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剧热播下的理性思考
——以《甄嬛传》为例
2014-03-31宁丽丽
宁丽丽,张 竞
(大理学院 文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宫廷是一个集中了帝王、后妃、将相等多种传奇因子的地方,这里的起伏跌宕、争权夺利、爱恨情仇,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因而被放大、被关注、被谈论、被加工。随着电视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各种文化元素注入其中,以描绘宫廷生活为主的戏剧应运而生。最近,宫廷剧在电视屏幕上热播,特别是《甄嬛传》引起了收视狂潮。笔者将对这一现象进行理性分析。
一、宫廷剧热播的程度——以《甄嬛传》为例
1.《甄嬛传》开播以来的收视情况简介
《甄嬛传》开播以来,收视率在全国排名极为靠前,收视率是在稳定上升的。据2012年4月27日的《法制晚报》消息,《甄嬛传》如今已经在BTV4影视频道播出4次,收视率比一些第一次播出的黄金档剧集还要高。据2012年4月11日《新快报》消息称,电视剧《甄嬛传》去年在各地方台播出时收视不俗,而3月底全国上星播出之后,收视也居高不下:安徽卫视开播后一周便以1.103的收视位居全国排名第一;该剧也创下东方卫视电视剧有史以来在上海本地数据和全国数据的最高值;而与卫视同步播出的乐视网在上线一周后即收获近5亿的单集点击量,迅速占据了网络排行榜冠军宝座。《甄嬛传》不仅在内地引起很大的反响与热烈的讨论,而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华视播出后,收视率节节高升,刷新了华视八点档的多年收视纪录,《甄嬛传》以2.97的高收视落幕。[1] (P1)
2.关于《甄嬛传》的调查问卷
笔者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7份,无效问卷13份。其中看过《甄嬛传》的比例约为53%,男性看过的比例约为43%,女性看过的比例约为57%。由于在校学生收视条件有限,观看比例有所影响,但《甄嬛传》的热播毋庸置疑。
二、 宫廷剧热播的原因分析——以《甄嬛传》为例
1.《甄嬛传》满足受众欣赏口味
观众反馈是电视传播的重要环节。[2]《甄嬛传》的收看观众群体,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发垂髫,数量大,而其中女性观众占大多数。正如法国著名导演、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雷内·克莱尔(1898-1981)在《电影随想录》中所说:“观众并不永远都是对的,但是,无视观众的作者却永远都是错的”,[3] (P121)任何艺术都不能无视受众的兴趣和需要。而《甄嬛传》是满足了喜欢该剧观众的兴趣和需要的。根据本人调查显示,看过《甄嬛传》的人数为56人,喜欢《甄嬛传》的人数为33人,认为一般的人数为20人,不喜欢的仅有3人。
满足情感需求。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时,审美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中介,甚至于如果没有情感的加入,审美活动都是不完整的。[4] (P354)《甄嬛传》网罗了不少能够对演员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与剧中演员的感情产生共鸣的观众。观众随着剧情或笑或哭,在被电视剧感染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释放精神压力。在现代,情感饥荒、心理隐患、家庭矛盾、职场困惑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现代人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而面对电视,人们希望能够从中获得释放压力的满足。一部分观众在看《甄嬛传》时,沉迷于剧中,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烦恼,同时,《甄嬛传》也能给以一些情感、生活、职场方面的启示。
满足猎奇心理。有些观众在看《甄嬛传》时有着猎奇心理,看一个少女如何突破重围,在权力的旋涡中开辟自己的道路;看一位帝王如何处理前朝与后宫的关系,如何平衡各种争端势力;看各宫嫔妃之间、与皇后之间如何斗智斗勇,看谁是否能真正获得胜利。所以观众往往看过一两集《甄嬛传》后就欲罢不能了。
2.《甄嬛传》的创作班底强劲
