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课
2014-10-16陶穗菲赵爱明孙晓峰文礼湘李迎秋
陶穗菲+赵爱明+孙晓峰+文礼湘+李迎秋
摘 要: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大学新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本课程学习之初,通过绪论课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六点对该课程绪论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课;兴趣;体会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开设,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普遍反映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好的记忆方法,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上好第一节绪论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谈笔者对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高度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对第一堂课进行精心设计
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笔者在绪论的备课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首先,笔者认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第一堂课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堂课的教学。其次,绪论课对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绪论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来学习:什么是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其实这三个问题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首先要思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前也能思考这三个问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际上是有两门课程,一门是组织学,一门是胚胎学,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会重点讲组织学,这个在一开始就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另外,大一学生在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时,一般正在学或已经学了大体解剖学。结合大体解剖学将学生顺畅地引入到组织学的学习,向学生解释组织学实际上就是显微解剖学。再举例讲解,如学习胃这个器官时,大体解剖学讲的是宏观结构,而组织学是从胃壁上取一绿豆大小的组织块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细微结构。
二、介绍一些科学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向科学家学习
在讲解组织学研究方法时,重点给学生介绍显微镜。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了显微镜发明史中的小故事,这些源于生活的发明启迪了学生:留心生活,勤于思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讲好石蜡切片术,合理利用课间时间
在组织学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图,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在绪论课上,给学生讲清楚制作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最常用的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是绪论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笔者结合自己进行石蜡切片实验技术的经验,给学生介绍了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并带上一片石蜡组织切片到课堂给学生看;利用课间时间播放了石蜡制片的视频,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四、增讲简要的细胞学内容
组织学需要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因此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基本功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由于有的学生对细胞器的基本结构记忆不到位,另外班上有文科生,他们在高中学的生物学知识较少,笔者所在教研室统一增加了简要的细胞学内容的介绍,重点强调一些重要细胞器的功能。
五、讲述现代组织学新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研究进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等技术被引入到组织学的研究中,在组织学中产生了组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工程等新技术;胚胎学中近年兴起了试管婴儿、胚胎干细胞等新技术。在绪论课上对于这些新技术的解释不应太深奥,可通过举例让学生有所了解,主要起引导作用,让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多多关注相关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目或网站链接,有利于学生课后及时了解医学发展动态。这样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以及儿科学、妇产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也是很有帮助的。
六、做好多媒体课件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教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手段。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图片是相当重要的。正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说的,“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笔者在绪论课的多媒体课件中精选了较多图片,如讲显微镜时,就给学生看了著名科学家曾经发明的显微镜、新的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图片;在介绍组织学新技术时,加入了免疫组化、原为杂交、荧光标记等图片。将这些图片添加到多媒体课件中,能让课堂更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绪论课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不断学习改进,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及时地添加到教学中来,精心准备,上好第一次课,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传武,等.高等医学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3,26(11).
[2]王巧稚,等.巧妙设计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J].山西医学大学学报,2010,12(4).
[3]何金鑫,等.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展望[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