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大学教育理念探析
2014-10-09李晓晨
李晓晨
(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教育理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通常是对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及办学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的、抽象的概括,是学校的核心思想和灵魂。津沽大学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在多年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津沽大学系河北献县教区耶稣会于1921年创办于天津,初名为天津工商大学,1933年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时因不够大学标准易名为天津工商学院。1948年改建为大学,定名为津沽大学。1952年随全国高校院系结构调整解散。在津沽大学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科学的教育理念无疑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促使津沽大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工商专科学院发展到综合性大学,也为今天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借鉴。
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实际,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就做人处事的准则而言,它可表现为求真、务实、踏实、苦干。实事求是作为津沽大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及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1.转变初期办学使命及目标
创办津沽大学的计划最早由法国政府提出。19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影响,授意耶稣会在天津开办一所高校。由于掌管天津的遣使会不愿耶稣会插手天津事务,办学事宜一再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罗马教廷的调停下,遣使会终于同意耶稣会在天津办学。1921年7月,献县耶稣会选定天津马场道一块空地为校址,开始兴建校舍。1923年9月,学校正式招生授课。因津沽大学是耶稣会应法国政府要求而开办起来的,必然负有扩大法国影响的政治使命,也因耶稣会士的身份,传播福音、教化外人成为他们初期办学目标。为此,学校开办之初,法语成为主要科目,一般课堂用法语授课,外籍教授多为法籍司铎。这种状况与中国当时客观实际不相适应。当时中国多数初、高中开课的外语课为英语,很多中学生毕业后无法报考工商大学。学校当局本着实事求是精神,赴各地调查。1926年12月15日,校长斐百纳(Augustinus Bernard)亲自到交通部路政司咨询“各铁路需用人才情形以定学科内容”,茅以升代表路政司接洽并表示意见,“以为办理工科以土木科为最适用,并以用英文教授为宜”,斐百纳“称善而去”。①茅以升:《一九三零班毕业纪念册茅以升题序》,《天津工商大学一九三零班毕业纪念册》,河北大学藏。1927年8月8日,耶稣会法国北省省长批准用英文授课,只限预科一、二年级,以后逐年增长。②佚名著,赵振生译:《工商学院简史》(手抄稿),河北省宗教志编辑室藏,第28页。1928年《天津工商大学章程》明确规定:本科之课程用英文教授。③《天津工商大学章程》,天津:北洋印字馆,1928年版,第1页。工商大学由法文改为英文授课并不单纯是课程设置的变化,它实质昭示了津沽大学初期的办学使命开始发生转变。尽管此后学校仍开设法语课,但其比重逐渐减少。如此以来,扩大法国影响的政治使命与向现代化教育机构逐步迈进的津沽大学渐行渐远。
实事求是的理念不仅改变了津沽大学初期办学使命,也使学校的宗教色彩逐步淡化。毋庸置疑,耶稣会士初期办学目的是归化更多外教人。为达此目的,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传教。然而,津沽大学开办之初就没有设立专门的宗教课。1928年的《天津工商大学章程》对工商两科的课程作了详细规定,除了哲学课程与宗教稍有关涉外,其他均是专业科目。耶稣会士不公开设立宗教科目,可能是基于中国当时非基督教和收回教育权现实的考虑。此时工商大学尚未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开设宗教课程亦无不可,但耶稣会士实事求是的理念使他们在中国现实与传教政策之间做出明智选择。宗教色彩淡化使津沽大学易于立足社会。
2.以实事求是为校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精神
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它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宗旨的高度概括。津沽大学以“实事求是”为校训,旨在要求师生求真务实、踏实苦干、严格自律。
“工商是‘实事求是’的学校,这是它的校训,亦是它的特色。”①北斗:《如何认识工商?》,姜贤弼、苗达魁编:《工商向导》,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40年版,第1页。针对“近世教学风气多重浮夸,……本校所授课程,系依照部章而完全实事求是,俾学生学一科会一科,学一科精一科,同时使学生皆有举一反三之力”。②《本学院教学方法概述》,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编:《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35年版,第119页。这一理念在工商学院工科课表中可窥见一斑(见表1)。
工商学院工科课表显示,工科四年共开设32科课程,除党义、国文及文牍、哲学、军事训练科目外,其他科目绝大部分是按工科专业特点而设置,符合当时工科实际。同时,工商学院课程的繁重在当时也是有名的。工科从一年级至四年级,每星期开课十几门,课时总数达三十五六节。对于繁重的课程,有些学生倍感压力,认为课程“太繁重了,为什么人家每周十几个钟点,这个学校要到三十个钟点呢?”对于学生的这种抱怨,1942年毕业班工科学生梁世熙撰文解释:在真正着重学问的大学校里,课程必须繁重,这样才能真正求取学问,对学生以后前途负责任。③梁世熙:《爱护我们的工商》,《工商生活》第6期,1942年1月1日。
表1 1935年天津工商学院工科课程表
