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尝试
2014-10-17梁晓艳
梁晓艳
为了解新媒体对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笔者于2013年9月随机对我校99名初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9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6份。调查结果表明,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如传播不良信息,宣扬暴力、恐怖主义、享乐主义等等。关于“你有过人肉搜索、恶搞图片、散布虚假或恐怖信息、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等行为吗?”的问题,1.16%学生表示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有15.11%的学生表示有过其中的一些行为,51.16%的学生表示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但自己绝对不会参与。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辨别觉察能力弱,这些思想垃圾极易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如沉溺于网络游戏,同学间相互攀比,厌学、弃学,更有甚者参与偷盗、抢劫、杀人等犯罪活动。另外,一些学生无节制地上网、上课偷玩手机、发微博等,成为新媒体的“奴隶”。24.41%的学生表示在平时生活中对新媒体有一定的依赖,1.16%的学生认为自己相当沉迷于新媒体。在受访学生中有17.44%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有11~30个小时,38.37%的学生每天花1小时以内浏览人人网、QQ空间这些社交网,18.6%的学生每天花1~3小时,3.34%的学生花3小时以上,不花任何时间的学生占12.79%。新媒体变成了学生与家长、教师情感的“第三者”。学生无心和教师、家长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久而久之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成果也会付诸东流。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摸索,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
一、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大事。笔者时常关注热点,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实,笔者设计了主题探究活动:“说说你看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请你从国家、社会、经营者、消费者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网上查询、合作探究,学生明白了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人道德滑坡严重,因此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时政热点“中国式过马路”,笔者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留意一天内有多少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并评价这些人的行为。说说你打算怎样为南宁市创建有序交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求学生拍下这种现象并写出所见所感,使用word文档图文并茂地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上传到班级网络社交平台共享交流。通过交流和自省,学生意识到道德品质的提升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个人都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遵纪守法。现在,笔者的很多学生都会主动利用手机了解时政,关注热点。
二、 组织学生参加“跟随道德模范,我能行”活动
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体观看、学习“感动中国”“身边的好人”等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参加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广西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了解模范就在身边,学习模范人物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家庭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社会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对于此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因此效果显著。有个家长和笔者反映,平常认为父母给他们做饭理所当然的孩子竟然会主动说:“妈妈,你做的菜真好吃,谢谢你。”还有一些学生课桌下常见的纸巾、饮料瓶,如今再也不见踪影。班级里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互帮互助,自我约束的良好氛围。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劝导文明交通、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设施的活动,开展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志愿帮扶活动,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活动过后,让学生把有关活动的照片、感想等发布到班级网络社交平台共享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提升自身价值、奉献社会的快乐。
三、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
笔者在教学中依托新媒体这一有利平台,结合思想品德课知识,注重提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友好往来使者》时,就如何弘扬中华文化这一问题,笔者利用每年在南宁举办的国际民歌节对学生进行了具体的论述,通过课件、视频等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再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时,笔者通过视频展示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使学生能直面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提高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结合国家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笔者加强了网络诚信道德法律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理念,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在网上做一个真实和诚实的自我,真正增强学生对新媒体及新媒体“辐射”的免疫力。
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背景下,我们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