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绍荣主任医师治疗小儿面瘫的临床经验撷要

2014-10-21郭春艳栾莎李绍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

郭春艳 栾莎 李绍荣

关键词:小儿面瘫;临床经验;中医儿科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8-0005-03

小儿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即指面肌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近年来,临床上小儿患此病已呈上升趋势,治疗上有别于成人。导师李绍荣从事针灸临床二十余年,在治疗小儿面瘫过程中巧用针灸半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小儿面瘫的临床表现

11症状发病突然,常于小儿哭闹或吮乳时家长发现,流泪、流涎;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饮水漏水;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久病患侧面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的“倒错”现象,但在小儿中较少。

12体征患侧出现:额纹变浅消失;眼裂变大,眼睛闭合不良,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蹙额、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

2小儿面瘫的治疗

面瘫因虚邪贼风乘虚而人所致,属中风在络,病邪浅,病情轻,因而针灸结合中药分期论治是我们在临床上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旨选方法。

21针灸论治《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针刺作用于经络、腧穴,通过经气的作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针对患儿惧怕扎针,深刺时针感强,患儿不容易接受;若长时间留针,考虑患儿好动,留针不安全的特点,临床上应取得家长与患儿的配合,采用半刺轻刺激治疗。半刺源于《灵枢·官针》篇,“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半刺是浅刺快出、不伤肌肉的刺法。这种刺法是浅刺于皮肤,刺得浅、出针快,好像拔去毫毛一样。因其刺入极浅,不是全刺,所以称半刺。主要作用是宣泄浅表部的邪气。属于十二刺之一,是浅刺勿深以治肌肉寒急的刺法,以阳明,少阳经穴针刺为主,疏通阳明,少阳筋脉,祛风散寒[1]。主穴:攒竹、鱼腰、四白、阳白、地仓、颊车、颧髎、合谷、昆仑;风寒袭络:风池;风热袭络:曲池;眼睑闭合不全:睛明;鼻唇沟变浅:迎香;颏唇沟歪斜:承浆;后期: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早期:面部宜浅刺、透刺、轻刺激、平补平泻;其他部位腧穴可用泻法,可加灸法。恢复期:补法,可配合灸法,在患儿熟睡后使用,可选用足三里、翳风、下关等扎针部位施灸。可双侧取穴,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21中药分期论治主要以牵正散为主方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然后进行加减分期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初期以祛风通络为主,平稳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后期以益气养血为主。

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的用药有别于成人。我们应掌握以下几个小儿的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处方轻巧灵活;(3)注意顾护脾胃;(4)重视先证而治;(5)不可乱投补益;(6)掌握用药剂量[2]。风寒袭络型采用牵正散合祛风散寒通络药物加减;风热伤络型采用牵正散合桑菊饮加减;湿热淫络型采用牵正散合三仁汤,暑湿重者合加味香薷饮;痰气阻络型 采用牵正散合二陈汤加柴胡、厚朴、佛手等。

