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性学习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014-10-21方知
方知
摘 要: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比2012年多出整整19万,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毕业生就业规划及预期之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差异等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压力与难度随之与日俱增,这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和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切实完成毕业生各种就业手续办理工作的前提下,高校各级就业指导部门基于大学生实践性学习平台建设并基于此有针对性的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已成为首位的新聚焦点与新举措。
关键词:实践性学习 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55-02
1 研究背景
1.1 实践性学习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实践性学习”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可以应用实践的工具。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性学习”强调个体在实践工作中掌握新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实践性学习”通过让个体在学习和提高过程中获得发展,可以為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1]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再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在国内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引入大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概念,现在并没有太多典型的大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案例。一般来说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等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有实践性学习的元素,但是由于都不能完备,所以并不能称之为大学生实践性学习。在管理学“实践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对基于大学生实践性学习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探索,并以某985高校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究,构建了以专业培养平台、实习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及择业就业平台为主体的实践性学习阵地,并基于此深入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果。
1.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2.1 高校就业政策及常规性工作普遍呈被动服务状态,缺乏体系化机制建设
高校的就业工作大致可以从工作内容上大体分成为两部分,一是就业政策与常规性工作;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个性化就业服务指导。两部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皆不同。就业政策与常规性工作通常需要一段工作时间的经验积累,包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日常事务、基本规范要求、就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以及各类不同就业手续相关的个案处理方法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个性化就业服务指导为指导工作的核心,是学生在各培养阶段都需要关注、引导并切实有效推进的主体工作,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学院各年级同学的人才培养工作都有着极大价值和非常重要的影响。
笔者所调研的学院,以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学院毕业生人数多、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只有一人,就业政策与常规性工作任务量极大并呈被动服务状态,各类表格的收发及指导填写、政策类事务的咨询及解答等工作占用了专职指导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缺乏体系化机制建设,使相关部门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及团体辅导的工作安排与时间无法得到保障。
另外,各级就业指导部门持续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分析往届毕业生信息数据、统计相应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分析年度的就业形势并为各年级同学在合适的时间举办就业指导会等活动,但多无明确工作体系与计划,毕业生很难系统、完整的了解就业相关教育安排,信息的传递逻辑性不强,传递效果反馈工作也缺乏跟进,这都为毕业前各类就业工作的推进埋下了隐患。
1.2.2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专业化就业服务指导需求迫切
对于毕业生来说,尽早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持续接受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提高其就业质量并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于各级就业指导部门来说,开展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服务指导相关工作,也是收益比最高同时效果最好的指导方法。在繁琐的日常事务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完善政策指导及常规工作体系化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日常工作流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提供更多的时间及精力保障,同时也能更系统的向毕业生传递政策类信息以及各类量化数据。笔者对学院的近七百名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指导需求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也明确显示学生对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专业化就业服务指导需求迫切。
2 基于实践性学习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1 搭建实践性学习的就业相关成长平台
2.1.1 专业培养平台
师资队伍是基础支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同的教师群体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密切配合、互有侧重、共同作用,可以实现了师资队伍对大学生实践性学习及就业指导多重覆盖与全程化教育。
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缩短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换的适应期并为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培养专业认知及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效便捷的渠道;由专业责任教授作为专业培养方案的确定及实施的主要负责人,可以从本科生入学时起,就参与到其入学教育、专业引导、专业教育、就业指导中来,并通过全程管理与监督教学进程的推进与反馈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可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实习实践平台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文献收集及应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要求。身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在校大学生一直享受着父母长辈保姆式的服务,对职业问题的认识很浅薄,这便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困境[2]。大学生实习实践是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和国内外要素的融合均可成为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有效改革措施。
从效果来看,实习实践平台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正确的就业志向;有利于幫助工科大学生学会、学活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在活动中“长才干”;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2.1.3 创新创业平台
