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探索
2014-10-08王兴福毛巍威
王兴福 毛巍威
摘 要: 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本文鉴于《大学物理实验》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本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方法,并在南京邮电大学2013级随机选取自然教学班,科学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 “问题—讨论”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实验》 课程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科学生接受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开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得到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针对《大学物理实验》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有很多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文章,但是多数文章的内容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文章很少。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采取教学探究的实践十分必要且可行。
一、“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
1.“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1)实验内容的独立性
一般课程的章节安排都是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入的,如果前面的内容不学,后面的知识点就无法理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有其特殊性,各实验内容之间大多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实验如同一个小的实验课题,前后顺序是可以任意选择和组合的。
(2)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经过系统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后,大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完整,基本技能较扎实,为讨论教学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对新事物的探求欲望,思维活跃,讨论教学能激发他们独立的个性和自我表达,满足他们探求新事物的愿望,易于得到他们的配合与合作。
(3)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
大部分高校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而且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工作,他们在做科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把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移植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研究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在指导学生时,言传身教,将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
(1)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让学生全面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根据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五六人为宜,每组都有一次作为主讲小组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要在预习时认真阅读教材和资料,经过深入的思考,列出自己的不解之处,并在预习报告中提出一两个原创性问题。主讲小组需要团结协作,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和讨论,有效分析课程内容,理清逻辑关系,找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课堂讨论。为了使主讲小组学生对所讲内容深入理解,教师可在课前提供实验仪器,给予相应的引导,不直接给出对错的判定。为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内容的有效限定,主讲小组需在课前将讲授内容和讨论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对内容进行审核,并对课件的制作和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2)课堂实施阶段
为充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综合能力,主讲小组的主讲人由教师随机指定,剩余的人为主要回答人。首先,由主讲人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教师对其讲授内容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不准确的表达进行指正,对其讲解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言谈举止等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可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其次,主讲人提出讨论中拟定的问题供所有同学一起讨论,并可随机指定同学进行回答。再次,每个学生也可提出自己预习中拟定的原创问题,并可对主讲小组中的任何一个同学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对某些争议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
二、“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评价
本次教学实践选取三个自然班级作为实验样本,记为实验样本1、实验样本2和实验样本3;选取两个自然班级为对照样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记为对比样本4、对比样本5。其中,实验样本3和对比样本5为强化班。
表1 平均实验成绩比较
从表1可以看到,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各项成绩都相对于对比样本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强化班的对比实验中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实验样本3的各项成绩相对于对比样本5都有小幅提高。另外,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成绩已经比较接近对比样本5(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化班)。
图1 平均实验成绩柱状图
通过各项平均成绩的柱状图比较(见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施行,能使学生小幅提高实验成绩。原因在于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对概念、原理和操作等的理解加深,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
表2 总评成绩分数段统计
从各实验样本的分数段统计(见表2)进行分析,与对比样本4比较,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正态分布更为合理,90—100分数段分布有一定的比例,而60—69分数段分布极少甚至没有,较多分布在80—90分数段。与对比样本5比较,实验样本3的高分段比例增加,低分段比例减少。
通过分析可知,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相对于对比样本,各项平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数段的分布情况也向高分段移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不断完善教学比较手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旗,刘静,娄晓燕.讨论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实验,2012,25(1).
[2]关立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讨论式教学[J].科技信息,2013,34.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2014XSG17)。endprint
摘 要: 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本文鉴于《大学物理实验》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本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方法,并在南京邮电大学2013级随机选取自然教学班,科学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 “问题—讨论”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实验》 课程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科学生接受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开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得到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针对《大学物理实验》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有很多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文章,但是多数文章的内容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文章很少。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采取教学探究的实践十分必要且可行。
一、“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
1.“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1)实验内容的独立性
一般课程的章节安排都是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入的,如果前面的内容不学,后面的知识点就无法理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有其特殊性,各实验内容之间大多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实验如同一个小的实验课题,前后顺序是可以任意选择和组合的。
(2)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经过系统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后,大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完整,基本技能较扎实,为讨论教学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对新事物的探求欲望,思维活跃,讨论教学能激发他们独立的个性和自我表达,满足他们探求新事物的愿望,易于得到他们的配合与合作。
(3)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
大部分高校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而且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工作,他们在做科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把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移植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研究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在指导学生时,言传身教,将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
(1)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让学生全面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根据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五六人为宜,每组都有一次作为主讲小组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要在预习时认真阅读教材和资料,经过深入的思考,列出自己的不解之处,并在预习报告中提出一两个原创性问题。主讲小组需要团结协作,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和讨论,有效分析课程内容,理清逻辑关系,找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课堂讨论。为了使主讲小组学生对所讲内容深入理解,教师可在课前提供实验仪器,给予相应的引导,不直接给出对错的判定。为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内容的有效限定,主讲小组需在课前将讲授内容和讨论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对内容进行审核,并对课件的制作和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2)课堂实施阶段
为充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综合能力,主讲小组的主讲人由教师随机指定,剩余的人为主要回答人。首先,由主讲人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教师对其讲授内容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不准确的表达进行指正,对其讲解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言谈举止等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可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其次,主讲人提出讨论中拟定的问题供所有同学一起讨论,并可随机指定同学进行回答。再次,每个学生也可提出自己预习中拟定的原创问题,并可对主讲小组中的任何一个同学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对某些争议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
二、“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评价
本次教学实践选取三个自然班级作为实验样本,记为实验样本1、实验样本2和实验样本3;选取两个自然班级为对照样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记为对比样本4、对比样本5。其中,实验样本3和对比样本5为强化班。
表1 平均实验成绩比较
从表1可以看到,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各项成绩都相对于对比样本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强化班的对比实验中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实验样本3的各项成绩相对于对比样本5都有小幅提高。另外,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成绩已经比较接近对比样本5(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化班)。
图1 平均实验成绩柱状图
通过各项平均成绩的柱状图比较(见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施行,能使学生小幅提高实验成绩。原因在于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对概念、原理和操作等的理解加深,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
表2 总评成绩分数段统计
从各实验样本的分数段统计(见表2)进行分析,与对比样本4比较,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正态分布更为合理,90—100分数段分布有一定的比例,而60—69分数段分布极少甚至没有,较多分布在80—90分数段。与对比样本5比较,实验样本3的高分段比例增加,低分段比例减少。
通过分析可知,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相对于对比样本,各项平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数段的分布情况也向高分段移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不断完善教学比较手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旗,刘静,娄晓燕.讨论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实验,2012,25(1).
