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2014-10-15疏叶华
疏叶华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起发病率逐渐增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需积极给予治疗。而出血转化和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发病6 h内)限制了溶栓疗法的应用,使得中枢神经保护药物成为现今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依达拉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对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内科2013年4月-2014年5月住院患者中,选择发病12~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1)有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2)经过CT或MRI检查诊断;(3)神志清醒,能口服药物者;(4)发病12~72 h内;(5)排除以下情况: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引起昏迷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衰、呼吸衰竭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58.20 ±6.61)岁;病程 12 ~72 h,平均 36 h;伴有高血压病26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1例,血脂异常18例。对照组:39例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59.12 ±6.55)岁;病程12 ~72 h,平均36 h;伴有高血压病24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2例,血脂异常1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qd,抗血小板聚集,吸氧治疗,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治疗合并症及针灸康复治疗等。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和红花注射液治疗,即选择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10.0静脉滴注,qd,治疗14 d,丹参滴注液250 ml,静脉滴注,qd,治疗14 d,第15天起,用复方丹参滴丸10丸,tid,治疗14 d。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即选择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将其溶解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给予静脉滴注,qd,治疗14 d,脑心通胶囊1.2,tid ,治疗28 d。
1.3 效果评价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即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采用欧洲卒中评分即ESS评分,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空腹血糖、PT、APTT、INR、HCY、肝肾功能,血钾,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14、28 d后进行评分及化验。通过治疗28 d后ESS增分率来判定临床疗效。痊愈:增分率86% ~100%,能参加工作;显效:增分率46% ~85%,生活能自理;有效:增分率16% ~45%,病情有一定改善;无效:增分率≤15%,病情无改善或恶化甚至死亡[2]。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神经功能ESS评分比较 治疗7、14、28 d后BI及ESS评分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BI评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BI评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后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39 35.4 ±12.3 49.8 ±18.9 63.1 ±19.8 77.6 ±22.8对照组 39 35.5 ±13.9 41.7 ±18.0 53.5 ±17.6 64.3 ±21.1 P值治疗组>0.05 <0.05 <0.01 <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Ess评分(±s)
表2 2组治疗前后Ess评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后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0.05 <0.05 <0.01 <0.01 39 51.7 ±9.8 65.1 ±12.4 72.3 ±14.2 81.6 ±18.1对照组 39 52.5 ±9.7 60.1 ±12.1 64.9 ±12.9 68.6 ±18.9 P值治疗组
2.2 2组治疗28 d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71.79%,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显效率为43.59%,有效率为7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突然发生的急性脑循环障碍,进而受累脑细胞缺血、缺氧,局部脑组织水肿坏死。可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而增加[3],在两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其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高已成为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急性性脑梗死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脑梗死是血栓性阻塞或栓塞性阻塞引起的局部血流中断所致,其中,血栓性阻塞发病率很高,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或出现裂纹或表面溃疡,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继而凝血过程启动,血小板粘附聚集,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元转化为纤维蛋白,最终血栓形成,局部血流中断,脑细胞缺血、缺氧,脑组织水肿、坏死,缺血半暗带形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现。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生成显著增多,自由基可诱发“瀑布式”级联反应,过量的一氧化氮、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质内高游离钙、氧化应激等破坏线粒体功能,脂质过氧化、生物膜功能损伤、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及Bcl-2、F53基因表达,最后导致炎症、细胞丧失功能直至凋亡[4],因此脑梗死的防治就在于如何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这对神经细胞的保护及康复期的神经功能恢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脑心通胶囊的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川芎、红花、水蛭、地龙、全蝎等中药,据研究,其中的黄芪含有黄芪皂甙,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血压,改善脑细胞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等作用;丹参、川芎、红花等具有很好的活血化淤作用;水蛭中水蛭素可抑制凝血酶的促凝作用,使凝血过程减慢,水蛭中溶纤素也有溶解纤维蛋白、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地龙能分离出蛋白水解酶,其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可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纤维蛋白的生成,还可以直接水解纤维蛋白,抑制凝血功能,防止血栓的形成或扩大[5];全蝎可以息风止惊,通络止痛,其提取液可以降低纤维蛋白含量、使纤溶系统亢进。其各个成分在抗凝血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扩大,明显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以下方面保护神经组织:(1)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有效地减少羟自由基的含量,及时地保护缺血半暗区。(2)具有亲脂因子,因而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白三烯,保护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3)抗神经元细胞凋亡,保护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4)减慢脑细胞死亡的速度,减轻神经功能障碍。(5)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减轻血管痉挛。另外,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和血小板聚积,因而不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依达拉奉可减轻脑缺血,也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在各动物脑缺血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6],在大量临床试验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是目前得到临床证明唯一安全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7]。
通过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表明,治疗前2组 BI及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7、14、28 d后,2组 BI及 E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治疗28 d后,2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依达拉奉和传统中药方脑心通胶囊联合使用,两种药物的药效得到叠加,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常雪君,刘艺春.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611.
[3]邹 萍,魏 武.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956-957.
[4]Sun Y,Jin K,CKld JT.et a1.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ischemia-induced neurogenesis[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5,25(4):485-492.
[5]黄 杰,陈 燕,张 斌,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7(10):550-552.
[6]杨 政,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华医药杂志,2002,11(12):911-913.
[7]丁宏岩,董 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7):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