡土文化之旅”的社会实践
在开展特色课堂时,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还可以举行与“乡土文化之旅”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社会知识,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社会现象,具体感受乡土文化资源。并在文化之旅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写调查笔记、组织安排调查问卷、记录乡土文化等方式来全面参与;鼓励学生在旅行中深入民间之家,感受乡间人们的衣食住行,真切体会文化特色。文化之旅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与表彰,并同时可以采取分小组形式,在文化之旅后自主选择特色形式来展示本小组成员文化学习的成果。另外,小组和小组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在竞争之余提升学生们对文化社会实践的认知感。社会实践是语文教学走出课堂的直接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生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乡土资源利用的具体情况。举行文化之旅能够把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相融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对语文学习的认识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传承传统文化,重视乡土观念
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是需要被传承和发扬的。不容忽视,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家和民族,他们从衣食住行到文化节日、社会习俗,人们都自觉的保护、传承、丰富。因此,日本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与精神风貌都是值得赞叹与学习的地方。传承传统文化、重视乡土观念是每一个民族的神圣使命与光荣任务,这一点可以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例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前提下,以景观建筑特点、民间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色等为依据进行分类整理,有兴趣、有想法的同学还可以以此制作文化册或者导游指引刊,向有关部门投递,把学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乡土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与生活同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把乡土文化带进课堂,丰富教学的内容,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乡土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收获、成长,主动积极地把语文学习与乡土资源相结合,加以利用,真正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层次与高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贺永立.“大语文”与创新思维训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高满生.对2005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
[3]楼彦彬.引领学生走进“大语文”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1(5).
(编辑:董 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