[2]关立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讨论式教学[J].科技信息,2013,34.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2014XSG17)。endprint
摘 要: 为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本文鉴于《大学物理实验》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本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施方法,并在南京邮电大学2013级随机选取自然教学班,科学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 “问题—讨论”教学模式 《大学物理实验》 课程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科学生接受科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开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得到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针对《大学物理实验》在理工科院校基础课中的重要地位,有很多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文章,但是多数文章的内容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的文章很少。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采取教学探究的实践十分必要且可行。
一、“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
1.“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1)实验内容的独立性
一般课程的章节安排都是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入的,如果前面的内容不学,后面的知识点就无法理解。《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有其特殊性,各实验内容之间大多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实验如同一个小的实验课题,前后顺序是可以任意选择和组合的。
(2)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经过系统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后,大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完整,基本技能较扎实,为讨论教学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大学生一般都具有对新事物的探求欲望,思维活跃,讨论教学能激发他们独立的个性和自我表达,满足他们探求新事物的愿望,易于得到他们的配合与合作。
(3)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
大部分高校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而且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工作,他们在做科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把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移植到一线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学研究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同时,在指导学生时,言传身教,将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
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
(1)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让学生全面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根据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五六人为宜,每组都有一次作为主讲小组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要在预习时认真阅读教材和资料,经过深入的思考,列出自己的不解之处,并在预习报告中提出一两个原创性问题。主讲小组需要团结协作,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和讨论,有效分析课程内容,理清逻辑关系,找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课堂讨论。为了使主讲小组学生对所讲内容深入理解,教师可在课前提供实验仪器,给予相应的引导,不直接给出对错的判定。为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内容的有效限定,主讲小组需在课前将讲授内容和讨论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对内容进行审核,并对课件的制作和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2)课堂实施阶段
为充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综合能力,主讲小组的主讲人由教师随机指定,剩余的人为主要回答人。首先,由主讲人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教师对其讲授内容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不准确的表达进行指正,对其讲解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言谈举止等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可改进和提高的方法。其次,主讲人提出讨论中拟定的问题供所有同学一起讨论,并可随机指定同学进行回答。再次,每个学生也可提出自己预习中拟定的原创问题,并可对主讲小组中的任何一个同学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对某些争议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
二、“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评价
本次教学实践选取三个自然班级作为实验样本,记为实验样本1、实验样本2和实验样本3;选取两个自然班级为对照样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记为对比样本4、对比样本5。其中,实验样本3和对比样本5为强化班。
表1 平均实验成绩比较
从表1可以看到,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各项成绩都相对于对比样本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强化班的对比实验中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实验样本3的各项成绩相对于对比样本5都有小幅提高。另外,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成绩已经比较接近对比样本5(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化班)。
图1 平均实验成绩柱状图
通过各项平均成绩的柱状图比较(见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施行,能使学生小幅提高实验成绩。原因在于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积极思考,对概念、原理和操作等的理解加深,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成绩。
表2 总评成绩分数段统计
从各实验样本的分数段统计(见表2)进行分析,与对比样本4比较,实验样本1和实验样本2的正态分布更为合理,90—100分数段分布有一定的比例,而60—69分数段分布极少甚至没有,较多分布在80—90分数段。与对比样本5比较,实验样本3的高分段比例增加,低分段比例减少。
通过分析可知,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后,实验样本相对于对比样本,各项平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数段的分布情况也向高分段移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不断完善教学比较手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旗,刘静,娄晓燕.讨论式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实验,2012,25(1).
[2]关立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讨论式教学[J].科技信息,2013,34.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2014XSG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