津沽大学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确实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作风。“沉默寡言,埋头苦干,自奉俭约,可以说(是)工商大学的特色。的确,工商学生向来是抱着不说空话只做实事的格言,……他们有着沉静努力的魄力与脚踏实地去干的精神。”④邹逸涛:《初入工商的一些经验》,姜贤弼、苗达魁编:《工商向导》,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40年版,第37-38页。这种魄力与精神实在应归功于学校教育者的培养与熏陶。
3.注重理论运用于实际,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津沽大学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强调理论运用于实际,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这是它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实事求是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津沽大学先后建立各种实验室及工厂。1935年前设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发动机室、地震仪室、工业材料陈列所、商品陈列馆等。1935年修建了一所特大厂房——机械房,所有电力机器都移置其内。①佚名著,赵振生译:《工商学院简史》(手抄稿),河北省宗教志编辑室藏,第74页。同年4月建成铁工厂,1937年建电机实验室,1938年7月建木工厂。②《津沽大学校史史略》,《津沽大学一九五O班毕业纪念刊》,河北大学藏。各系学生可以通过各项实验及实习,验证书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国际贸易系为例,它的课程因与化学关系密切,学生每两天要进化学室一次。③杨佑方:《国际贸易系特写》,姜贤弼、苗达魁编:《工商向导》,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40年版,第10页。
除本校完备的实验条件外,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每年暑期,常派学生到大工厂、公司去实习。如1926年工科学生刘培汉、魏玉良到林西煤矿,郜华、张克昌到石家庄正太车务局,萧舜华、田益寿、朱敬先等到天津法租界工程处;商科学生张玉峰到利源洋行,刘源到永兴洋行,刘美到隆兴洋行。④刘美:《工商大学的设立和经过》,《工商大学季刊》第1期,1927年5月。此后,利用暑假和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成为津沽大学的优良传统。1941年暑假,建筑系二年级全班同学分两拨在学校作修筑楼梯和垒砖墙的实习。建筑系三年级的同学,分散在各处监工。⑤《暑期中格外活跃的工商学院》,《工商生活》第2期,1941年8月1日。
上述各种方式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们更能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扩大了视野,“增长许多在书本里不可得的见闻”,磨炼了意志,他们的身心均得到健康。⑥道纲:《实习监工》,《工商生活》第4期,1941年11月1日。
二、开拓创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要求和动力,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津沽大学成立之初,天津工科院校有北洋大学、河北工学院;商科院校在法商学院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它们历史悠久,声誉卓越,新成立的工商学院不能与他们竞争。⑦李宝震:《天津工商学院的变迁》,《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75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2页。面对这种形势,学校当局审时度势,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1.建立严格的教学与管理制度,树立严整的校风
建校初期,学校采用法国教育制度。“法国教育的严格是世界上有名的。”⑧北斗:《如何认识工商?》,姜贤弼、苗达魁编:《工商向导》,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40年版,第1页。四年课程一律必修,无选修课。考试除期末和毕业大考外,还有星期考、月考,每天都有作业。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答辩也较严格。除严格的教学制度外,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也非常严格,宿舍有舍监,作息时间按时,生活有规律。有人因之称工商学院为“模范监狱者”。⑨《工商学院附属中学初中部近况》,《工商学生》第1卷第4期,1937年7月20日。正是他严格的制度和整肃的学风,吸引了一批求真学问的学子来此求学,工商学院逐渐声名鹊起。
2.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任教,提高教学质量
津沽大学初期教师多为耶稣会士和中国教师,也有一些兼职的工程师、会计师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聘请一些外校著名专家来讲课。1937年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何廉、方显廷、吴大业、丁佶教授都曾来校作过学术报告。⑩李宝震:《天津工商学院的变迁》,《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75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页。抗战爆发后,学校抓住时机,聘请大批不能南迁的著名教授来校任教。如燕京大学的齐思和、翁独键、候仁之;南开大学的袁贤能、胡继瑗、张华伦,此外还有工程技术界的王华棠、阎子享、谭真、沈理原、陈炎仲、高镜莹、刘问凯、孙家崎等专家。⑪李宝震:《天津工商学院的变迁》,《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75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页。著名教授齐聚工商学院任教,提高了讲课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一时名声大振,大批莘莘学子欣然报考工商学院,招生人数逐年攀升。