《甄嬛传》由作者流潋紫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由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蔡少芬、蒋欣等人主演,由流潋紫和王小平联合编剧。《甄嬛传》原著小说2007年开始在晋江网上连载,后出版成书,一共有7部,拥有大批的读者粉丝,这是《甄嬛传》被改编开拍的一个基础,也是促进《甄嬛传》热播的重要因素。
导演郑晓龙,是中国内地著名的导演,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和《金婚》等。作为经验丰富的导演,他给“甄嬛”的形象做了调整,使故事少了一些偏颇认识。甄嬛不是一开始就工于心计,而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她也曾是一个幻想美好爱情的天真少女,对皇上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孙俪饰演的甄嬛,拿捏到位、收放自如,一颦一笑可温婉、可娇羞、可俏皮亦可风情无限。陈建斌饰演的雍正帝,年龄和性格都符合角色需要,大多时候冷情冷面。帝王谋权猜忌,展现柔情一面却是入木三分。蔡少芬饰演的皇后,表面贤淑温敦,却害死亲姐,打压后宫嫔妃,不择手段。她一生深爱皇上,让人恨却又让人怜。蒋欣饰演的华妃个性骄横,做事果决狠辣,眉目间的风情、唇齿间的尖酸都让人印象深刻。她虽与剧中女主角甄嬛水火不容,却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
剧中人物个性鲜明,但又具有多面性。男、女主角也打破了过去人物刻画的单面性。郑晓龙明确表示:“现在很多电视剧过度渲染帝王的至情至性,是脱离真实的,是对观众的误导。”[5]这符合一部分观众对于后宫残酷现实的认识和理解,帝王本是站在权力最顶端的人,舍弃个人私欲方能成就帝王功业的极致。这也让观众认识到,这不是一部偶像剧,而是一部风格庄重肃穆,台词复古典雅,少了一些趣味搞笑,多了一份正剧的严肃讽刺的宫廷剧。
3.《甄嬛传》的剧作精良细致
以本人的调查问卷的第4题多选题显示,在看过且喜欢《甄嬛传》的33人中,喜欢《甄嬛传》完美的故事情节的有15人,约为45%;喜欢演员精湛演技的有20人,约为61%;喜欢经典礼仪的有16人,约为48%;喜欢华美的服饰的有11人,约为33%;喜欢强大演员阵容的有10人,约为30%;喜欢独具个性的人物性格的有23人,约为70%;喜欢巧妙经典台词的有16人,约为48%;喜欢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的有23人,约为70%;喜欢《甄嬛传》还原历史的仅有2人,约为6%;选择其他选项的人有3人,理由分别是喜欢《甄嬛传》以古讽今的风格、宫斗戏份和看过小说。
(1)《甄嬛传》主题丰富宽广。《甄嬛传》的主题,其实并不限于你死我活、适者生存的争斗,郑晓龙导演说,他希望告诉观众的是,不管到如何严酷的境地,做人、做事也必须要有底线。随波逐流、多行不义,将来必然得不偿失,害人者终害己。唯有善待身边的人,才能得到身边的人善待,才能团聚人心。[6]剧中甄嬛在登上太后高位的时候,她几乎耗尽了权力地位无法代替的亲情、爱情、友情和人间冷暖,尽管是反击,但是她毕竟双手染血,陷入阴毒的权力斗争,所以她此生注定孤独。每个人,不管初衷如何,在封建宫廷森严的等级制度、诡谲的政治倾轧和对女性的扭曲压抑下,最终都只能身不由己的异化,这是电视剧批判的真正意义。
(2)《甄嬛传》台词风格典雅。《甄嬛传》的台词,在网络上掀起一阵“甄嬛体”的浪潮。网友用“本宫”“娘娘”“小主”“极好”“真真”“想来”等词说话,古色古韵,却具有相互之间心照不宣的喜感。《甄嬛传》的语言风格非常接近《红楼梦》,台词考究,娓娓道来,逻辑清晰,使观众极好地融入剧作的氛围中。这跟编剧流潋紫从小就深爱《红楼梦》的关系分不开,在潜移默化中,她的语言风格也越来越接近红楼体了。剧中借用大量古代典籍,从甄嬛选秀时,自解名字蕴意“嬛嬛一袅楚宫腰”,到倚梅园的许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再到人物对话以及宫廷嫔妃之间的称呼等,众人所言令观众倾慕。
(3)《甄嬛传》情节细致全面。从场面、服饰、台词、故事情节等细节来看,《甄嬛传》做到了近年来古装剧中难得的“细致”。画面一开始上朝场面就显示出来一种大气,上朝官员不是稀稀拉拉几个人撑撑场面;从官职低的官员面向官职高的官员倒退着再退下的场面表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太医为嫔妃号脉要搭着手帕,无一次疏漏;嫔妃宫人们穿着的宫服都有等级品制的讲究。甚至连一些基本上不露脸的宫女、太监也都表演到位。除此以外,宫廷生活的饮食起居、礼节仪态、刑罚律制,甚至剧中的每一件玉器、首饰、字画、景观都有着详尽的解释,就连台词中出现的唐诗宋词和剧情道具中的古乐鸣器也都有着妙不可言得恰到好处。有观众将蕴含丰富文化底蕴和信息量的《甄嬛传》誉为通古论今的“百科全书”[7]。
