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祛风止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
2014-10-21王学诗
王学诗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祛风止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口服中药祛风止痉汤,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舒喘灵和酮替芬。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占60%;好转11例占34%;无效2例占6%,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1例占34%;好转12例占38%;无效9例占28%,有效率为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祛风止痉汤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加快炎症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47-02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治疗比较棘手,笔者自2009年—2012年以自拟“祛风止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并与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即:(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1.2一般资料64例均来自本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9例,女23例;<1岁3例,1~3岁7例,4~7岁14例,8~14岁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个月;均予以西药抗感染、止咳等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有个人过敏史12例,家族过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10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22例;<1岁3例,1~3岁8例,4~7岁14例,8~14岁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6个月;有个人过敏史14例,家族过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症状、体征、病程基本一致。
1.3临床表现病史有明显诱因诱发咳嗽或使之加重者中,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诱发15例,上呼吸道感染诱发13例,进食鱼虾诱发2例,油漆诱发2例,咳嗽为唯一的症状,持续性咳嗽,以夜间和(或)清晨阵发性咳嗽为主,无痰或少痰,全部病例体温正常,咽部无明显充血,轻度充血者6例,所有病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有18例就诊前曾给予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治疗2周以上,12例抗生素口服1个月以上,均未显效。
1.4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24例,轻度升高8例,白细胞分类全部正常,冷凝集试验及OT试验无异常,支原体抗体阴性,X线胸片或胸透双肺纹理增粗25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因本院条件所限,未作肺功能测定。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予中药祛风止痉汤,基本方:炙麻黄5 g,杏仁10 g,苏子10 g,葶苈子10 g,僵蚕6 g,钩藤(后下)10 g,太子参10 g,胆南星5 g,辛荑花6 g 。热性哮喘可加黄芩8 g,桑白皮10 g;寒性哮喘可加桂枝6 g,干姜3 g 。水煎每日1剂,分2~4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2.2对照组采用舒喘灵和酮替芬治疗,用法:舒喘灵0.01 mg/(kg/次),每日3次,口服;酮替芬,≤4岁者,每次0.5 mg;>4岁者,每次1 mg,每日2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2]显效:服药1周后咳嗽消失,停药后2年内不再复发者;好转:服药2周后咳嗽消失,但遇异味异气等刺激偶有轻度咳嗽,继续服药又很快控制症状者;无效:服药超过2个疗程,症状未改变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4讨论
本病咳嗽的特点为持续及复发,一般都作为上呼吸道感染来处理,多数患儿屡进中西药物而效果不显。本病实际上是以咳嗽为主症的支气管哮喘,l987年全国儿科会议将本病定名为过敏性咳嗽或变异性哮喘,其病机为气道壁炎性病变引起的气道黏膜高反应性,除病毒、细菌感染外,也包括变态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细胞损害。笔者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痰,久咳被中医学称为夙根、宿痰,而“久咳痰郁终成哮”[3]。痰饮内伏,遇风寒诱发,故常见咽痒喷嚏,皮肤瘙痒,且咳嗽反复发作难愈。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痰浊与血瘀交阻,壅阻气道,形成恶性循环。根据临床治疗经验,从哮着手,自拟祛风止痉汤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方中麻黄配杏仁、苏子有宣肺利膈、降气定喘的作用;葶苈子、胆南星具有较强的豁痰利气作用;钩藤、僵蚕息风解痉通络。咳嗽频作时患儿每有紧张心理,方中钩藤解痉又可平肝;辛荑花祛风通窍;太子参健脾益气,标本同治,祛邪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宣肺降气、豁痰祛瘀、祛邪扶正作用。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与对照组相比较,复发率低,未见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检验未发现损害现象。
临床所见,3~7岁小儿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次数较频,故本病要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尤其对于有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者,更要及早考虑本病,免延误病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患儿的饮食起居,全面顾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
[2]李妮.甘梅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2).
