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2016-04-21郗宏勋
郗宏勋
摘 要 随着我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在此形势下,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进行调研,结合当前汽车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从具体目标和策略等角度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以期使本专业建设更加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得以接轨。
关键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高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46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汽车产量的剧增,使得相关企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多;另一方面,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对该专业人才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并输送高素质的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各类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对其专业建设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要使本专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作为教学者与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相关现状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当前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本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而目前有关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教育界并不多见,可以说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对本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其必要性包括以下三点:
(1)丰富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理论。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关于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教学理论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模式。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挖掘本专业的理论深度,为其在将来的发展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
(2)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展成熟,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面对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探索出一种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培养并向社会输送出合格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应用型、复合型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
(3)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起步晚,专业建设水平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有很大的发展和前进空间。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也是为本专业的发展理清思路,带动和促进学科朝着精品化、品牌化、战略化的目标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建设。
2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此社会背景下,传统汽车工业也必然会被迅速影响,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生产实际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汽车运用和维修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汽车理论及其应用知识,才能在当前的工作中挑起大任并出类拔萃。面向新时期,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者们,也更应当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新一代的汽车应用和维修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问题。不难预计,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未来几十年内仍会有较大的发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也会有相当大的需求。
综合考虑上述原因后,将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概括为:
(1)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定位。本专业以现代汽车理论及汽车构造为主,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现代汽车理论、汽车构造、现代汽车维护、保养及修理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产一线能够从事现代汽车的维护、保养及修理,汽车运输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宽口径应用型人才。
(2)坚持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当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相关教育者必须转变高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落实在具体的改革实施中,就是要求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3)创新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体制。应当从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的模式,逐渐向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转变。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此外,通过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目前,学界一般倾向于从某个单独的角度研究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多环境的问题,单一地从某个角度出发而提出的对策往往是片面的,应当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相互支撑,共同合力。
(1)加强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制改革,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打造优势专业、提升教学质量、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性环节。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传统课程体系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根深蒂固,很多高职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都一定程度上存在有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衔接程度低、课程无法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建立在岗位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因而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事先必须深入汽车行业,展开广泛的调研,准确把握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进行课程调整和优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实践训练课程的数量。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以解决实际问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开设实践训练课程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更是有着重要作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原有的众多理论课程的开设,可以传授并巩固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而与此相比,实践训练课程则是教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探索科学规律的热情,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够通过在校课程学习得到极大的提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发挥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当下刚刚新兴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所以针对这方面的专业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还是特别缺乏的。其中缺陷最明显的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很多都是应届的研究生,虽然学历很高,但却没有实践经验。这些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们尚还在适应转型的阶段,还不能系统合理地整理教学体系,没有强大的师资团队。所以我们应该指定合适优良的对策来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制定明确的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计划,根据专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去整合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保持现有的统筹制度,还要明确保障机制使计划有效率地正常运行起来,这样综合的方式才能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平稳发展。
(3)加强与相关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的联合办学。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专业技术与专业技能过于肤浅和单薄,以至于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缺乏可持续性。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这种模式也是被世界各国高职教育所普遍采用的。高职院校与相关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相互协作的方式,能够紧跟市场的发展,利用好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互补互利的合作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只有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就业率,从而就会引导更多的高素质学生报考本专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引领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不断向更高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祖国建.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2014(3):51-52.
[2] 杨秀英等.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6):10-14.
[3] 张庆东.浅谈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及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22):118.
[4] 叶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41.
[5] 陈艳梅.试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5(2):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