三、关于宫廷剧热播的理性思考——以《甄嬛传》为例
宫廷剧大肆出现在观众的视线,占据电视荧屏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引起了一部分人对宫廷剧影响的思考。而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抛开自身喜恶的理性思考。
1.关于宫廷剧历史性的争论——以《甄嬛传》为例
《甄嬛传》的历史争论,是随着电视剧播出后的一个热点问题。历史上有没有甄嬛这个人,还是甄嬛其实是几千年来后宫女性的一个缩影,电视剧的历史偏差会不会对观众产生误导等这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连串的讨论与评判。
(1)关于甄嬛人物真实性的探究缺乏必要性。说到《甄嬛传》电视剧,就不得不说到《甄嬛传》电视剧的前身——《甄嬛传》同名网络小说。《甄嬛传》原著是虚构的大周王朝,历史上是没有甄嬛这个人的。由于广电总局批示,架空小说拍成电视剧需要有真实的历史背景,所以通过和原著作者流潋紫商量,于是把电视剧中的历史背景定在清朝雍正王朝时期。为了较为符合历史背景,编剧将原著做了一些改动,如原著中的年轻的乾元帝改为了四十多岁的雍正帝,皇后朱氏改为乌拉那拉氏,华妃慕容世兰改为年世兰,清河王玄清改为果郡王允礼,甄嬛生龙凤胎之后进封淑妃改为进封熹贵妃等等。但《甄嬛传》电视剧最大程度地遵循了小说的人名、故事结构、情节发展以及语言风格。这样,既最大程度保留了小说主体,又对架空部分进行了改造,让它处于历史之中,如此便产生了历史性问题。
大部分的观众,并没有看过《甄嬛传》的小说,甚至对架空结构的小说也不了解。也有很多观众,对雍正王朝的这段历史并不清楚,而《甄嬛传》改编后,本身也经不起历史的考究。虽然,为了同时符合原著读者的口味和历史宫廷剧的要求,《甄嬛传》力求寻找中间的平衡点,但却导致双方都有照顾不全的地方。
去寻找《甄嬛传》的历史依据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甄嬛传》小说本身就是一部架空的网络小说。架空即为作者虚构的历史朝代,不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之中。作者往往以平行时空为虚构依据,或者直接不交代王朝的由来,所以,去论证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甄嬛这个人,本身就没有必要。
(2)关于宫廷剧还原真实历史无偏差的要求缺乏必要性。《甄嬛传》历史性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架空小说要改在真实的历史之中。但在这之前不是没有过先例的,如《倾世皇妃》本也为架空网络小说改拍的电视剧,将故事背景改在五代十国时期,却没有引发关于历史性问题的热潮,这是为何?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观众不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便只看不说,而观众对于雍正王朝的基本史实相对熟悉,《甄嬛传》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便引发讨论;二是《倾世皇妃》电视剧播出后,没有达到《甄嬛传》那样火爆,没有引起注意。
电视剧是一种加工后的美学艺术,人们不能把看电视当作看历史,要知道,历史只有大致的发展脉络,正史关于熹贵妃即孝圣宪皇后的记载只有短短两三百个字,更别提其他的妃嫔。要求宫廷剧遵从历史毫无偏差并没有必要,宫廷剧应该描绘的,不是真实史实,而是一种历史品格。宫廷剧的优劣,关键在于其主题价值表现的高低。如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所说:“同一题材的电视剧,主要看其价值追求,凡是反映积极、健康、严肃的价值取向,追求真善美的电视剧就应该支持;反之,则应坚决反对。”[8]
2.宫廷剧的价值何在——以《甄嬛传》为例
受众收视行为是以价值为中心的选择行为[9],宫廷剧的价值在哪里,这涉及到宫廷剧发展的理念和导向的问题。探析《甄嬛传》的价值所在,能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观众需求,为宫廷剧提供一个合理化的走向。
(1)《甄嬛传》的思想价值。优质宫廷剧,除了要力求剧情安排合理,符合尊重历史、演员,符合角色个性特征外,更要具有科学的理性精神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观众消遣娱乐、放松心情压力的同时,能够去思考一些东西,得到某种启示,提升某种精神层次和境界。
