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 践行新课改理念
2014-10-20张勇
张勇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中强调教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倡导在学习过程中交流讨论与合作探究。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程标准 理念 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如既往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解题技能的获得。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我们要把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打造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生态课堂。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把自己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一、发现数学之美,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数学这门学科是一切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在解决问题的必不可说的工具。自然科学的研究离不开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否则是寸步难行的。数学也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用数学的思想方式看待问题可以培养人的敏锐思想,体验数学的美与学生的应用价值。例如,“黄金分割点”,它的比例是0.618:1,人们发现艺术美与“黄金分割”存在着和谐之美。在几何学中,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在数学中蕴含的和谐美。很多数学公式从外观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洁、整齐、和谐,如(a+b)×(a-b)=a2-b2,sin(A+B)=sinAcosB+cosAsinB等。数学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古希腊文化十分重视数学逻辑;我国古代《易经》中已经能在卦象中学会用数来表示。我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总会感觉到一种自豪感。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之美与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会形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其实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二、探究知识过程,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知识的构成是我们传统教学中忽视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教师的传授只应该是引领的过程,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并非教师讲述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开展交流与讨论、探究与合作,从而自主的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教学“合并同类项”时,我就开展了一个叫“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即把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学生,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同类”朋友后,就把另一个同学被“挤”出座位,这样来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与有趣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积极地探究同类项合并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了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了什么是同类项,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强调个性发展,重视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的理想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数学这门学科有其独特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是对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等。随着知识地不断深入,在以后的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中还要逐步学习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常用的思想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通过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对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与生活起来了指导作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潜能、气质个性等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传统的教育只讲解先天的统一,只重视学科的发展,不重视以人为本,从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这与新课标要求大相径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数学人才。
四、培养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但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心理发展水平等,努力挖掘出情感教育的因素,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过程为目的,以创设情境化学为手段,以师生的情感为纽带来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在学习“圆的定义”这一内容时,我就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圆的概念进行深入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自己来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圆的实例,以及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谈谈对圆的认识。然后再教学圆的几何定义,这样就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圆这种几何图形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圆的知识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是如此的密切,更感受到学习圆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学生态度得到端正,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积极探究与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的践行课改理念。这样,就会让数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形成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发先.刍议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2]徐美琴.浅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J].考试:教研,2011(6).
[3]鲍志清.浅析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3).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