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
2014-10-09刘丙胜
刘丙胜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经济生活,整合教材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领学生认知和认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生活;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31-0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党的意志,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就《经济生活》而言,教师要紧密联系经济生活,整合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认识和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引领学生认知和认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准则。
一、建构主线,认知与认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价值承载着理想,理想内蕴着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它全面概括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这要求教师整合教材,建构教学主线,引领学生认知和认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理解和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中国梦”的理想。
例如,“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根据课程特点,在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教学中,可以“富强是什么、我们国家现在富强吗、我们要如何达到富强”为教学主线,整合教材内容,从而有效融入“富强”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富强”。
在探讨“富强是什么?”时,笔者作了如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讲的“富强”应该是国家要既“富”又“强”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民既“富”又“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是指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国家发展状态,是中国人民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梦”。而对于“我们国家现在富强吗?”笔者则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国100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才能说我们达成了“富强”的目标。因此,教材指出我们国家已实现了基本小康的目标,现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离国家富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强”,但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基于此,为了实现“富强”的目标,笔者从不同经济主体的角度,整合教材的相关内容与之对接:作为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作为个人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做“新时代的劳动者”;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懂得“投资理财的选择”。
整合教材内容之后的教学,线索明晰,既拓展了教学的思想厚度,顺利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又有机地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较好地实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激发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二、紧扣主题,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核心价值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在教材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限于原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体例,其在教材中的体现并不系统,不利于师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为此,一方面必须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其内涵,另一方面,可分别围绕四个主题整合、概括教材相关观点,形成对价值取向的系统认识。
例如,“公正”是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的精神在教材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在教学中,笔者以“公正”为主题,依照“公正是什么,如何追求公正”的线索,帮助学生理解公正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追求公正。首先,以“公正”不等于“公平”来明确“公正”的内涵。公正即公平正义,体现在教育、卫生、体育、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公正不只限于公平,即对人或对事要“一视同仁”,强调客观性,还包括“给每个人他(她)所应得”,强调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因此,有时公平的事情未必是公正的事情,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对“公正”的价值追求: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和“国家财政”中,国家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致力于区域、城乡发展的公正。国家“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遵法守法用法”……
三、升华情感,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等方面,强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这一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有或明显或隐蕴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本质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将其作为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绳和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在参与经济生活时忠实践行,并内化为自觉行为。以下,笔者以“敬业”和“诚信”为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