引发观众的深思。相较于其他宫廷剧而言,《甄嬛传》热播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比如:人生的成长,伴随着梦想的惨痛破灭;在爱情的道路上,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何况其中掺杂着各种权力、欲望、地位、欺骗等成分;牺牲珍爱所得来的只能是无尽的悲痛与苍凉。
提高观众的思想境界。《甄嬛传》思想核心不是该如何与人争斗,而是告诉人们争斗的残酷与自由的可贵。看完《甄嬛传》,相信观众心理得到的不是过瘾后的空虚,而是对人生思考的充实。剩下权力与地位的甄嬛同时也失去了幸福,她的经历不是我们要学习的,而是要警戒的。当我们跳出狭隘的争斗思想圈,得到的是一种人生的广阔。
(2)《甄嬛传》的文化价值。《甄嬛传》为观众展现了一幅较为完整的宫廷画面,封建文化被表露无余,但在这幅画卷之下,蕴藏着的却是现代人的文化意志。
展现宫廷文化。剧中人物的日常生活、一言一行都包含着宫廷文化的灵魂与核心。《甄嬛传》体现着宫廷制度、礼仪文化以及帝王、后妃的生活娱乐方式等,重点体现了宫禁的诡谲与后宫中人的祸福莫测。
批判封建文化。《甄嬛传》以清朝雍正时期为背景,不可避免地展现出一幅封建社会文化的画面。发展了近两千年的封建文化,在程朱理学后愈发束缚人性。“存天理,灭人欲”,为维护封建皇权的统治,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封建腐朽的皇宫内何其残忍,皇帝三宫六院对美丽资源的霸占,后宫女子不得以的依附,完全丧失独立平等的权力。这是后宫悲剧产生的根源,《甄嬛传》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生活,让观众真切体会封建社会中的冷酷残暴。
体现现代文化意志。作为现代作品的《甄嬛传》,体现的不是封建文化精神,而是一种现代文化意志。它在讽刺封建社会文化的同时,也引起我们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在封建社会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平等,在我们当代社会得到了吗?《甄嬛传》的批判讽刺意义,是否也适用于我们现在?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比之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在庆幸不是生活在《甄嬛传》中的年代的同时获得了前进的动力与信心。
(3)《甄嬛传》的美学价值。美学是在感性现实基础上解决人类生存的方式之一。而人类生存或存在的最基本方面,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10]《甄嬛传》是一部融合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人性的黑暗与真善交锋的一场视觉盛宴。
展示视觉之美。《甄嬛传》的画面有一种雍容典雅的大气之美,大场景宏伟壮观、小场景精美细致。演员妆容眉清目淡,颇为秀雅,虽然甄嬛后期的妆容越来越浓艳,但也透露出一种别样的妖艳、肃杀之美。演员的服饰和头饰,都极为华丽和精致。据《甄嬛传》剧作的工作人员透露,演员的服装多达800套,孙俪一人就有48套服装造型。导演请来的是顶尖的服装造型师,有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担任服装设计的陈敏正和曾以《梅兰芳》获得金马奖最佳服装造型奖的陈同勋。[11] (P156)精心打造出来的《甄嬛传》有着一种华美的视觉感官效果。
表现悲剧之美。正如《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所说的那样:“我拍的是一部悲剧,一部把美毁灭的悲剧。”[12] (P1)封建制度的蛮横与压制,撕碎了女性天真的爱情美梦。后宫之中,人人为棋子而人人都想极力摆脱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张育华分析说:“该剧以大气沉着的悲悯情怀,雍容典雅的阴谋杀戮,疯狂惊悚的人性扭曲,超越了是非善恶的二元对立,激起了人性的弹性,写出了人性在极端境遇中可怕的变异,表现出个体命运在一个巨型的历史面前,那种无助、无奈,还有悲惨的抗争。”[13]剧中人物的悲情命运,给人以同情共感和心灵的震撼。如华妃临死前得知真相时的场景、甄嬛眼看心爱之人死在自己怀中的场景,都赚取了不少观众的眼泪。《甄嬛传》的悲剧之美,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反映人性之美。人的性格虽然复杂,但从来不缺乏真善美的表现。从某种方面来说,《甄嬛传》更注重的是现实的残酷,但作为其本质上追求自由、真爱、平等的理想之境的《甄嬛传》,它不仅包含着真与善,更包含着真与善相统一的美。如张育华的评价说:“该剧给当今的古装宫廷戏注入了一定的美学活力。其音乐极大地洞开了该剧意义的纵深感,尤其是在重头戏上不断出现的无词哼唱,是千古幽怨,是人性泣诉;还有绚烂而又归于平淡的光效等。总之,《甄嬛传》沉稳大方地恪守了电视剧的节奏、景别等话语形态,高扬了电视剧的本体特征,为处于美学发育关键期的中国电视剧提供了不可小觑的启示意义。”[14]