[3]王 烈.婴童哮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4-04-14)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祛风止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口服中药祛风止痉汤,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舒喘灵和酮替芬。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占60%;好转11例占34%;无效2例占6%,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1例占34%;好转12例占38%;无效9例占28%,有效率为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祛风止痉汤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加快炎症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47-02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治疗比较棘手,笔者自2009年—2012年以自拟“祛风止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并与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即:(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1.2一般资料64例均来自本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9例,女23例;<1岁3例,1~3岁7例,4~7岁14例,8~14岁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个月;均予以西药抗感染、止咳等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有个人过敏史12例,家族过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10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22例;<1岁3例,1~3岁8例,4~7岁14例,8~14岁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6个月;有个人过敏史14例,家族过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症状、体征、病程基本一致。
1.3临床表现病史有明显诱因诱发咳嗽或使之加重者中,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诱发15例,上呼吸道感染诱发13例,进食鱼虾诱发2例,油漆诱发2例,咳嗽为唯一的症状,持续性咳嗽,以夜间和(或)清晨阵发性咳嗽为主,无痰或少痰,全部病例体温正常,咽部无明显充血,轻度充血者6例,所有病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有18例就诊前曾给予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治疗2周以上,12例抗生素口服1个月以上,均未显效。
1.4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24例,轻度升高8例,白细胞分类全部正常,冷凝集试验及OT试验无异常,支原体抗体阴性,X线胸片或胸透双肺纹理增粗25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因本院条件所限,未作肺功能测定。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予中药祛风止痉汤,基本方:炙麻黄5 g,杏仁10 g,苏子10 g,葶苈子10 g,僵蚕6 g,钩藤(后下)10 g,太子参10 g,胆南星5 g,辛荑花6 g 。热性哮喘可加黄芩8 g,桑白皮10 g;寒性哮喘可加桂枝6 g,干姜3 g 。水煎每日1剂,分2~4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2.2对照组采用舒喘灵和酮替芬治疗,用法:舒喘灵0.01 mg/(kg/次),每日3次,口服;酮替芬,≤4岁者,每次0.5 mg;>4岁者,每次1 mg,每日2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2]显效:服药1周后咳嗽消失,停药后2年内不再复发者;好转:服药2周后咳嗽消失,但遇异味异气等刺激偶有轻度咳嗽,继续服药又很快控制症状者;无效:服药超过2个疗程,症状未改变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4讨论
本病咳嗽的特点为持续及复发,一般都作为上呼吸道感染来处理,多数患儿屡进中西药物而效果不显。本病实际上是以咳嗽为主症的支气管哮喘,l987年全国儿科会议将本病定名为过敏性咳嗽或变异性哮喘,其病机为气道壁炎性病变引起的气道黏膜高反应性,除病毒、细菌感染外,也包括变态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细胞损害。笔者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痰,久咳被中医学称为夙根、宿痰,而“久咳痰郁终成哮”[3]。痰饮内伏,遇风寒诱发,故常见咽痒喷嚏,皮肤瘙痒,且咳嗽反复发作难愈。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痰浊与血瘀交阻,壅阻气道,形成恶性循环。根据临床治疗经验,从哮着手,自拟祛风止痉汤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方中麻黄配杏仁、苏子有宣肺利膈、降气定喘的作用;葶苈子、胆南星具有较强的豁痰利气作用;钩藤、僵蚕息风解痉通络。咳嗽频作时患儿每有紧张心理,方中钩藤解痉又可平肝;辛荑花祛风通窍;太子参健脾益气,标本同治,祛邪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宣肺降气、豁痰祛瘀、祛邪扶正作用。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与对照组相比较,复发率低,未见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检验未发现损害现象。
临床所见,3~7岁小儿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次数较频,故本病要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尤其对于有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者,更要及早考虑本病,免延误病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患儿的饮食起居,全面顾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
[2]李妮.甘梅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2).
