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救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口咽通气管的应用

2014-10-21刘赛男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抢救护理

刘赛男

【摘要】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关系到重要器官功能保障和急救能否成功的首要环节。在人工气道未建立前,建立过渡性气道,置入口咽通气管是急救的重点。

【关键词】口咽通气管;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12-01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多有意识障碍,以昏迷为主,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堵塞气道,至使缺氧窒息,甚至有死亡的危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关系到重要器官功能保障和急救能否成功的首要环节。在人工气道未建立前,建立过渡性气道,置入口咽通气管是急救的重点。口咽通气管是一种无创性的通气导管,可以防止舌后坠、舌咬伤,有利于通过其吸痰,清除气道分泌物,能在数秒内获得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供氧。而传统经鼻(口腔)插入吸痰管吸痰,在下送过程中容易盘曲受阻,导致吸痰成功率下降,再次重复插入易造成口鼻腔黏膜受损,使吸痰时间延长,延误抢救。下面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抢救重症脑血管患者中口咽通气管的应用,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O14年6月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4O例重症脑血管患者,抢救时放置口咽通气管,男32例,女8例;年龄56~84岁;其中脑出血22例,大面积脑梗死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O例。患者呼吸频率28~46次/min,血氧饱和度71%~87%,呼吸道分泌物多,伴有舌后坠。

1.2 方法 立即将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肩下垫软枕头,头后仰,颈伸展。插管前去掉活动义齿,清除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成人8~l1号。操作者右手持口咽通气管,左手固定头部,拇指和食指分开上下唇,以舌背相反的方向,从臼齿间插入口腔,当通气管接近舌根部时再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向下推至合适位置,使通气管的弧度与舌背吻合。检查口腔,放置舌夹至于牙和口咽通气管之间,然后用胶布的一端固定于一侧面颊,另一端则绕口咽通气管一圈半后,固定于对侧面颊部。吸氧管置入口咽通气管进行吸氧。4O例均使用多参数监护仪。

2 结果

38例放置口咽通气管10~20 min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由原来71%~87%升至9O%~95%,呼吸次数降至18~30次/min,口唇、颜面、末梢紫绀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其余2例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后呼吸减弱,血氧饱和度监测逐渐下降,迅速拔除口咽通气管改为气管插管,其中1例转ICU治疗,另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型脑病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每5~10 min观察患者神志、瞳孑L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危重患者,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或潜在呼吸抑制患者,血氧饱和度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发现变化,以便早期处理。必要时动脉血气分析及酸碱度监测1次/4h。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放置口咽通气管,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掌握吸痰指征:患者咳嗽或不咳嗽但可闻痰呜音,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或心电监护显示氧饱和度下降,均及时吸痰,清理气道道。用镊子将吸痰管经口咽通气管插入气道,深度15~18cm,吸出分泌物。吸痰前后将氧气调节至高流量,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后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是否有改善,血氧饱和度是否上升,缺氧症状是否有改善。否则,通知医生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进一步加重患者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3.3 口腔护理昏迷者每隔2~3h更换口咽通气管的位置,清醒者每次吸完痰后均应取出。每隔4~6h清理口腔通气管1次,防止痰液堵塞,可将蒸馏水直接滴人口咽通气管,每天少于250mL,或在吸痰前将5~10mL生理盐水缓慢滴人,然后吸出,也可起到湿滑气道的功效。定时观察口腔黏膜及舌头有无破损。

讨论

4.1 口咽通气管能迅速改善缺氧,便于抢救口咽通气管在神经科抢救危重患者应用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护士可独立完成操作。在未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前,使用口咽通气管建立过渡性气道,经口咽通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口咽通气管的中空管置人吸氧管进行吸氧,很大程度提高血氧饱和度,配合吸痰,能迅速有效改善呼吸道阻塞、缺氧症状。

4.2 口咽通气管便于吸痰及很大程度提高了吸痰效果 选择合理正确的吸痰方法不仅能清理呼吸道、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对控制肺部感染也至关重要。放置口咽通气管吸痰较经口鼻吸痰相对容易,不易盘曲,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使有效吸痰时间大大缩短。同时避免了反复插吸痰管对黏膜的损伤。吸痰管经口咽通气管吸痰较直接经口鼻吸痰插入深5~6cm,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强,使患者能将气道深部的痰咳嗽至上呼吸道,有利于痰液的吸出。每次吸痰量多,吸痰更彻底,通气得到改善,因而血氧饱和度有明显提高。同时吸痰间隔时间延长,减少了吸痰次数,黏膜受损减轻。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口咽通气管的应用,有效改善了通气功能,提高了抢救速度及抢救质量,很大程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抢救危重病人方面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涛.放置口咽通气管建立过度性气道进行现场急救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23—24.

[2] 牛素桃,庞玉玲.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J].西南军医,2010,12(1):153.

[3] 田兔红,王素珍.脑卒中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56—57.

[4]聂振明,孟昭全主编.实用危重监护与急救[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2;28—31.

[5]辛玲.脑卒中昏迷两种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6,5(4):卜2.

[6]周芳.重癥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69-70.

猜你喜欢

抢救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抢救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的护理体会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行为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