3.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1937年7月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津沽大学面临严重困难,同时也给他带来发展的机遇。学校当局利用继续留在天津办学的优势,为大批不能转移的大学生和中学毕业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生人数激增,借读者亦达四五十人之多”。①任嘉颐:《校史简述》,《工商学院一九四七班毕业纪念刊》,河北大学藏。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学校办学经费困难。为了扭转局面,学校当局改变了原来校董事会主要由主教、司铎担任的做法,决定请天津市著名人物加入董事会。7月10日,学校正式聘请龚仙洲、张建伯、徐世章、王湘书等人加入董事会,推龚仙洲为董事长,文贵宾为副董事长。②佚名著,赵振生译:《工商学院简史》(手抄稿),河北省宗教志编辑室藏,第148页。他们利用在社会上的名望,为学校筹措不少经费。
学校经费尽管困难,但为了使天津等地女子中学毕业后有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学校当局“不辞艰难,力图扩充”,于1943年夏添设女子文学系,聘请孙家玉女士为女部主任,“至来年再继图扩充”。③刘乃仁:《工商学院女子文学系成立纪念刊序》,《工商女院成立纪念刊》,天津市图书馆藏。学校当局在开拓创新思想指导下,抓住机遇,努力进取,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教育体制也不断完善。至1945年9月,工商科开始招收女生。女子文学系扩大为文学院,分文学、史地、家政三系,文学系又分国文、西语两个专业。“此次扩大,实为改大学之准备也。”④《津沽大学校史史略》,《津沽大学一九五O班毕业纪念刊》,河北大学藏。1946年11月,学校呈请教育部批准改为大学。1948年10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工商学院更名为津沽大学。工商学院抗战期间短短七八年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建校后前十几年的发展水平。这种发展,实为学校当局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结果。
三、育才树人
任何一所高等教育机构都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首要教育目标,津沽大学概莫能外。学校组织大纲明确规定:本学院以教授工商各科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⑤《私立天津工商学院组织大纲》,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编:《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35年版,第3页。学校在注重学生智育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德育、体育的培育,即育才与树人并重,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训育主任徐保和称之为真、美、善的人。真,真是同学,踏实地学;美,德育的美;善,身体健康的完善。⑥徐保和:《谁迎谁》,《工商生活迎新特刊》,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工商生活社,1944年版,第2页。
1.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培养专门人才
津沽大学“以公教的严正精神,创立此教育机关,在课程和训练方面,早已有口皆碑,成绩昭然”。⑦吴秋尘:《我对于工商的认识和希望》,《工商生活》第1卷第8-9合刊,1942年6月。前文所述,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学校根据专业实际为学生开设几十门课程,课程任务繁重,考试频繁,毕业论文答辩严格。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多途径、多渠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为真正的高材生;出校,为社会有用的中坚分子”。⑧吴秋尘:《我对于工商的认识和希望》,《工商生活》第1卷第8-9合刊,1942年6月。
2.注重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大学教育“固不以传授专门学识为限,其最要者乃在于培育完善之人格”。⑨高镜莹:《赠言》,《1945工商》,河北大学藏。为此,津沽大学不但“主张严格教育,同时又是崇尚精神教育的”。学校主办者耶稣会士本着给人心灵慰藉的天职,在学生请益质疑时,总是“怀着一腔热忱,挂着一副笑脸,给你解释开导,使你满意”。⑩北斗:《如何认识工商?》,姜贤弼、苗达魁编:《工商向导》,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40年版,第1页。他们这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熏陶并浸润着青年学子,使他们养成谦和、恭谨、诚实、自律的优良品格。这种优秀品格在历年同学毕业纪念册留言中有突出体现。以1945年毕业班土木工程系学生王守范为例,同学对其评价为:“侃侃善辩,真挚热诚、虚怀若谷、守朴中藏、刚强苦干、社会栋梁。”⑪《同学——工学士王守范》,《1945工商》,河北大学藏。“德行立身之本,才识处世所先”,⑫李宝宸:《赠言》,《1945工商》,河北大学藏。津沽大学正是以“实事求是、中正温良、学行并茂”为宗旨,⑬《校歌》,《工商女院成立纪念刊》,天津市图书馆藏。使学生学业增进的同时道德修养亦不断提高,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为社会谋福利。
3.关注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魄
