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试探

2014-10-21梁小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探课程改革

梁小光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正在不断深入的开展,课程改革工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课程改革的各种方案和措施也正在经受着实践的检验。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提出个人的建议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改革 理实结合 试探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88-02

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几年的课程改革,发现了一个困惑在人们面前的问题,就是中职学生的课程安排越来越多。其曰是为学生多掌握一门技能,为今后走出社会多一个找工作的机会,结果是这样吗?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各的说法。比如: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开始改革当初,开设的汽车专业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修理、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摩托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设备应用技术、汽车机械基础、汽车使用与日常保养和实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现在又增加了汽车喷涂与钣金、汽车装潢与美容、汽车文化、汽车车身底盘电气控制、汽车总线识读与连接、汽车营销等课程。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从20世纪的四年制改成了现在的三年制。在三年制中,又实行2+1的教学方式,即在校学习二年,第三学年便到企业顶岗实习,大大缩短了在校学习时间。而在校学习的两年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如:语文、政治、数学基础、汽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虽然,从第二学年开始,对专业知识按专业分学各自的课程,但是,总的课程还是比改革前增加了不少,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了。大家知道,如今的中职生大都是不想参加中考升学的初中生。请问,假如是我们当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能学会那么多的课程知识吗?肯定不能!我们的老师都不能学会,又凭什么要求我们的中职生学会这些知识呢?因此,中职生在上课时不想学习是正常的,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我们的课程设置太不合理了。这么多知识学了又不懂,不如不学。

从客观上来说,学习的知识点越多,掌握的知识肯定就会越多。然而,反过来因知识太多太杂,不知道毕业后自己能从事何种工作,哪些知识对自己今后工作有没有用还是个问题。如今的中职生,大部分对学习有厌学情绪,特别是学习理论知识。一提到学习理论知识就感到头痛,甚至说,如果我想学理论知识,不如读高中!因此,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听课不专心,玩手机、看小说、打瞌睡大有人在,只有廖廖无几的几个学生听课。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不如不教。怎么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1 减少不必要的课程

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的课程相对太多太大了,必须减压。怎样减压,减哪些课程?我们应该好好的研究。我们培养的中职毕业学生,主要是为社会建设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肯定是为汽车维修企业培养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符合企业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必须定位学习课程,那么,这些学习课程要从汽车维修企业中寻找。(1)深入企业找岗位,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岗位群。岗位不是工种,不要把岗位与工种混淆了,然而,什么是岗位呢?比如在汽车维修企业中,质量检查就是岗位。(2)深入岗位找技能,形成以岗位为核心的技能群。也就是说,从事这个岗位,需要哪几个技能。如索赔的岗位,需要几个技能就适应汽车索赔的岗位,因此,这个技能点,就是我们的教学项目。(3)深入技能找知识。也就是要掌握这个技能,必须要学习那些知识,把传统的理论知识拉着跟技能走,这就打破原来的框架。技能出來以后,把有用的知识拉到技能里面,凡是教材中没有用到的知识都是不必要的知识,应该删除。这样,就大大减少不需要的理论知识,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