3临床实案举隅

张某,女,11个月,2012年11月6日初诊,该患儿因10月28日晚睡觉感受风寒后晨起时哭闹不停,家长发现其口角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额纹消失,眼睑不可闭合,口角歪向健侧,吃饭、喝水时漏饭、漏水。按压患儿左耳后乳突区其哭闹更甚。曾到呈贡县中医院行输液(具体不详)及针灸治疗治疗后症状好转不明显,前来我院针灸科就诊。经查体后,明确诊断:中医诊断:面瘫(风寒袭络型);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考虑患儿正气不足,风寒邪气乘虚侵袭面部经脉而致失养所成。急性期治疗针灸治疗:考虑患儿处于急性期,针灸取穴不可太多。取阳白、攒竹、丝竹空分别透刺鱼腰,太阳、迎香、地仓、颊车、风池,配合对侧合谷,浅刺疾出不留针,加强祛风、通络之功。中药治疗:以牵正散合祛风散寒通络药物治疗。药用小白附子(开水先煎5 g),白僵蚕3 g,全蝎(兑服)3 g,细辛1 g,地龙3 g,乌梢蛇5 g,防风3 g,路路通5 g,甘草2 g。开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平稳期治疗:面瘫患儿经2周后,病情属平稳期。此时针药同用,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针灸治疗:取合谷、太冲二穴《针灸大成》称为“四关”,通调经脉,调畅全身气机,二穴分属大肠、肝经原穴,为针灸的基本处方。加上患侧翳风、风池、太阳向后斜刺,阳白、攒竹、丝竹空分别透刺鱼腰,颧髎、迎香、水沟、地仓透颊车、四白穴,调和内外,宣上导下。以上穴位均浅刺行针后不留针。中药治疗:采用活血通络之药则效果更理想,主要是用其增强气血运行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牵正散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小白附子(开水先煎)5 g,白僵蚕5 g,全蝎(兑服)3 g,细辛1 g,地龙3 g,路路通5 g,当归3 g,川芎2 g,赤芍3 g,桃仁2 g,红花2 g,丹参2 g,甘草2 g。开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同时令患者给予局部热敷,每日1~2次,每次10 min。面瘫患者,大多在病情平稳期,即在2个月内被治愈。该患儿因前期治疗方法不当而缠绵不愈,1个半月后进入该病的后期。后期重在调气理血,兼以温煦。风痰瘀阻经脉为其主要特征,面部肌肉失却气血濡养而枯槁。针灸治疗:取双侧风池、合谷、列缺、丰隆、内庭等穴,交替使用。局部用颊车、地仓互相透刺,阳白、攒竹、丝竹空分别透刺鱼腰,患侧颧髎、迎香、水沟、双侧足三里温针灸。中药治疗:以益气养血扶正为治疗原则,以牵正散合益气养血扶正药物治疗。药用小白附子(开水先煎)5 g,白僵蚕3 g,全蝎(兑服)3 g,黄芪10 g,法夏3 g,桂枝3 g,白术5 g,丹参5 g,甘草2 g。开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

该面瘫患儿,大概经过近15次的针灸治疗,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在临床上我们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患儿已治愈。

4体会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气血阻滞,不能上达,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引起。小儿精气未充,易为外邪时气所侵,风寒侵袭面部经络时,易致口眼歪斜。正如《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中风论》所说:“小儿血气柔弱,肌肤脆薄,若寒温失度,则皮肤开为风邪所中,……中风口眼歪斜者,由风邪入于颔颊之筋,其脉偏急,故令口眼歪斜。”其特点为:(1)小儿感邪多在浅表,变化迅速,不易发现,父母多在小儿哭闹或吮乳时才发现;(2)小儿不易配合,众多治疗方法不容易运用。但小儿为“纯阳之体”,脏气清灵,病后易趋康复,故及时治疗很关键。

在跟师期间笔者总结了导师治疗小儿面瘫的一些体会,简要概括如下:(1)应全面掌握患儿的生理及病理特点,早期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激素的使用的重要性;(2)分期论治的重要性;(3)针刺时应掌握进针刺激强度,浅刺行针后疾出不留针,并教会家长

如何用双手固定患儿头部,以便取得患儿的配合及确保安全;(4)多种方法配合的重要性,应配合灸法的使用,《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可助患儿提升阳气,因此,可用艾灸之法。可选用灸翳风穴,一来可免患儿见火受惊,二来因翳风穴下有支配面部表情肌的面神经,故艾灸翳风穴可加快炎症的吸收,促使局部血液循环通畅;选用合谷、足三里也因其在远端,且可助鼓邪外出[5]。导师建议在小儿熟睡后进行施灸以便治疗;(5)应向家长详细解说患儿的病情,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6)告知患儿家长应加强护理及营养。作为医者,我们应该遵循以上几个重点,临床疗效才能得以确保及突显。

参考文献:

[1]耿文,刘智慧半刺法治疗儿童面瘫60例[J].陕西中医杂志,2007,28(1):92-93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26

[3]黄培东,柏莉娟姜云武教授治疗小儿面瘫经验撷要[J].中医儿科杂志,2010,6(5):5-6

(收稿日期:2014-04-19)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
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症经验介绍
增液汤和寿胎丸加减治疗羊水过少临床经验分析
管氏舌针治疗郁证36例疗效观察
卢传坚教授辨治慢性皮肤疾病经验举隅
党中勤教授行气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童安荣主任医师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张恩树主任医师运用药引经验总结
从脾胃论治肺癌浅析
程志教授治疗恶性血液病验案举隅
瑶医权提汤治疗肝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