[3]王 烈.婴童哮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4-04-14)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祛风止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口服中药祛风止痉汤,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舒喘灵和酮替芬。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占60%;好转11例占34%;无效2例占6%,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1例占34%;好转12例占38%;无效9例占28%,有效率为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祛风止痉汤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加快炎症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47-02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治疗比较棘手,笔者自2009年—2012年以自拟“祛风止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并与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1]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即:(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1.2一般资料64例均来自本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9例,女23例;<1岁3例,1~3岁7例,4~7岁14例,8~14岁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个月;均予以西药抗感染、止咳等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有个人过敏史12例,家族过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10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22例;<1岁3例,1~3岁8例,4~7岁14例,8~14岁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6个月;有个人过敏史14例,家族过敏史(一级或二级亲属)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症状、体征、病程基本一致。
1.3临床表现病史有明显诱因诱发咳嗽或使之加重者中,运动、冷空气、气候变化诱发15例,上呼吸道感染诱发13例,进食鱼虾诱发2例,油漆诱发2例,咳嗽为唯一的症状,持续性咳嗽,以夜间和(或)清晨阵发性咳嗽为主,无痰或少痰,全部病例体温正常,咽部无明显充血,轻度充血者6例,所有病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有18例就诊前曾给予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治疗2周以上,12例抗生素口服1个月以上,均未显效。
1.4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24例,轻度升高8例,白细胞分类全部正常,冷凝集试验及OT试验无异常,支原体抗体阴性,X线胸片或胸透双肺纹理增粗25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因本院条件所限,未作肺功能测定。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予中药祛风止痉汤,基本方:炙麻黄5 g,杏仁10 g,苏子10 g,葶苈子10 g,僵蚕6 g,钩藤(后下)10 g,太子参10 g,胆南星5 g,辛荑花6 g 。热性哮喘可加黄芩8 g,桑白皮10 g;寒性哮喘可加桂枝6 g,干姜3 g 。水煎每日1剂,分2~4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2.2对照组采用舒喘灵和酮替芬治疗,用法:舒喘灵0.01 mg/(kg/次),每日3次,口服;酮替芬,≤4岁者,每次0.5 mg;>4岁者,每次1 mg,每日2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2]显效:服药1周后咳嗽消失,停药后2年内不再复发者;好转:服药2周后咳嗽消失,但遇异味异气等刺激偶有轻度咳嗽,继续服药又很快控制症状者;无效:服药超过2个疗程,症状未改变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4讨论
本病咳嗽的特点为持续及复发,一般都作为上呼吸道感染来处理,多数患儿屡进中西药物而效果不显。本病实际上是以咳嗽为主症的支气管哮喘,l987年全国儿科会议将本病定名为过敏性咳嗽或变异性哮喘,其病机为气道壁炎性病变引起的气道黏膜高反应性,除病毒、细菌感染外,也包括变态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细胞损害。笔者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痰,久咳被中医学称为夙根、宿痰,而“久咳痰郁终成哮”[3]。痰饮内伏,遇风寒诱发,故常见咽痒喷嚏,皮肤瘙痒,且咳嗽反复发作难愈。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痰浊与血瘀交阻,壅阻气道,形成恶性循环。根据临床治疗经验,从哮着手,自拟祛风止痉汤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方中麻黄配杏仁、苏子有宣肺利膈、降气定喘的作用;葶苈子、胆南星具有较强的豁痰利气作用;钩藤、僵蚕息风解痉通络。咳嗽频作时患儿每有紧张心理,方中钩藤解痉又可平肝;辛荑花祛风通窍;太子参健脾益气,标本同治,祛邪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宣肺降气、豁痰祛瘀、祛邪扶正作用。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与对照组相比较,复发率低,未见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检验未发现损害现象。
临床所见,3~7岁小儿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次数较频,故本病要重视早诊断、早治疗,尤其对于有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者,更要及早考虑本病,免延误病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患儿的饮食起居,全面顾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
[2]李妮.甘梅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2).
[3]王 烈.婴童哮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