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回归教材

2014-09-30余良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余良洲

内容摘要:从高考语文试卷来看,试题脱离教材的倾向严重,导致语文教学中师生不重视教材、过分依靠复习资料、不注重基础、片面追求高分的不良习气,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一般都认为回归教材与开拓视野是对立,但事实是这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在处理好回归教材与开拓视野的关系上,应从构建大语文观上解开这一症结。

关键词:语文教学 回归教材 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要回归教材,就是要“潜心会文本”,回归教学本源,就是要重视读书的功夫,认真读,细细读,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领悟,包括诵读,感受,体味,揣摩,练习,将大量典范、精粹而又鲜活的语言文字的丰富积累和吸收内化,历练成一个人的语文文化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这是因为语文能力的根基不在语文知识中,而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中。

一、回归教材 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回归教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回归教材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教材进行解读,阅读品味,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加强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精读,要让学生自主专注地进入阅读状态,读后,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想和体会,畅谈自己从教材中读出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为什么会感动,怎样被说服。强调要结合文本,言必有据,尽量通过文本语句的诵读和揣摩去唤起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心理体验,也包括必要的认知和推理,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二是要让学生懂得领悟。这就是要让学生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去整体感知文本,综合理解文本的方法,要让学生做到真正读懂,读有所得。三是要让学生做到善于复述,这就是要训练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进行诸如复述、评述、转述、概述,甚至做一些解释和解说,使学生的语感由模糊到清晰,由零星到完整,由滞钝到灵敏的转化。

二、回归教材 夯实语文基础

语文课程基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回归教材,教师就应指导学生重视语文的基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进步。

“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离不开“读”这个根。学生读课文,读课外美文,才有语言的积累,才可能自己驾驭语言、表情达意。新课改五本必修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是从古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读的越熟,就越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熟记于心,才可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读课文进而推荐读名著,读名篇名作,经典美交。循序渐进,多读多积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的积累离不开“写”,在指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要求,对自认为写得好,自己特别有感觉的语句和一些精彩的语句,自主设问,自找答案,并学会对文章批注。也可提倡学生作摘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现代科技的发达,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为学生“听”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也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配乐散文,配乐诗歌朗诵,全国知名主持人朗读课文,这些好的音频素材使学生在“听”的同时,尽情地享受“美”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的人文生命在充满人文气息、生活气息、文化内涵的语文课堂上尽情的生长绽放。

“说”与“写“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课堂上创设环境,精心设计让学生“说”、“读”与“听”的积累也为“说”与“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学生讨论发言,班会演讲,话题作文,“说”自己“说”“说”人生百态,社会万象,指导学生把“说”环节训练坚持下去。训练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敏捷性,训练学生立意选材谋篇,“写”就水到渠成。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基本形成了,学生也具备了较好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知道学语文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生活的应用,真正让学生做到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进而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三、回归教材 规范行为训练

语文训练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讲求规范,掌握方法,训练习惯。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化训练,使学生自觉的实践课前预习、课中阅读、课后温习,还应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做到严格而精心,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就积习难改了。

回归训练不是机械的重复训练。它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

四、回归教材 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语文教材,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如课文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相关人物生平事迹与思想,《论语》《庄子》中的许多光辉思想,早已超越时代,超越地域《诗经》、《楚辞》中名篇名句,让学生感受其芬芳,接受其熏陶和哺育。

要学好语文,仅靠一两本书是不行的,仅靠课本也是不够的,结合文本由“点”到“面”辐射,指导学生大量而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还要作好读书笔记;既进行比较阅读,阅读是为了补充知识,内在知识还要在外部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机会,让他们写,让他们讲,让他们辩。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经典,读名著外,也可以指导他们读前人、名人的日记、游记,然后学着写,试着写,兴趣被培养起来了就会爱上说,爱上写的。

实施开放语文教学以拓展学生视野。回归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走出课堂,适当地到学校电子阅览室去上课,到校园中去上课,到社区去上课,到生活中去上课,构建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到社会中去体验,去开拓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浏览报刊,收看新闻,关注社会,“两耳须闻窗外事”,关心学校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关心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开阔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endprint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教材为“窗口”,把眼光引向课本之外,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五、开拓视野 构建大语文观

当代教育名家于漪说过“课要上得立体化,使知识,能力、智力、思想情操陶冶融为一体,发挥多功能的作用,课前须精心设计,把教材的逻辑结构与教学过程的程序结合起来,探索最佳结合点。课堂上讲和练,既要重视眼前的课文,又要不为课文内容所限,而不思其他。要认真地审慎地选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纵横延伸”。根据教材,将教学内容加以扩充,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构建大语文学习观,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学习语文的广阔视野,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社会实践,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开拓视野,如参加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搜集,风土人情采风,民俗文化探究,编辑学校报刊,名人专访,读书演讲,影视欣赏,名著赏析,广告评析,广播播音等。

结合教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根据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内容可以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以开拓学生视野,如高一年级开展古典诗歌吟诵比赛,开展名篇名句欣赏与积累,汉字听写比赛,开设语言文字专题等活动,高二年级开展各种题材、体裁的作文比赛,开展精彩时文专题,成语知识抢答赛等活动;高三年级举办名著赏析报告会,开展文学欣赏专题,收集、编写对联竞赛,开展文化思考专题等活动。

回归教材,课内课外是语文学习的两翼,教师指导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又紧扣教材内容的语文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好,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大语文学习观,紧扣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

大语文、大容量,语文包括的内容很广阔,它是一个“语文+文字+文学+文化+文艺”的“大语文”。天地广阔,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观念,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等当代教育名家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根据教材内容,将大千世界,百态人生引入语文课堂,真正使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天地”。深圳中学设计建设未来高中、科学高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室即图书馆,图书馆是教室,教室就在图书馆,图书馆即教室,给学生创造条件,创设环境,傲游徜徉于文化、文明、科技、科学的海洋,给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学、文明、文化、科技、科学的窗口,使他们眼前呈现一片辽阔绚丽的世界。

紧扣教材特点,将学生感兴趣、喜观察、乐接受、易理解的生活热点现象,拓展到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如针对学生喜欢上电脑,喜欢品味电子科技产品,拓展到感受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精神。又如以学生喜欢看的小说、热衷的影视、音像文化,因势利导地拓展到文学、艺术文化领域,让学生多角度地吸收知识,多方位培养能力,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更大的知识网,让同学们在比较中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培养才干。

(作者单位:湖北大悟县楚才高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