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

2014-10-21王莲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王莲

【摘要】目的 研究母婴分离对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及采取护理干预后改善状况。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2月入住我院的120名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分为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各60人,统计分析两组发生乳胀例数、母乳喂养数及人工喂养数,两组产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分析比较,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新生儿入住NICU,以至于母婴分离引发甚至加重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问题,经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母乳喂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乳胀例数、人工喂养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焦虑程度普遍轻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分离给高危妊娠的产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临床治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这种心理状况,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283-01

高危妊娠指的是妊娠期由于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存在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1]。产妇正因为高危因素的存在,导致产后新生儿需入住NICU观察及治疗,从而发生母婴分离状况,这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种心理打击,再加上自身高危因素的存在,心理负担更加沉重,或是焦虑不安,或是愧疚等不良复杂的心理问题[2]。本次研究正是围绕分析母婴分离所致的心理问题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份~2012年2月份入住我院的120名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分为两组,实施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未进行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38±4.2)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7±3.9)岁,两组在年龄、胎龄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预分析 作为护理人员,首先熟悉产妇的一般情况,评估产妇的身心状况,如情绪变化、心理状况、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自我照顾能力等,向产妇介绍自己,取得产妇的信任才能进行彼此沟通;倾听产妇的心理问题,尽可能地帮助其解除不良社会经济等客观因素,以减轻其负担,做好心理疏通工作,给予心理指导。

1.2.2 乳胀护理分析 热敷乳房,促进乳腺管通畅,减轻局部充血、肿胀;给予适度按摩,从乳房边缘向乳头中心按摩,减轻疼痛;可佩戴合适的支托性乳罩;仍不能减轻肿胀及疼痛者,可遵医服用药物解决;对于不需母乳喂养者,做好退乳护理,限进汤类饮食,遵医嘱予以己烯雌酚退奶,也可采用生麦芽水煎服用。

1.3 观察指标

1.3.1 焦虑自评量表(SAS) 它主要反映的是有焦虑倾向者的主观感受,其答案分为4级:1级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级表示有时间有、3级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级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判断标准是:50分为分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其以上为重度焦虑。

1.3.2 满意率 对产妇采取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主要是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专业素质等方面来评价,总分为100分,60分为分界值,<60分为“差”,60~70分为“中”,70~80分为“良”,≥80分为“优”,满意率计算为评“优”和“良”总例数与总数的比值。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乳胀数、母乳喂养数、人工喂养数分别为10、40、20例,对照组的乳胀数、母乳喂养数、人工喂养数分别为20、24、36例,研究组的母乳喂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乳胀例数、人工喂养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进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检测结果是,评50~59分(轻度焦虑)40例、评60~69分(中度焦虑)15例、≥70分(重度焦虑)5例,对照组,评50~59分(轻度焦虑)26例、评60~69分(中度焦虑)24例、≥70分(重度焦虑)10例,研究组中、重度焦虑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轻度焦虑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评“优”、“良”、“中”、“差”例数分别为22、24、10、4,满意率为76.7%,对照组评“优”、“良”、“中”、“差”例数分别为12、22、16、10例,满意率为56.7%,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产妇妊娠高危因素存在以至于其产后与婴儿分离,这对于产妇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创伤性事件,给其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产后,产妇可能因为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接触与沟通、未能及时亲自喂养及护理孩子会表现出不悦,情绪不稳定,易哭闹,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缺乏信心,不愿与别人交流,食欲差,更无心于护理工作的配合,更为严重者自责、自罪、自残或伤害他人等危害行为,再加上本身疾病,对产妇的产后康复十分不利;孩子出生后即被送去NICU治疗,作为母亲,会很担忧宝宝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预后是否良好,产妇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边缘,很容易发展为产后沮丧及抑郁。当然,这与产妇的个人性格特征也很有关系,敏感性、内向、情绪不稳、不善于沟通交流等个性的产婦更易发生产后心理障碍,另外还存在一些客观的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也会导致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率增加。

总之,母婴分离造成高危妊娠产妇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使其精神遭受重创,严重影响产妇的产后康复,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这种状况,对于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素清.高危孕妇待产期间的评估和整体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52-54.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