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在辽宁的鸦片政策研究
2014-10-16栾兆靖
栾兆靖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19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与抗争的历史。20世纪初,日本成为对华输入鸦片的主要国家,尤其是在东北的辽宁地区推行鸦片政策,大规模进行鸦片的生产、贩卖和使用,掠夺了大量财富,犯下滔天罪行,严重阻碍农业生产,极大危害了当代人民的身心健康。
一、日本在辽宁地区推行鸦片政策的原因
辽宁地区社会状况特殊,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构成、社会习俗和历史原因等诸多方面,因而使其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日本侵略掠夺的目标。日本狼子野心,妄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侵略东北地区,进而控制中国及周边国家,最终称霸亚洲、征服世界,实现“大陆政策”,这些都使得辽宁地区成为日本推行鸦片政策的主要地区。
(一)辽宁的特殊社会状况
1.地理位置。辽宁地区是满清的发祥地,被视为“龙兴之地”,疆域广阔,土地肥沃,“东控沿海州以出日本海。南拊朝鲜半岛之背以瞰日本。……西控蒙古,跨长城,以制中原。西南据辽东半岛,以控黄渤,隐握东西两洋之关键。其地理上之位置,不独中国一方面之关系也,实为世界列强竞争之冲焉”,[1]是列强长期觊觎争夺的焦点,为鸦片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客观上的优势。
2.人口构成。清末以前,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使得原住居民和移民构成辽宁地区的主要人口,民族众多,生活习俗迥异,人口多元化且素质不一,为抵御严寒等原因吸食烟草甚至鸦片者大有人在,烟草“名可御寒土人多食之”,[2]“常见有口不释阿片者”,[3]这是辽宁种植罂粟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3.社会习俗。由于种植鸦片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种植农作物,而且虽然有种植鸦片的禁令,官员的纵容、包庇和收受贿赂都使得罂粟种植得以发展。“比谷物之收获,二倍其利。盖土人以种婴粟制阿片为干禁,乃纳贿于官吏,官吏默然许之”,[3]同时,鸦片可以当作金钱代用,“满洲地方阿片渐作金钱之代用。南方来北方劳动者,常受阿片以代劳动之工金。”[3]这些都使得辽宁地区鸦片泛滥,再加上帝国主义对辽宁地区的侵略,为日本选择辽宁地区推行鸦片政策提供了条件。
(二)日本的帝国主义政策
1.政治方面。辽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社会构成的多样性,使其成为日本侵略征服的首要地区。仅用武力手段征服东北人民,只能使东北沦为殖民地,是达不到日本企图从政治上彻底征服东北的目的的,而推行鸦片政策可以残害人民身心健康,磨灭人民爱国热情,而吸食了鸦片的人身心都必须也只能依赖日本,这就使得辽宁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都可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经济方面。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军费开支巨大,战争结束后的日本为攫取更多利益而积极扩建军备。在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日本陷入空前灾难,急需大量的财政收入,同时为了巩固在东北的统治,更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经济补给,“以毒养战”成为满足种种需求的最有效手段,不仅不妨碍战争进程,反而加速残害东北人民,使其更加依赖日本,同时可以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因而在辽宁地区实施鸦片政策无疑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
3.社会方面。彻底征服一个地区,仅靠武力战争是行不通的,必须从社会文化方面进行控制,瓦解故有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进行奴化教育,使当地民众彻底屈从于侵略者的文化。鸦片,是最行之有效的工具,它的泛滥使瘾君子数量大增,不仅身体被彻底掏空,精神与人格信仰都随着鸦片的燃烧而蒸发,家庭破裂难以为继,而且磨灭了东北人民的反抗意识,使东北民众既没有形成足够数量的抗日力量,也缺乏坚挺的反抗意志。
二、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在辽宁地区推行的鸦片政策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战败,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合约规定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自此日本开始在东北地区推行鸦片政策,从走私毒品、种植罂粟制造毒品和贩卖毒品等方面着手,使得辽宁省成为当时烟毒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是大连,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洛因流通之地。
(一)毒品走私
20世纪初,世界人民已经意识到毒品对人类的危害,高度重视并强烈谴责贩卖与吸食毒品。1912年1月23日在海牙签订的《国际禁烟公约》,谴责国际鸦片贸易,《公约》规定鸦片及其制品只能用于医药和科学领域,并设法阻止毒品运入中国。[4]同时,辽宁省公署及禁烟委员会多次对鸦片种植、吸食、贩卖进行查禁,各地禁烟活动此起彼伏。但日本依旧大肆进行鸦片走私活动,阻碍中国禁烟活动。
