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4-10-20鄂文庆
鄂文庆
摘要: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实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引入如何促进学生思考做些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教材 导入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精心创设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性和有用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内涵和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问题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在数学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方法。
那么,我们要首先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是什么?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亲密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这种简单的道理可以说人人皆知,真正意义上,“亲”是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同感是否强烈,换言之学生是否愿意理解知识的发生。问题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欲望浓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极为有趣的实例或故事会让学生产生无尽的思考广度和深度,一旦思维的门口打开,我们将无法想象学生的思维深度,这也就促进了学生迈入本节知识的步伐。通常我们会从实际出发,使学生所要学的知识尽可能由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出,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乐于投入,积极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三)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延展度。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说过:“没有问题比不会解决问题更可怕。”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了自己的问题,学生就会拥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灵活地迁移和运用学到的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一)变向利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缺乏学习热情。而且,我们也往往这样评价数学课: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解题严谨,每堂课下来总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似乎数学课总像是缺点什么。我们不禁反思:教材的实例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吗?但有些时候我们缺少创造性和创新性,要想使用好教材就要对教材加以改变,已达到我们创设更好的问题情境。几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形式会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1.诗歌朗诵式的导入形式。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我准备了一些各式各样图片,然后配以萨克斯音乐自己编写了一些解释语,其间有许多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短短几分钟,学生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和愉悦,似乎忘了是数学课,陶醉其中,接着我又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说出其特性,当学生说不上来时我便顺势导入主题,这样的开场还有谁不入其中呢?
2.以亲身经历实践的故事导入。例如,在教学“正多边形”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正八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拿来一块大的纸板和剪刀让学生帮我剪一个正八边形。当学生做不到时,我把自己儿时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于是激起了学生的共鸣。我和学生便一起探究起八边形。
3.古诗实施导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一首古诗把学生带到了联想的世界,在畅游一番此景后,我便引入了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课题。这种设计着实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中的美,同时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也“华丽无比”。
(二)巧设悬念式导入
例如,在讲“整数次幂”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有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20次,它的厚度是多少,学生会有许多的想象1米、10米、100米等等,当教师告诉他们这要比世界最高峰还要高时,他们会惊叹不已,甚至不相信。这时学生开始想获取知识,究竟是不是真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本课的学习。此时,学生在匪夷所思中急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一张不起眼的薄纸片怎么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这样的导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这节课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史实式导入
在讲述“勾股定理”时,我们利用《周髀算经》中的史实记载,让学生在接受新知时感受文化熏陶,同时达到一种情感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种方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的数学历史背景和数学科学家的故事,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毅力。
(四)利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简单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的情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简后繁,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群体的参与程度,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众多的数学实验中寻找和感受隐藏在随机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在讲述“概率”时采用投币实验,让学生首先一人尝试投币实验出现的可能性结果,然后在分组做,比较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让学生把结果汇报给教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他们会发现经验认为和实验结果是有误差的,但出现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机会始终在0.5左右浮动,这样教师顺理成章地总结概率性质。这样的导入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以上仅是列举了部分导入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的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创新的意识就能创造出有利于教学的情景导入,在优质的问题情境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了解数学的真谛,以此促进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和价值观去看待社会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的课堂是以搭建问题情境为平台,合理、灵活运用情境,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更优化。因此,优质的问题情境会将教学直达学生心灵的深处,使学生更主动探讨学习,学生也将终身受益。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