我们应该看到,《甄嬛传》所引起的思考和讨论,是宫廷剧走向合理化的契机,我们的主管部门在寻求让宫廷剧良性发展的道路,我们的观众更明白想看的宫廷剧是何种类型,需要的是何种文化精神。《甄嬛传》最重要的价值,也许不在它的影视美学价值,不在它的娱乐消遣价值,不在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在于它引发了一场社会讨论,从而使影视艺术在批评与修正中,走向更高的层次。
3.宫廷剧将如何发展
宫廷剧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电视剧类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它通过演绎历史宫廷传奇人物和加入如《宫》《步步惊心》等的穿越、偶像成分或是接近现实主义如《金枝欲孽》《甄嬛传》等的钩心斗角、争宠上位成分,占据着电视屏幕的一角。我们有优质丰富的素材,有大批喜好宫廷剧的观众,应致力于既给大众娱乐消遣,又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教化作用。
(1)政府主管部门要宏观引导宫廷剧的发展方向。宫廷剧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时期的小高潮后,在今天迎来了一个更大的高潮,数量之多、题材之广让观众眼花缭乱。宫廷剧的弊病也随之显现。
之前网上传言,广电总局将对电视剧提出六条意见:“革命历史题材要敌我分明;不能无限制放大家庭矛盾;古装历史剧不能捏造戏说;商战剧需要注意价值导向;翻拍克隆境外剧不能播出;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网游不能改拍。”[15]报道的这六条限令几乎涵盖了收视率较高的所有电视剧门类,因此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但之后在华策影视举办的电视剧创作恳谈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首度表态,他说:“制作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成长,明显变得成熟。比如前段时间媒体讹传所谓总局关于电视剧创作的六条限令,从情从理说,怎么可能呢?总局不可能出台这样的限令。”[16]
这就说明,在电视剧制作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今天,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旨在宏观引导,而非强加干涉。如著名演员赵丹所说:“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17],政府主观部门的管理政策正在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相信宫廷剧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会越来越成熟。
(2)宫廷剧的制作要力求精益求精。宫廷剧的粗制滥造,将使宫廷剧陷入其瓶颈不能自拔。宫廷剧看似繁荣,在一轮一轮的雷剧轰炸之后,剩下的只能是残垣断壁的萧索景象。
要使宫廷剧能长久地发展,宫廷剧的制作需要精益求精。《甄嬛传》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和榜样。剧情雷人、画面粗糙、镜头穿帮、配乐简单几乎是宫廷剧的通病,而《甄嬛传》却鲜少有这种类似的问题。据《甄嬛传》的总制片人曹平说:“《甄嬛传》的拍摄时间为5个月,后期制作却耗时将近10个月。精细的制作拉长了《甄嬛传》的制作周期。几部同类题材的剧作都是在《甄嬛传》进行后期制作时才开机,等他们都已经播出了,《甄嬛传》还未完成制作。”[18]精良的制作给人以美的享受,观众需要的正是这种审美体验。
