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中医脾胃病的研究

2014-10-21任刚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

任刚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脾胃病的生理病理,在中医的认知中,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是人体内气血生化的根本,脾胃相互之间的协作可以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对营养的传输过程。中医的研究认为,饮食是为生命体提供营养,维持生物体生命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相当注重用饮食来调节保护脾胃,治疗脾胃的病症。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医治疗脾胃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关键词】脾胃病;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30-02

中医认为“胃气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养生是非常重要的。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多年的实践对中医在治疗脾胃病时的常用方式归纳如下:①注重观察诊视舌头,望、闻、问、切;②肝和脾同步诊治,重点在于使脾的强健;③在治理脾胃时,要同时注意痰和气的治疗。以上方式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以及肝硬化等消化道相关病症时,效果显著。

脾胃病的发病因素和病理机制,亦不外乎内伤因素、外感因素和其他有关因素。六淫是一切外感病邪的总称,在疾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感受风寒或风湿之邪,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寒邪直中脾胃,以致脾胃功能衰弱,阳气不振,阴寒内盛,四肢逆冷;若燥化太过,多从热化,易耗伤胃肠阴津,使其运化传导失常;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引起脾胃疾病,亦为多见。饮食贵在有节,若失节则导致疾病的发生。饥饱失宜、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均可不同程度损伤脾胃。人的精神情志活動过度,势必影响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情志致病。七情之中,以忧与思对脾胃影响较大,忧则气郁,思则气结,可致脾胃气机逆乱或升降失调。若情志抑郁,恼怒伤肝,肝气犯胃,以致脾失健运。因此在脾胃病的辩证中应重视以上因素,保证脾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

肝脾同治,重在健脾

脾胃的疾病源自于脾胃自身。脾是一切的根本,供给人体气和血的地方,人可以健康存活的根本。脾气擅长运输,将人体内营养物质分散将废物运走。在人体所有的内脏中,肝和脾胃之间的关系比其他的器官更为密不可分。肝脏对人的气机有条畅作用,脾胃中气机可以顺畅升降取决于肝气的正常疏导排泄,肝的疏导泄功能不够的话脾胃作为转化运输的中间站就没办法完成它的职责。如果肝的疏导泄功能不够,木气的集结无法通畅疏泄就会导致脾的气机不上升、胃的气机不下降,气机失去条理就会引发疾病;如果肝的疏通排泄功能太过的话,气血过足,脾胃也会受到损伤;如果脾胃的功能不够强健,肝脏中的木气就会乘机侵入,人体内气的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在临床的病例中,主要是出现胃胀胃痛,心神不安容易生气,容易发困,总是打嗝,生气发火会使病痛更严重,便后疼痛加重,感觉胃里泛酸,脉象不稳之类的症状。肝脏喜欢顺畅,不喜郁结不通,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要用保证质地轻而清,来使气机畅通,而且用于疏通气机的药物通常质地刺激性大,容易伤到肝阴,在药方中多加白芍和草,用它们的酸性化解肝阴的损伤,缓解病痛,以此做到即通畅气机又不破坏肝阴。如果有疼痛严重的患者,在药方中加入川楝子和延胡索来加强药性减缓病痛;如果一直打嗝,可以在药方中加入沉香,这样能使气血正常顺畅;如果有气血郁结不通胃反酸的患者,可以在药方中添加牡蛎和左金丸,这样能疏通肝气治胃酸。

中医对脾胃病的治疗方法:

针对特定的病证和不同的证侯,拟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从而为选方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由于脾胃病涉及脏腑多,生理病理特点不同,重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治疗原则。

和阴阳:在脏腑中,脏为阴,腑为阳,在脾胃病中,脾属阴,胃属阳。因此,在治疗时,应当调理阴阳为总纲,使之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如脾胃阴虚时,可出现阴津枯涸之证,治宜养阴润燥;脾胃阳虚时,可导致水湿内停,治宜温阳利水。总之,根据脏腑阴阳盛衰进行调理,分清病变主次,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调升降: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胃主降,共同完成其生理升降功能。气机升降,只有相互配合,互相调节,才能升降正常。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可导致五脏六腑发生各种病变。因此,调理气机升降,是消化病证的基本治则。如脾虚生化乏源的气血两虚证,治宜健脾益气以补气生血;脾失运化水湿之痰饮内停证,治宜健脾渗湿;脾气不升,胃气上逆之中气下陷证,治宜升阳举陷,补中益气;肝气阻滞,横逆范胃之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和胃,理气降逆。可见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脾胃病的治疗大法。

在传统医学的观念里,胃气负责将食物顺着肠胃道的走向推动,使食物一步步从胃下行到小肠、大肠、最后将食物的残渣排出,所以胃气以下行为顺,若胃气出现上逆的现象,就会造成打嗝、呕吐等病状。而脾气负责将食物的羹份向上送到肺,将羹份输送到全身以供给活动的能量,所以脾气主升,若脾升清的功能受到组织,重者会造成中气下陷等症状。

调理饮食起居:从中医“治未病”的要求则当追求未病时杜绝复作、已病时尽早痊愈。因此,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预防护理及饮食起居的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须。从预防护理的角度来看,未病时减少不良因素刺激,避免与引起复发的诱因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既病之后,加强病变及心理情志的调理不仅可以减轻疾病的病变程度,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愈病能力。从饮食起居角度分析,病变之初辛辣、炙、油腻、鱼羊牛肉等肥甘厚腻则当所忌以免加重局部病理损害。愈后,仍以清淡而富含营养者为上。以冀脾胃康健,气血来充,诸疾不染。

一年四季养脾胃

如果春天的气候恶劣,就会影响到自然界的夏天,这样来看相呼应的脾就会产生疾病。假如夏天为了凉爽喜欢吹风,到了秋季一定会产生头痛,盗汗等病症。如果脾无法正常运输消化水及谷物这类的细小物质,那么心和肾脏无法得到充分的养料,就会导致气弱血衰无法正常运行。饮食同中药均有四气五味及归经之说,即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以及归经理论。因此在患有脾胃病时,一定要注重饮食上的习惯以此来辅助疾病的治疗进程,要严格遵守饮食四气理论所规定的,易食和忌食要根据四季调节变换。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要严谨细致,药方的配置要多方面考量,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要在饮食方面加以配合,医生要指导病者慢慢学着自我调养,医生不仅仅是用药治病,最重要的是教人健康养生的方法,因此,医者自身要提高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能力,要求我们多实践,多临床,多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于以后的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李正全.中医脾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2] 李寿山,李小贤.中医消化病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