2 分层技能教学体系

本人从事汽车维修教学十多年,培养毕业的学生近千人。很多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比较茫然。因为,在学校中学过的知识用不上,在实际中又有许多东西没有学过,所以,在工作中不知道该怎么办。为了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相结合,要求我们的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的另一个核心,它是一种载体,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课程完全符合职业教学需要。如今大多数的教材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基本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或完全照课本的内容顺序讲课。大家都认为,学好汽车的维修,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作支撑,否则,就不能学懂学通汽车的修理。我们始终跳不出原来学科体制的老框架,因为我们在学校学习汽车修理时,也是从头到尾学下来的。很多老师头脑里会这么想: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没讲,怎么能讲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呢,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发动机构造没有讲,怎么能讲底盘离合器和变速器构造呢。所以,我们只能按部就班的先讲发动机、底盘到电器;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到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等;底盘先讲离合器到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等。始终破不了这个学科框架,因我们是这么学的,到职业学校就这么教,这是影响很深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太多太大了,在这两年时间内肯定没有足够的时间学好的。除了压缩不必要的课程外,还要分层技能教学,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有用的技能上。分层技能教学很有必要,这是因为,有些技能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一次二次的,把它打入底层,而经常用到的技能,把它往上提升。比如,连杆的校正和主减速器的调整,在汽车维修中,这两个项目都比较重要。连杆弯曲变形,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轻者,发动机会异响、拉缸,严重时,会使连杆断裂,发动机报废;主减速器调整不对,行车不出十公里,就会折断齿,主减速器就无法工作。表面上看,这两个技能都非常重要,应该要好好学习,非掌握不可。但是,从实际中了解到,这两个技能用得很少,可能你一辈子都用不上,把它打到最底层。什么时候教,等到有时间了,你学到了一定级别,并且常用的技能都掌握以后再学习。如果在实际生产中又碰到这些问题时,可请会修理的师傅干就行了。不要为了一辈子只用一两次的技能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本来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就有限。反过来,假如以后你要经常接触这些技能,自己有了精力,要提升技能了,可以专抽时间学习的。因此,我们要把现在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层麻,把很少用的技能打入底层,把经常用的技能提上来。根据本专业的时间安排,先从顶层,一层一层的分层教学,不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用途不大的技能上面。我们不能贪多贪大,否则会误人子弟的!这些是值得我们每个中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3 理实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多老师对这个问题基本没有什么异疑,不就是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训室中教学,即边上理论课,边实践操作,—— 这不尽然。为什么是这样呢?比如,在讲授发动机术语的时候,都讲到“上止点”的概念。老师们都会想到实训室利用实物讲课,这样比较直观、明了,也容易理解。但是,问题来了,学生们学了“上止点”,认识了上止点的定义和含义,不知道有什么作用。不知道能干什么,那學它干什么呢?学了也白学,就是今天学会了,可能明天又忘记了。假如: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上止点加以分析,应该效果更好。一辆汽车因涉水,行驶一段时间后,发生连杆断裂。是因为先弯曲疲劳断裂还是发动机先烧瓦、抱轴断裂还是其他原因断裂呢?如果是先弯曲使曲轴疲劳断裂,可把发动机气缸盖拆下,看活塞上止点的位置就可判断了。因为,汽车涉水后气缸进水了,气缸压缩时燃烧室的容积有限,水又不能压缩,连杆就会弯曲,所以,活塞上止点的位置会下移一些距离,发动机再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两个活塞“环带”。一个是深色环带(即旧环带);另一个是浅色环带(即新环带),就可断定曲轴先进水,气缸压缩连杆弯曲后,工作一段时间疲劳断裂的。道理上通了,这个原因就已经死掉了。另外,对于连杆的弯曲检查,可拆下火花塞,用深度尺测量活塞上止点至火花塞孔端面的距离是否有变化,就能判断连杆是否弯曲变形了。你看这个“上止点”的概念是不是好用呀!我们对学生这样讲,才是真正的理实一体化,即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融洽在一起。通常我们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讲授,不一定是理实一体化的表现。然而,在课堂上利用嘴巴讲课,也能很好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关键是我们对讲课内容有没有理解透,能不能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在实际中,很多理论点都能与技能接合在一起,很好的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我们的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将来走出社会一定非常有用。

总之,课程改革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努力,多想办法和措施,并精心培育,我国职业教育的明天定能开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沈世启.汽车运用的可靠度或故障概率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7(3):103-105.

[2] 王栋梁.论汽车综合检测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8、29号令》的体会[J].广西交通科技,1992(2):38-40.

猜你喜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探课程改革
静守百年:试探西贝意象
试探着向硅谷伸出触角
西游新记9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厂共育 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试探《鬼谷子》军事思想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