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厂共育 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7-03-27陈金红
【摘 要】本文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为例,阐述“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探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校厂共育 学做交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76-03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汽车维修市场,需要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为维修行业的发展做贡献。我国现有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缺乏高级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对“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一、“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厂共育”是依托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与南宁粮运汽修厂紧密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双方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队伍、共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学做交融”是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技术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工作流程,实施生产性实训,让学生边学边做,促进学生技能、素养双提升。
二、“校厂共育,學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校企合作,确定实岗育人的方向。根据人才需求调研,确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汽车4S店、综合修理厂、快修店、汽车美容店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培养具有中职生基本文化素质,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在汽车服务企业中胜任汽车维修、检测、保养、维护、美容、改装、钣金、喷涂、汽车保险理赔、汽车配件销售等工作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重构课程体系,搭建“四向双课堂”课程体系。在行业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论证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进行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校企合作和专业实际情况,确定专业“四向双课堂”课程体系,绘制课程结构图。
根据岗位调研,结合行业人才需求状况,按照四个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并确定了相应方向课程,“四向”指的是机电维修、汽车美容、汽车钣喷、汽车商务四个专业方向。
“双课堂”分为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校内课堂是根据教学计划实施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的教学。校外课堂主要由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完成的教学。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订单班教学;第二部分,是指第三年的顶岗实习。
“四向双课堂”课程体系是我们在充分考虑学生基础能力形成的实际需要,有效兼顾中职学校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的主体思想为宗旨来构建。
(三)改革评价方式,制定“四考四重”考核方案。随着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广度、深度、高度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考核评价办法已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合格,必须多方参与,从多维度、多层面进行考核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办法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与社会认同相适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在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办法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二是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三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考核;四是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可归纳为“四考四重”考核方案,内涵是:课程考核重过程、实训考核重服务、技能考核重结果、素养考核重言行。
(四)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参照企业车间布局,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专业模块课程在企业生产车间进行,让学生能感受汽车维修企业职业氛围,养成职业习惯,让学生体验到“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情境。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法开展专业课教学,促进教学做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充分体现职教特色,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五)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打造“朝学夕练,以工促学”的教学模式。依据“先就业再发展”“以技能为主线贯穿知识”的原则,紧紧围绕就业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加强学生岗位化培养为落脚点,按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设实训场所与增添设备,邀请企业能工巧匠加入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以“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朝学夕练,以工促学”的教学模式。
三、“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中职汽车专业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注重汽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 2 所示。
第一学年(职业认知阶段):通过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文化基础课程、职业认知大赛等方面,学生了解职业特点,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学年(职业认同阶段):模拟企业实践环境,引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具体案例,理实一体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学生在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考取相应职业技能及岗位适任证书。
第三学年(职业熟练阶段):校企合作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岗操作,强化技能,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做好准备。
(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我们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四向双课堂”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能力培养放在中心位置,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按专业岗位确定工作性任务,将若干工作性任务构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将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最后将学习领域开发成项目教材。
1.广泛调研,确定汽修专业定位和职业工作岗位群。通过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进行基于“四向双课堂”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人单位对汽修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明确专业机电维修、汽车美容、汽车钣喷、汽车商务四个专业方向定位和汽修人员从事的岗位。
2.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群后,邀请企业专家到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召开汽修专业课程开发实践专家研讨会。大家共同分析和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得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和主要內容以后,课程开发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并采用社会实证研究方法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分析和详细说明。
3.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课程)。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筛选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把企业工作任务表中的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进而形成专业技能项目课程体系。
根据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得出,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包含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气检修、汽车维护与保养等五大核心内容。
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确定了相应的方向课程内容,如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教学内容应包含汽车整车检测内容;汽车美容工,教学内容应包含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内容;汽车钣金喷涂工,教学内容应包含汽车钣金、汽车涂装、焊接技术等内容;汽车商务岗位,教学内容应包含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汽车保险、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前台接待等内容。无论是核心课程还是专业方向课程,都应该以项目形式开展,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真实的维修案例和项目承载教学内容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除了校内课堂,增加了一些校外课堂,依托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如企业见习、生产性实训等课程。
4.进行课程体系的配套性改革。我们把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模块,按照制定的课程标准,开始编写项目课程校本教材。依据模块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将任务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分解到每个子模块中,按技能形成的规律采用一定组合方式形成项目课程体系。目前。组建教师团队已开发了 5 门核心项目课程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气检修、汽车维护与保养。
(三)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泛与区内各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多个校企合作载体,与南宁粮运汽修有限公司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分别与南宁卡恩汽车用品有限公司、南宁车之源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成立了相应的订单班,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训教学和订单班教学。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南宁粮运汽修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该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与合作企业开展实岗培训,由企业技术骨干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指导培训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里操练技能,学生白天在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真正实现了“朝学夕练,以工促学”的教学模式。
总之,“校厂共育,学做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构建与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后,企业更加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做交融”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校企合作等项目的建设,使培养的人才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建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6)
[2]李青.适应湖北汽车支柱产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倪伟国.构建工学结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南通中专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12)
[4]顾春燕.中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2016(7)
【作者简介】陈金红,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汽车专业讲师。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