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的提高
2014-10-08哈建宁
哈建宁
摘 要: 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本质的竞争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必要的引导,更新教学手段和手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进而转化为创造性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学习力 提高策略
当下社会的教育,学习已经被赋予了全新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当今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方面,这是学生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和最本质的竞争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从而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手段,“达到”是过程,“不需要教”是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会参与
教学和情境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创设直观、生动、疑问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数学归纳法原理讲解中,一位同学就说起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我在黄芩牙膏广告中看到了第一个牙齿倒了,第二个牙齿接着倒,第三个,第四个……这个是不是就是数学归纳法呀?”这个有趣的话题使很多同学都笑起来。我抓住这个质疑点,就这一多米诺骨牌现象进行分析,只要满足第一个牙齿倒了及第k个牙齿必推倒第k+1个牙齿这两个条件,那么就会产生广告中动画的效果,即所有的牙齿都会倒下。有趣的质疑使得干涩的公式一下子变得富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识内驱力。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景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从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变式教学,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
变式教学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变教学内容的非本质属性,将公式和概念深化、多样化,能为学生提供求异、思变的空间,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条件和变式中找出事物不变的属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将重知识向培养重学生的能力方向发展和转变。
例如在教授不等式章节中“■≥■,其中x,y∈R■(当且仅当x=y时取“=”号)的定理时,可以通过变式练习强化学生对定理使用条件的掌握,如:
原题:已知x>0,当x取什么值时,x+■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变式1:当x∈R时,函数y=x+■有最小值吗?为什么?
变式2:已知x>5,求f(x)=4x+■的最小值。
变式3:当x>3时,函数y=x+■的最小值为2吗?
在平时的训练中利用变式强调条件的重要性,以定理、公式的多证变式教学为例,引起学生头脑中的固有思维和新颖题型的冲突培养学生辨析与定理和公式有关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加强对前提条件的理解,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点拨引导,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探索
有的学生的思维太过局限,也有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这便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授之以“渔”,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角度,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做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结合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通过回忆旧知的证明推导方法得到结论,既能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探索新知。又如在学习三棱锥的体积时,也可引导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的面积进行类比,从二维空间里的三角形面积公式S=■ah,推出三维空间里三棱锥的体积应为V=■sh;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割补法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三棱锥的体积,即把三棱锥补成一个三棱柱,从而求得三棱锥的体积为三棱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师通过点拨引导,授学生以“渔”,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从原有的“学会”转向“会学”。
总之,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本质的竞争力。当然,学生学习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指导和培养,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创新、探索和想象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杨昌全.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3,26:49.
[2]赵良斌.略论数学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