坚持鼓励学生基于创新创业平台开展自我认知与实践活动同样有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将本科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学计划相结合,在本科生综合测评体系中融入科技创新活动要素用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及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中引入科技成果破格机制等均可成为全面提高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有力举措。在实施层面,积极吸纳多学科背景学生的参与,通过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讲、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模拟企业模式进行运作,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之外,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纳入团队的日常事务,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毕业生综合竞争力,为提高其就业质量提供保障。
2.1.4 择业就业平台
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考评标准越来越明确,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就业压力均逐年递增,坚持校园招聘工作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外,加大对校友资源的整合及发展,着力搭建校友资源平台并开发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工作指导下的一对一就业推荐体系也将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专业化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2 建立基于实践性学习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机制
2.2.1 基于实践性多媒体信息渠道全面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90后”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善于搜取网络信息、重视个性化指导等情况,通过坚持定期通报往届就业数据及相关信息、提高网络信息渠道就业资讯质量等新举措为毕业生提供高效率、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增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参与的热情与空间。以笔者所调研机械与车辆学院,基于其学生事务平台网上办公系统、就业指导中心官方飞信、相关微博宣传平台及毕业生QQ群等多媒体信息渠道多角度、全方位与学生开展分享、互动与讨论,全面推进就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水平及全程化指导服务工作。
2.2.2 创建就业主题活动平台多层次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坚持以“打造就业服务品牌”为目标,推进日常工作规范化管理运营,重视细节沟通与专业化、个性化指导服务,筹办各类就业主题活动并搭建学生可参与可学习的实践讨论平台。如通过就业发展论坛的形式集中开展就业教育及指导,更直观的开展就业相关的具体政策指导、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明细分析等,学生也可借此平台更直接的与校内外嘉宾、优秀毕业生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进而鼓励毕业生以就业为契机鞭策自我成长、以就业为平台推动自我发展。论坛平台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各层面及多选择角度引导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与自我帮扶,并基于就业工作体系化、品牌化建设工作,多层次提升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2.2.3 以求职技能培训活动为抓手开展专业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多种形式的求职技能培训活动可以涉及多种类型与内容的就业指导及培训项目,如:分享会、工作坊、经验交流会等,可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简历书写、笔试及面试技巧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应聘和就业技巧及应聘能力,帮助学生们更好自我定位明确自身实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各类求职技能培训活动在强化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同时为其提供了彼此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是就业指导部门针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所采取的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开展专业化高校择指导工作的切实举措。
2.2.4 开展多形式的团体与个体辅导丰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各类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针对不同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外及基于个性化就业咨询服务开展“一对一”就业谈话正逐步成为团体与个体辅导的重要手段,开展多形式的团体与个体辅导活动可以更加丰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另外,除此类等传统就业指导方法外,还可依托于学生日常活动平台,主动深入到毕业生群体中去,通过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毕业班聚会、每周一次的班长会等,切实了解同学们的就业难点和压力,参与学生讨论并帮助其分析具体就业疑惑、就业期望等实际问题。同时,在就业工作中注重并不断发挥学生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全体毕业生实现对就业工作的重视与配合,引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树立信心,并结合自身情况认真思考积极行动,鼓励并引导学生将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以乐观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正视就业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2.3 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2.3.1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基于实践性学习搭建高效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并基于专业培养平台、实习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及择业就业平中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系,为指导工作的继续作用筹备了较为稳定的保障。笔者对所调研的高校机械与车辆学院2013届部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情况追踪,并与2012届未进行此类工作的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2013届本科生的就业率相比未接受项目指导的2012届本科生低了1个百分点,但是就业质量却有明显的提升。其中,本科生继续深造学生人数有较大提高,签约率稳中有升,说明接受基于实践性学习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验群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目标更加清晰,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完善个人能力。
基于实践性学习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最重要的是实践的平台、引导的环节和学习的过程的相互匹配与实时反馈,才能够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专业培养、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及择业就业搭建实践性学习的就业相关成长平台,基于多媒体信息渠道、就业主题活动平台、求职技能培训活动及团体与个体辅导构建实践性学习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现已得到一些高校的广泛认可。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将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在就业指导和人才招聘过程中择才,也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择业个体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A·雷林,著.实践性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实现途径[M].贺广勋,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 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