“体育为三育之一,关系青年体格健康,至为重大。”⑭《体育概况》,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编:《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35年版,第111页。“有健强之身体斯有健全之脑力,有健全之脑力期有宏大之气魄、超群之思想,而后民族兴、民族强。”①明羲:《本校体育之今昔感》,《工商学报》第4期,1930年5月。小学、中学、大学无不以体育为急务,津沽大学亦尽力提倡。至1935年,先后设有足球场2处、篮球场6处、排球场1处、网球场4处、田径场1处,设备齐全。②《体育概况》,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编:《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35年版,第111页。体育活动项目应有尽有,除了各种球类活动外,还有高栏、低栏、铁球、铁饼、拔河等运动。为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学校经常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比赛,“举凡近年来华北体育界各项主要比赛,均无役弗与”。③《体育概况》,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编:《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35年版,第111页。1944年,津沽大学的体育“已进入了普及的时期,校内的运动活泼的展开,各种球类的班际比赛尤为热烈,同学对运动的兴趣也日增一日”。④学劬:《本院的体育委员会》,《工商生活迎新特刊》,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工商生活社,1944年版,第14页。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保证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津沽大学重要的职责和功能,也是其主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津沽大学始终坚持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通过深入系统研究社会需求及其变化,科学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特定需求,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一定贡献。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民国肇始,风气开通,科学救国呼声日益高涨。“民族精神,系于教育,国之贫弱,端赖工商。”⑤郭恂:《漫谈校史》,《工商学院一九四八班毕业纪念刊》,河北大学藏。兴办教育、发展工商成为当时中国的现实需要。针对中国社会实际,耶稣会士在初创大学时就明确了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循我国经济发展之需要,予青年以相当巩固之知识。’另外还有一件特别注重的事情,‘造就实用人才,因为中国需要使用的人才比理论的为急。’”⑥刘美:《工商大学的设立和经过》,《工商大学季刊》第1期,1927年5月。具体而言,商科主要造就以下各项人才:(1)能以商业方法经理工商事务之人才;(2)精于鉴定货品、熟悉改造货物并能管理驻外商店或一工厂之人才;(3)熟悉各地商业习惯、海外则例与海上规律之专门进出口家;(4)会计师、艮(银)行家、股票经纪人、保险公司事务员;(5)受普通教育认识哲学的、社会的大问题而能在社会上占一重要位置的人才。土木工程科则使学生能于铁路、水利、营造、图绘、测量诸方面中占一重要之地位。⑦《天津工商大学章程》,天津:北洋印字馆,1928年版,第3-6页。1933年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后,工商学院仍然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以教授工商各科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⑧《私立天津工商学院组织大纲》,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编:《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天津:天津工商学院出版委员会,1935年版,第3页。
社会需求是办学的根本。津沽大学基于中国实际造就专门人才的宗旨,确实吸引了一批借工商救国的青年学子。1930年毕业班学生陈翕永“平日感我国之工业不兴,实为日后富强之大阻碍,遂毅然觉然,立志学工”,中学毕业后遂报考工商学院,⑨《陈翕永毕业留言》,《天津工商大学一九三零班毕业纪念册》,河北大学藏。与其相似,陆以寿也“感觉中国经济制度之不良,为现在亟应解决问题,故入商科专攻商业、经济、银行各门”。⑩《陆以寿毕业留言》,《天津工商大学一九三零班毕业纪念册》,河北大学藏。这些素抱爱国之心的青年学子利用津沽大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各种技术、技能,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表2是津沽大学1928-1946年间毕业及中途离校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从中可以得知津沽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就业趋向基本契合。
表2显示,津沽大学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有明确职业记载的493人中,有312人任职于工矿、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金融、市政、商业贸易部门,占任职总人数的63%以上。他们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立足本行业,成为工程师、会计师、建筑师、技师等,获得社会好评。另外,也有部分人员进入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主要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有人还成为专家教授。如1937年毕业留校的商科学士李宝震,后评为审计学教授,1946年4月被任命为会计财政学系主任。⑪《津沽大学校史史略》,《津沽大学一九五O班毕业纪念刊》,河北大学藏。当然,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这些学有专长的高等人才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来说都非常宝贵,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努力。
表2 津沽大学1928-1946年校友就业部门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总之,津沽大学“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育才树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津沽大学独特的教育理念得到了社会与学生的广泛认同,取得了瞩目成绩,成为中国北方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产生了一定重要影响。它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探索的独特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