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疗法用于抗痨药物胃肠道副作用的临床分析
2014-10-21张娟辉
张娟辉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疗法治疗抗痨药物胃肠道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治疗肺结核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辨证治疗抗痨药物所引发的胃肠道副作用,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抗痨药物;胃肠道副作用;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11-02
抗结核药物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多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后出现。胃肠反应可造成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断一段时间,严重者甚至由于难以耐受而造成患者放弃治疗[1]。为研究治疗抗痨药物胃肠道副作用的有效方法,我院选取收治的治疗肺结核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9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治疗肺结核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在服抗结核药物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舌淡苔白以及脉濡缓等症状。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6.1±4.2)岁,其中54例有慢性胃炎病史,19例有胃溃疡史。疾病类型:46例为浸润型肺结核,19例为结核性胸腹炎,14例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1例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排除患有原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化抗结核方案2HREZ/4HR进行治疗,前2个月给予患者口服0.3g异烟肼片(片剂,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70501)0.45g利福平胶囊(片剂,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70203),0.75g盐酸乙胺丁醇片(片剂,广东台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70504),1.5 g吡嗪酰胺片(片剂,广东台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70404),每天1次;之后4个月给予患者口服0.3g异烟肼片,0.45g利福平胶囊,每天一次。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后给予西药治疗,给予口服10mg胃复安(片剂,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180),每天3次,施尔康1片(片剂,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15),每天1次,共治疗7天。观察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后给予中医药治疗,药物基本配方为40g黄芪、15g淫羊藿、9g人参、9g白术、9g半夏、9g当归、9g薤白、9g香附、6g砂仁,每天1剂,水煎服。辨证加减:若出现便秘可加肉苁蓉和玄参;若出现胸痛可加元胡、乳香以及没药;若出现纳差可加神曲、内金以及麦芽;若痰多则可加茯苓;若出现腹胀症状可加枳壳和木香;若出现阴虚可加生地、花粉、石斛以及鳖甲;若出现阳虚则加制附子和仙茅;若出现发热则可加银柴胡和青蒿;若出现烧心和腹痛症状可加海螵蛸、吴茱萸以及高良姜。共治疗7d。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用药一周后,患者胃脘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消失,未复发;有效:治疗一周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一周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并无改变,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以百分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0例,显效率77.7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8例,显效率51.11%,总有效率91.11%,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 病例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观察组 45 35(77.78) 10(22.22) 0(0) 35(100)对照组 45 23(51.11) 18(40) 4(8.89) 41(91.11)χ2 6.37 5.48P <0.05 <0.053讨论
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药物中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最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利福平引发胃肠道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以及轻度腹泻,吡嗪酰胺可引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腹部疼痛等症状,有时可引发腹胀、腹泻甚至胃溃疡和出血[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化学性刺激胃黏膜引发药物性胃炎,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应用抗生素导致许多可引发合成维生素B族以及维生素K的细菌受到抑制,缺乏维生素B和维生素K很容易出现胃肠症状,造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临床上以体质虚弱或者既往有胃病史者常见此类副反应[3]。
本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以补气健脾和理气降逆为主,配方中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和补脾益肺之功效,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以及益卫固表之功效,可有效增强调节机体的免疫力,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与黄芪合用可有效抑制结核杆菌,三药合用具有培正益气固阳之功效。半夏、白术、砂仁以及香附具有健脾理气、温中化湿以及和胃降逆之功效;当归和薤白具有润肠通便、补气通阳以及行气导滞。诸药合用可元气大补、脾胃得健和理气降逆,大大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可有效恶心、呕吐以及纳差等症状。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率(77.78%)和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51.11%)和(91.11%),與罗凯等报道情况相符,中医药辨证施治可以从患者的全身情况出发,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中医药辨证治疗抗痨药物所引发的胃肠道副作用,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兼顾局部症状对症用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超,丁乾,刘倩,等.中医药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胃肠反应的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3,45
[2] 杨春,杨伟,杨永彦.加味三仁汤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120例[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
[3] 吕露.艾灸中脘穴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12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