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2014-10-21刘立红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新媒体

刘立红

摘 要: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由于新媒体技术对人们信息获取途径和舆论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很大冲击。但新媒体内容生动形象、信息快捷及时、交流平等开放和大范围辐射圈又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08-02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新型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0世纪末以来,新媒体在高校校园内迅速普及,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海量性、快捷性、共享性、互动性给大学生带来愉悦、便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媒体对信息和舆论的影响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首先在于新媒体技术对信息和舆论导向的改变。新媒体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汇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可以同时相互间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它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数字互动媒体平台接收和发送信息的立体化传播成为主流,这种技术的改变导致了四种变化[1]:

(一)人们接收或传递信息习惯的变化

过去人们习惯从传统大众媒体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新媒体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大众媒体传播的强依赖性,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正如美国《连线》杂志定义新媒体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任何社会群体、组织机构或个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获取信息,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

(二)人们对信息信任度的变化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四通八达。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源,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随心所欲地修改文本、剪辑图片、模拟声音,从而使新媒体的信息鱼龙混杂复杂多变,人们对信息的信任感普遍降低,尤其当传统主流媒体信息与新媒体信息不一致时,人们更不知道该相信谁不相信谁。

(三)大众媒体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地位的变化

新媒体的出现,全媒体格局形成,大众媒体在舆论形成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发生根本性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个体凭借新的媒体技术平台,可以主动参与舆论形成,弱势边缘个体获得了打破沉默、表达个体诉求的新渠道,并有机会对不同的意见表达异议。这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大众媒体的依赖。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中,当具有相同利益诉求和共同意见表达的个体达到一定规模时,自然出现一个特定个体社群,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民间舆论场。如果他们对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体制内舆论场采取强烈的抵制,极可能迫使主流媒体改变原有报道倾向。这不仅改变了原有大众媒体议程单向影响社会个体的状况,而且还使大众媒体不得不重视个体社群的存在,不得不关注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意见指向,从而调整媒体报道的立场、内容等。

(四)个体和社群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影响力的变化

传统媒体环境下,党报党刊、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成为舆论的主导,个体和社群的声音微弱。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发表意见的门槛相对较低,各种意见都有发表的机会,这就具有了改变既有舆论发展的可能。不同的利益个体社群根据情况的变换和力量的对比变化,与大众媒体一起不断对事件施加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体和特定个体社群同时具有通过左右舆论走向、主动控制议程发展的倾向。并且,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媒体的权威角色易被怀疑被解构,左右意见的权力逐渐分散到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逐渐聚合起来的特定大V和个体社群。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情绪化的意见流完全有可能分化大众媒体意见流的指向。如果个体和社群对大众媒体的抵抗性认同增加,就会形成影响舆论走向的另一支力量。而开放、多边的网络和多重面向的虚拟交往也增加了个体影响舆论发展的可能性。对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杜登斌曾引用高级记者南振中的一段表述:“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重叠,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1]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挑战。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信息的掌控者,几乎处于信息的垄断地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小,因此对教师所传播的信息难以产生怀疑,教师在教学中较容易树立威信,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可谓是四通八达,他们可以自主地获取各种他们想了解的任何信息,对教育者信息的依赖逐渐弱化,导致对教育者权威认同的淡化。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大学生可以从形形色色的网站获取信息。但同一事件同一问题不同的网站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结论,当学生获得的信息与教师传播的不一致时,容易产生对教师权威的质疑。

2.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挑战[2]。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校园内进行,并且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环境相对单一。随着新媒体在高校校园迅速普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环境开始复杂化。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教师教学、学校日常管理之外,以新媒体为传播载体的各种社会思潮、虚拟社区和团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包含着各种思想言论的虚拟因素以极其隐蔽的方式深入到高校学生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其次,由于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其虚拟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对协调控制各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的因素增强了难度。由于信息传播与管理机制目前还不健全不完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井喷”式出现并大肆传播,其无序程度超出高校管理控制范围,使得协调控制各种因素更加艰难。

3.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模式多为主体性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掌握信息的主导权,对受教育者进行信息的传递与灌输,少有学生的参与、互动。虽然也有答问环节的设置,但问题也是由老师提出,而不是学生提出,所谓的师生互动,也不过是老师问,学生答,依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流。新媒体技术为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扩展、延伸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对信息的垄断和“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创造了“多对点”、“多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不仅如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都得到了很大释放和提高,在信息的选择和获取上,都彰显了自己的意愿,他们越来越反感传统的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多是师生间的良性交流。

(二)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虽然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但其内容的生动形象、信息的快捷及时、平等开放的交流、大范围的辐射圈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1.新媒体技术有利于高校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毛泽东认为“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做不好那件事”[3]。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充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效果。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跟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不多,通常局限在课间十分钟,跟学生交流较少,对学生所思、所想,知之不多,教学难以做到有针对性,教学通常以书本为主,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创立班级QQ群,发微信、微博、短信等手段,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行为走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性,做到第一时间引导。同时还可以适时引导微博话题和舆论导向,利用这一新颖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

2.新媒体技术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建新媒体课堂教学新模式。新媒体技术不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而且对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也带来积极影响。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升华思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模式上,针对新媒体环境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增强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参与性,放权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收集材料,多思考、多质疑、大胆发言、辩论。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也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学生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应该引导学生说出真实想法,在课堂中一起探讨,帮助他们掌握正确认识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高宪春.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双螺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1-08.

[2]邹煜.杜登斌: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EB/OL].[2012-07-26].http:www.people.com.cn.

[3]胡继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11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新媒体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