1905年,关东州都督府设立,日本将从英、美、德等国家低价购买的鸦片走私至中国,再高价倾销给中国吸食者。在辽宁地区走私以大连为基地,全国范围内加上青岛、上海、厦门,成为四大鸦片中心枢纽。1917年运入大连日租借地的吗啡多达2吨,[5]1918~1931年从大连、青岛共向中国输入鸦片6210担。[6](P74)不仅仅是鸦片,日本还大量进口吗啡,如表1,日本在1913~1918年间进口吗啡共56409公斤,但日本每年用于临床、制药的吗啡只有约900公斤,其余大部分走私到中国,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表1 1913~1918年日本从欧美国家进口的麻醉品(单位:公斤)[7]
(二)罂粟种植与毒品制造
辽宁地区有着优质的生态环境,适宜罂粟的种植和生长。同时,清末期政府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对此地疏于管理,民国时期军阀利用种植鸦片筹措军费,这些客观因素都为日本在辽宁地区种植罂粟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清朝辽宁地区将罂粟制成鸦片的方法还不成熟,能力欠缺,直到清朝末期制造鸦片的方法才有所改进。光绪三十二年十月至三十三年九月底,辽宁地区鸦片的产量为92262斤8两6分3厘,在光绪末年到宣统元年成为东北地区最高。[8]在大连东儿沟、老虎滩,旅顺太阳沟等地区设立秘密地下工厂,加工进口原料制造鸦片。[9]
(三)毒品贩卖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在辽宁地区构建了贩毒网,由大连扩展至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通过贩毒网从事鸦片交易,达到自己险恶的目的。1905年在大连设立的关东州都督府是日俄战争后设立的第一个军事管理机构,日本在华最早的殖民机构,为鸦片专卖政策的推行奠定基础,使得大连成为日本向中国内地走私贩卖毒品的基地。1906年初,鸦片专卖所在大连成立,标志着所谓的“特许专卖权“的开始,原则上由政府转办鸦片的种植、输入、制造和贩卖,但实质上是政府与个人或团体共同经营,政府收取特许费。1906年6月,关东州鸦片总局设立在大连,在旅顺、金州、普兰店等地设立分店,专门办理关东州内所有贩卖鸦片事宜。[10]1914年12月,大连宏济善堂设立戒烟部,名为戒烟,但实际上是输入、制造、贩卖鸦片的专卖机关,将鸦片贸易扩散到辽宁其他地区及东北地区。1928年7月,关东厅专卖局设立,政府独占鸦片贸易的全部利润。
日俄战争后南满铁路及沿线各站都成为日本租界,这些都是鸦片贩卖的据点,通过南满铁路运送鸦片,到达沿途各个城市乡村,当地烟馆、妓馆、药局都是鸦片的代卖点,使得鸦片交易从大连、旅顺等地蔓延至整个东北地区。
三、日本在辽宁地区推行鸦片政策的影响
自日俄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日本在辽宁地区推行的鸦片政策使得烟毒肆虐,烟民泛滥,给辽宁地区乃至东北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1.日本以大连、旅顺为突破口,打开侵略中国内陆的道路,同时攫取了大量财富,积累了经济实力,为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为后来的鸦片毒化政策,实现日本帝国主义的狂妄目的做好铺垫。
2.鸦片政策严重破坏了辽宁的经济环境。农村经济凋敝,罂粟的种植侵占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烟民大量增加致使劳动力锐减,农村经济几近于停滞状态。榨取辽宁人民的血汗钱聚敛财富,致使白银大量外流,造成财政困难,丧失经济发展的环境。
3.鸦片政策使得辽宁地区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实力的欠缺势必导致军事实力的软弱和国防建设的落后,军队与百姓中烟民众多,不仅身体素质极差,而且抗争精神薄弱,战斗力低下。鸦片走进统治阶级,使得吏治腐败,自身吸食鸦片的同时,包庇纵容鸦片交易,收受贿赂等,助长不正之风。
4.鸦片严重损害烟民的身心健康,磨灭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败坏社会道德。烟毒使得烟民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中毒死亡,高昂的价格使得烟民家徒四壁,卖妻鬻子,丧失人格尊严,摧毁东北人民的精神信仰。吸食鸦片的军民都以鸦片给予者马首是瞻,消磨了他们的反抗精神。烟毒泛滥败坏了社会风气,形成攀比扭曲的价值观。
[1]徐曦.东三省纪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5.
[2]阮葵生.长白山记[M].光绪33年.
[3]满洲通志[M].
[4]中华民国档案史资料汇编[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4.
[5]东方杂志(16卷1号)[J].1919.
[6]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7]王宏斌.鸦片—日本侵华毒品政策五十年(1895~1945)[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8]奉天税务监督署档·乙(第2446卷)[M].
[9]顾明义,张德良.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10]鲁岩.试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关东州的鸦片政策及毒品贩卖活动[J].东北沦陷史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