(3)观众的审美水平与宫廷剧的质量水平要相互推动。《甄嬛传》较之于其他宫廷剧,有其明显的优点,它的热播说明,观众的口味并不是一味的偏好低俗,并不是剧情、台词越是雷人而观众越喜欢看,而是荧幕上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宫廷剧,导致观众审丑心理一度占据上风。
如北京晚报文化部副主任吴勇所说:“观众喜欢是硬道理,观众其实是有审美鉴赏力的,他们能够分辨出什么是有文化追求的作品。”[19]观众反馈是电视剧制作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宫廷剧的水平制作得以提升。反之,宫廷剧制作要以培养观众的审美素养为标准,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使之教化功能得以良好的发挥。
四、结语
宫廷剧发展至今,得到观众的认可,也暴露了一部分问题,对宫廷剧的理性思考,可以使我们正确对待宫廷剧。我国对宫廷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有一个坚持努力的过程。我们相信,随着宫廷剧自身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观众能看到一部又一部经典的高品质的宫廷剧。
[1]阿木(新浪娱乐).台湾收视排行:《甄嬛传》高收视收官[EB/OL]. (2012-06-01) [2013-11-12].http://musicradio.cnr.cn/musicradio2011/yulexinwen/gangtai/201206/t20120601_509775605.shtml.
[2]刘建鸣.电视受众收视规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旭关.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6][12]林芳.《甄嬛传》广州收视走高 郑晓龙:我拍的是一部悲剧[EB/OL].(2011-12-22) [2013-11-12]. http://news.dayoo.com/news/201112/22/85080_21124620.htm.
[7]新华娱乐. 《甄嬛传》被誉百科全书剧 受众广泛流量破三亿[EB/OL].(2012-04-13)[2013-11-22].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2-04/13/c_122974860.htm.
[8]方芳. 《甄嬛传》研讨会 郑晓龙:看完甄嬛而不想穿越[EB/OL].(2011-12-20)[2013-11-22]. http://ent.qq.com/a/20111220/000482.htm.
[9]胡智锋,杨乘虎.电视受众审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史可扬.影视美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新华娱乐. 东方卫视独家《甄嬛传》 台前幕后被“宠”有道理[EB/OL].(2012-03-31)[2013-11-22]. http://jlwb.njnews.cn/html/.
[13][14][19]韩业庭,苏墨,唐蓉,王希子.古装戏应弘扬主流价值观——从《甄嬛传》说起[EB/OL].(2011-12-22)[2013-11-22].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6680022.html.
[15]jiashanfanfu(发展论坛).广电总局新的六条禁令出台[EB/OL].(2012-08-12) [2013-11-22].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03279861/1.html.
[16]许青红.广电总局否认将发布电视剧“六条限令” [EB/OL]. (2012-08-15) [2013-11-22]. 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2-08/15/c_123584516.htm.
[17]沈山青.赵丹生命垂危前的肺腑之言:党把文艺管死了[EB/OL]. (2005-12-14) [2013- 11-22].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1214/12944484.html.
[18]新浪网. 孙俪《后宫甄嬛传》获赞有突破 制作精良受肯定[EB/OL].(2005-12-14) [2013-11-22].http://www.hercity.com/s/201112/2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