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梗诊断中的应用

2014-10-09杨玉勤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云南保山67800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2期
关键词:标志物显著性心肌梗死

杨玉勤(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对四种心肌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该病症的早期确诊,这对确诊后采取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梗诊断中的应用

杨玉勤(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上联合检测四种心肌标志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胸前区部位疼痛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其中56例最终确诊为AMI,记为观察组,另外54例患者排除AMI,记为对照组;对上述选取对象采取免疫抑制法测定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采取化学发光法检测MYO(肌红蛋白)、cTnI(肌钙蛋白),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56例AMI患者CK、CK-MB、MYO及cTnI含量水平较为对照组54例患者明显升高,两组间上述四项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对四种心肌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该病症的早期确诊,这对确诊后采取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其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AMI的早期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对于缓解或消除心肌梗死临床症状,降低病残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AMI的早期诊断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对于AMI诊断最常使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为心电图检查,但存在部分AMI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并不会出现有明显特征性的ST段下移,因而依靠该检查方式,很有可能产生误诊,延误病症的最佳治疗时机[1]。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肌标志物的发现,临床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也开始变得多样化;而四种灵敏度较高的心肌标志物的发现,更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带来了福音。本文为了探讨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前区疼痛疑似AMI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为AMI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CK、CKMB、MYO及cTnI四种心肌标志物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胸前区部位疼痛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均伴随一定程度的胸闷气短,其中胸痛持续时间在20min-3d不等,平均持续时间(18.7±12.9)h;其中56例最终确诊为AMI,记为观察组,该组患者病症确诊标准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55.3±6.5)岁;另外54例患者排除AMI,记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均为非典型症状者,且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均为发现明显异常性变化;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9-75岁,平均(54.6±6.7)岁;对上述选取对象采取免疫抑制法测定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采取化学发光法检测MYO(肌红蛋白)、cTnI(肌钙蛋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研究选取对象在入院时均给予静脉采血,其中非典型症状者在出现症状30min后给予静脉采血;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采血试管均为普通血清真空管(红头管),采血量4ml,实温放置30min后,设定离心频率为3500r/min,离心持续10min,并置于-20℃中保存。随后借助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CK、CK-MB,所使用试剂均由迈克公司生产;MYO、cTnI用Cobas 4000(型号E41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均为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间四项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56例AMI患者CK、CK-MB、MYO及cTnI含量水平较对照组54例患者明显升高,两组间上述四项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详细对比见下表1。

2.2 观察组患者四种心肌标志物动态变化

观察组患者AMI症状发作3-6h后,发现CK、CK-MB两项心肌标志物含量水平开始快速上升,在6-12h含量值达到峰值;经过采取相应治疗2-4d后,CK、CK-MB含量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AMI症状发作后,MYO在开始1-2h内含量水平开始发生变化,5-12h后含量值达到峰值,其上升速度与其他三种心肌标志物有明显差异性。CK-MB和cTnI在开始24h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但cTnI血中升高的持续时间长,跨度大,且半衰期较长,治疗7-10d后才下降到正常水平。观察组四种心肌标志物动态变化见下表2。

表1 两组血清中CK、CK-MB、MYO及cTnI含量水平对比

表2 观察组患者四种心肌标志物动态变化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随着各种心肌标志物的发现,其诊断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临床上确诊为AMI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存在缺血性胸痛等临床症状;②动态心电图变化符合诊断标准;③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浓度动态改变;上述三项条件中,后两项均需要辅助实验室检查,这说明实验室检查对AMI的诊断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临床实验室各项心肌标志物检查项目中,LDH、AST是早期诊断AMI应用的心肌坏死标志物,而CK其临床检查特异性较差。CK-MB主要集中于心肌组织中,其临床特异性较好,但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仅3d,本组AMI症状发作,CK-MB在2-12h内开始快速升高,在12h-1d内达到峰值,这说CKMB可作为AMI早期诊断标志物;MYO存在机体心肌和骨骼肌中,其作为临床上第一个应用诊断AMI的非酶类蛋白,是一项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相对较弱的诊断指标,同时也是作为冠脉再通后再梗阻敏感性高且快速的标志物[3]。研究发现,AMI发作期间,MYO含量水平在1h内开始上升,在4-12h内达到峰值,随后在12-24h后开始回落;而cTnI作为心肌细胞独有的一种物质,是心肌特有的调节蛋白,其特异性较强,在正常情况下,cTnI并不会存在于血液中,当心肌细胞出现损伤后,cTnI很快被释放到血液中,使得血液中cTnI含量值迅速上升,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早期心肌损伤及AMI的理想生化指标。因而联合检测MYO、cTnI对AmI进行诊断,其价值较CK、CK-MB更高。本组研究结果发现,AMI患者早期检测,其血清中CK、CK-MB、MYO及cTnI含量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上述四项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采取上述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急性心梗的

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对四种心肌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该病症的早期确诊,这对确诊后采取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王海涛,李志伟,张爱琳,等.对应性ST段下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0(03):198-19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10):867-869.

[3]高润霖.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意义及问题[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10):865-866.

论著/冠心病

猜你喜欢

标志物显著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