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2014-10-21韩笑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实践

韩笑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道路。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平等繁荣进步,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地区;实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003-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1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根本问题。受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陆及沿海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如何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落后的局面,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创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条件;以及选择何种道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内容。

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探索的起点和源头。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3。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三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总之,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一道路还必然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我国的民族地区是指以少数民族人民为主聚集生活的地区。由于受民族人口、居住格局、传统文化、自然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与其他生产力水平发展相对较高的内陆和沿海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劣势。新中国建立初期,很多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或封建地主制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不平衡。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民族地区民族多、民族关系复杂等实际,通过采取开展民族调查、识别,掌握各民族的现状;积极推荐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上,在探索中形成了因地制宜、稳中求进的改造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阶级剥削和压迫逐步被取缔,实现了民族的解放,民族地区的人民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民族平等权利地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同时。党和国家政府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步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差距,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全面落实民族政策,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指出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工作上要把民族平等和团结作为民族政策的出发点,把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要通过事实,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的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3]161-171“少数民族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4]186“我们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而且要以法律制度加以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2]246-24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固定下来,开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采取对民族8省的定额补助费数额每年递增10%。对民族贫困地区减免农业税、民族地区的企业、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给予减税的照顾。为了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还实施了东西互补互济的对口支持和经济技术协作的协调发展战略。1999年,党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富民兴边等行动,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同时,在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利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社会条件。例如,1987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民族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提出,新疆、西藏、云南等省区和其他10个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优越地理条件,又有丰富的地下、地上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就能把某些劣势变为优势,加快经济发展。endprint

四、实现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经济上,近年来,又出台了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普遍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从大面积贫困到总体小康的跨越。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统计,2013年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民族8省区GDP国内生产总值总计64 533亿元,增速为10.7%。其中,民族8省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414元增加到2013年的22 69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168元增加到2013年的6 579元。政治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各民族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机关、政府机关首长均由自治主体民族的公民担任,并且确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民族干部的配置比例。”以法律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民族区域的合法权确立下来,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一是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使得民族文化呈现多元多样趋势。民族地区按照“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做实做深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思路,充分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例如云南成功打造了《云南映象》《印象丽江雪山》等演艺精品。还结合地区特点形成了一批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文化产业集群。二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各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和资源配置优先;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全面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援智”工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双语教学”,实施西部“两基”对口支援机制,全面实行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援教机制等。2008年,民族地区的各类学校共72 711所,专任教师183.7万人,在校学生达3 450.3万人,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人数为115.35万人,比1950年增长了886倍。也使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广泛使用,各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发展。在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方面,民族地区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宣传,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探索并不断完善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促进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进一步维护了祖国边疆的繁荣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探索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实践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