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国演义》中诗词的重要作用

2014-10-21陈娜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形象

陈娜

摘 要:《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魏蜀吴三国争雄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但夹杂在其中的诗词却长期被忽视,而本文旨在对《三国演义》中的诗词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诗词在小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即对小说篇章结构的引领与总结、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对小说人物进行儒家伦理主义的评价。

关键词:《三国演义》 人物形象 伦理评价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广受读者的喜爱,但人们常常只关注书中三国争雄的历史故事而忽略了其中大量的诗词。其实在小说中运用诗词这种艺术手法最早开始于魏晋时期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直到《三国演义》的问世才使这种艺术手段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后世绝大多数白话章回小说就完全继承了这种艺术手段。例如明代的《西游记》《水浒传》《隋炀帝艳史》,清代的《红楼梦》等。《三国演义》最初的版本为明嘉靖本,它含有的诗词有三百四十多首,后经过毛氏父子的删改,成为现今流行的版本,它共有诗词近二百一十首(包括其他韵文),我们对这些诗词进行分析,会发现其有以下作用。

一、诗词对小说篇章结构的安排有引领与总结的作用

纵观全文,《三国演义》的结构以词开头以诗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打开小说,卷首便是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开卷的这首词为杨慎的《临江仙》。它写出了古往今来历史的更迭变化,与接下来的“话说天下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对应,此词作为小说之卷首便顿觉雄豪悲壮,以此基调展开了三国风卷云涌的壮阔篇章。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如这滚滚向东流逝的长江水一般,在这其中涌现了无穷尽的英雄,如江上的浪花盛开又随即飘散。是非成败到头来总为一场空,青山依旧挺立而夕阳却已变换无数次了。白发的老者在江渚之上悠然垂钓,以一种淡然的似乎洞悉一切的眼神看着世事的更迭,偶然间朋友知己相逢小酌几杯,在谈笑中述说这古今天下之事。这首词上阕表面是怀古,实际是透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人生有限,一代代的英雄人物尽管功绩显著却仍然被埋没于漫长的历史当中。就如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中关羽的唱词:“这也不是江水,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泪。”又如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下阕则表现了隐士高洁的情操、旷达的情怀,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在当时可能灿如星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何足道哉!由此词引领起整本书,更显开阔,带领着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各色英雄轮番上场,一边是緊张的战局,另一边却是隐士高堂独卧,恣情山水。

与卷首词遥相呼应的是卷尾的一首古风,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四字,篇幅较长,意在“将全部事迹隐括其中”。开头四句诗“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王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介绍高祖建汉,光武中兴,短短四句诗写出了汉朝的二百三十一年的历史。接下去的六句写汉朝由献帝开始倾颓,董卓及其党羽之乱。后三十六句描述了各路诸侯竞相夺权,汉政权被曹氏所夺,曹氏政权又被司马氏所篡的史实。一部浩瀚的汉朝发展史尽浓缩于这四十六句诗句中,在这其中出现的奸雄、枭雄、英雄怎敌得过历史车轮的转动。最后六句“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表现了一种宿命论。且末二语以“梦”和“空”结尾,正和卷首词中之意相对,首尾一词一诗引领总结全文结构完整,体现了艺术的统一,如若弃之,则体不全,意不深。

二、诗词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诗词直接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如第四十二回中“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第五回三英战吕布中“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把张飞的豹头圆眼雷吼以及所特有的勇和猛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因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后来《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的形象因袭的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形象特征。

有些诗词则着重表现人物的情感志向。诗言志,是我国传统的诗歌理论,借助诗歌来言明自己的情志是古代大多数文人所用的手段,因此在小说中运用诗歌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大量运用了这样的艺术手段,例如在第四十五回群英会中周瑜所吟的一首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在赤壁大战的前夕,周瑜大摆群英会以诈蒋干,紧张气氛中吟歌一首以舒缓情绪,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不仅使小说更加好看,也可以从歌中展现出周瑜的性格,大丈夫处世应该立万世之功名,唯有立功名才可告慰平生,才能不辜负一个好男儿于尘世中走的这一遭。作者借周瑜醉酒所吟的这首歌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希图建功立业的青年英才的形象。

有的诗歌以第三人称评价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在第一回中描写张翼德要杀董卓的诗句:“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张飞见到卢植受屈便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见到董卓轻视无礼便要杀这厮,略无一毫算计,写出了张翼德性格中的爽直,乃一真英雄耳。再如第二十三回中,描写国医吉平临危不屈的诗句:“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这几句诗便使吉平的形象跃然纸上,吉平立誓要除汉贼曹操,是其忠心;至死不招国舅董承,是其义气;被施以极刑,仍坚韧不屈,虽死却浩气长存,为真忠臣也!

三、诗词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说最讲究的是故事情节,愈曲折多变、丰富多彩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在《三国演义》中,诗词在推动故事情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四回,少帝被困于永安宫中,偶见双燕飞于庭中,遂吟诗一首:“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被囚禁于宫中的少帝看见自由自在飞翔的双燕,引发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希望能有忠义的臣子救自己于危难之中,发泄心中的怨气。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少帝心中的真实想法,也为后文少帝之死埋下了伏笔。少帝因诗而死就如李后主因《虞美人》被杀一样,又与后文曹髦作《潜龙吟》相对应。在第一百一十四回,魏主因感黄龙两见于宁陵井中作诗曰:“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牙,嗟我亦同然。”司马昭以为其欲效曹芳诛司马氏,于是上殿诘问,才使得曹髦产生了杀司马昭的意图,最后事泄被济乃杀害,两者都是由诗词引来的灾祸。另外,在《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吟咏《铜雀台赋》则是小说“智激周瑜”情节的需要,诸葛亮将原作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二乔”为大乔、小乔,大乔为孙权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改此是要周瑜以为曹操要夺孙权周瑜之妻“二乔”。诸葛亮以此激怒周瑜为后来赤壁之战张笔,同时也表现出周瑜气量狭小、急切的性格,从而为诸葛亮三气周公瑾埋下伏笔。

四、诗词对小说人物行为进行儒家伦理主义的评价

《三国演义》通篇都表现了儒家的道德伦理,即忠孝節义,舍生取义,维护正统,对符合儒家伦理的行为进行歌颂赞扬,反之则进行批判嘲讽。例如赞扬忠君爱国的丁管:“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总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贬斥挟天子以令诸侯乱君臣之大礼的曹操:“曹瞒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

且在《三国演义》的诗词中特别地表现了作者对女子的态度,即用儒家的妇女观评价女子、歌颂贞洁烈妇,但这样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便觉单一化、脸谱化,表现不出人物的复杂性。如赞徐庶之母:“贤哉徐母,流芳千古。”赞糜夫人:“拼将一死存刘嗣,勇决还亏女丈夫。”赞徐氏为夫报仇:“庸臣从贼忠臣死,不及东吴女丈夫。”这类诗词的审美价值不大,作者在这里把诗仅用作传颂儒家伦理道德的工具。诗以载道,因此这些诗词读来只觉乏味,缺少诗词应具有的美感。

纵观整本小说,《三国演义》的诗词在文本中的作用不可谓不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诗词才使得小说的情节完整,具有可读性,也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虽相较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内的诗词成就略逊一筹,但却是它开启了在章回白话小说中运用诗词的滥觞,后代的明清小说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它的基础上日臻成熟的。

参考文献:

[1] (清)曹雪芹.《三国演义》[M].梁归智校评.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作 者:陈 娜,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O2O 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