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TE Connectivity?
2014-09-30赵艳秋
赵艳秋
在一群车厂的技术咖中,稍加注意,可以看到其中还有几位厂外人士,他们也许对整车技术不是那么熟悉,但却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
TE内部,会把这样的技术专家戏称为“大拿”,他们对每家车厂的各种标准都很熟,每个人的行业积累至少10年以上。虽然研发中心是每家车厂的重地,TE的“大拿”却可以渗透到其中,从产品设计构思阶段就开始介入对方的研发,车厂需要什么功能,在早期就可以进行定制。
一家将每一个产品都视为一项重大工程的公司
沈伟明,TE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同时也是TE中国事业部联席委员会现任轮值主席,不管在任何场合,他都更愿意将TE描述为一家“工程公司”。
在沈伟明看来,工程能力才是TE的核心能力之一,而工程能力的体现在于研发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我们熟悉所有车厂的标准,另外,跟一级供应商也有很好的合作,内部有不同产品线团队去对应,可以将部分整合工作先在内部消化。”
在TE连销售人员也必须是经过深度培训的销售工程师。通常产品决定商业模式,商业模式配备相应的人才结构。工程,工程,再工程。TE从销售阶段就开始介入工程,中间再经历适配,整合集成,最后实现解决方案。TE的商业流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极其完善而敏捷。种种这些内部外部的因素凑在一起,让TE这家公司更加神秘。那么,TE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其实,只要有电力、信号、数据传输的地方就有TE的连接和传感产品:从小到只有0.6毫米高的可穿戴设备内的端子、超小型天线,到汽车或洗衣机内各种传感器,再到海底光缆、飞机上的连接器。可以说,TE无与伦比的产品广度中包含着TE工程师对世界的理解和创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在,可是又不被注意。
同时,由于这些产品所适应的环境复杂而严苛,甚至“在各种各样的非常极端的环境下,我们的产品也需要保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必须有高科技的研发能力和工程能力。作为TE来说,我们是一个以工程技术引导为核心的公司。”TE消费类解决方案部全球总裁James O'Toole的介绍同样以工程为主打。
没有一个产品不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全球第一个无焊接端技术,第一个72芯光纤连接器,第一个发明USB并制定接口标准。如果这还不足以描述TE是谁,看看以下的一组数据就应该明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TE 海底通信部铺设的海底电缆足以环绕地球 10 周以上;几乎每一部道路上飞驰的车辆都使用了TE的产品;全球各大消费电子生产商的下一代产品里几乎都包含TE的创新。为全球超过90%的主要能源公用事业公司提供产品,几乎覆盖每个国家。全球90%的大型工业制造商也都在采用TE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其实,连接并非只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宠。如果说互联网企业实现的是连接的目的,那么,TE所做的就是实现连接的技术路径。在TE的世界里,无论是物理世界,还是思想与意见交汇,每个细小的连接都可以有所作为,每个连接都离不开工程的力量。
一家致力于从实现连接到智能连接的公司
作为TE全球消费类解决方案部的总裁,James自己也是一位各种最新应用的体验师。最近,他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远程智能温度计”的应用,有了这个应用,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出差,他都可以远程调节他远在美国家里的空调温度。
其实在这个应用方案中就需要用到传感器、天线以及连接器,而TE在这些领域都具有非常前瞻性的技术。James从中看到了未来连接的各种可能性。“以电力传感器为例,如果我们能够把电力或者电量使用的数据提取出来,同时更有效地把连接器和传感器结合,这会是一个很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此外,如何把多个不同传感器连接起来,也将是未来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
James认为,连接还不足以准确地描述目前人类所在时代的状态,智能连接或感知连接才是未来,通过对传感器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和分析,这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不光是用在家庭安防上,在工业、医疗、交通、能源,数据通信等各方面都将大有作为。特斯拉的维修就是一个经典的创新案例。目前,特斯拉可以做到车子坏了不需要拉到店里修,直接通过软件就可以进行远程检测、诊断,以后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远程对车进行修复。这里面涉及到传感器,连接器,端子等各种连接产品的辅助功能。
在从连接到智能连接的转变过程中,每个细小的连接处都蕴藏着创新机会。今年9月 TE刚刚完成了对American Sensor Technologies,Inc.(一家美国传感器公司)的收购,随着物联网应用的爆发,未来对传感器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通过将传感器和连接器更有效集成,可以降低一些系统设计成本以及问题复杂度。同时,可以帮助挖掘和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创新。
从传统角度来看,人们都会认为,囿于服务产品的限制,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连接件的创新空间不是特别大,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TE却在不大的工程创新空间里积累出了庞大的规模效益,并且已经渗透到各个核心行业当中,在许多的划时代产品中都有TE的贡献。
早在50多年前,TE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热缩技术,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截然相反,主要通过材料和工艺来实现创新。今天,TE 热缩产品在全球各种行业中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而且能满足各国不同电气规范要求。如今在中国每个核电站中几乎都有TE基于热缩技术开发的线缆连接产品,这些线缆连接产品既能符合普通电厂、变电站中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应用要求,同时也要能在特定极端情况下,如核泄漏这样的事故中,提供符合系统设计要求的运行特性,确保安全。
此外,TE还可以提供ARISO非接触式连接平台的智能连接方案。这一技术能够为各种不同的应用同时传输电力、数据和信号,而不需要像传统的连接器那样互相接触。非接触式连接平台可以大大改善当前工厂的工作内容和生产流程,实现全数字化的生产过程,加速实现未来智能工厂尤其是工业4.0的进程。
一家以研发和创新为本的企业
目前,TE在全球共设有21个全球设计中心,拥有已获批或待审批的专利数量超过1.8万件。每年,TE还会拿出其年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投入,以2013年为例,其研发经费的投入就高达6.75亿美元。在最近的3个财年中,TE所推出的新产品占其销售额的比例达到24%。
一家以工程为导向的企业,却能拥有持续创新的热情。究其原因,James认为,所有的关键点在于“我们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工程师与工程师之间的对话。这是非常技术性的,也是非常有创造性的一种对话。是我们所有业务的核心。”
TE所有的项目都是工程驱动,由TE和客户的工程师之间建立联合、引导及协同开发的关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触发创新。这与一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连接关系有很大不同。
除了这种工程师文化外,在组织架构的设立上,TE以全球事业部为单位。TE全球的15个事业部全部直接针对各个不同垂直领域。这样既能近距离接近市场,又能在内部决策流程上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有了这样一种机制,“从前期沟通,到下订单,再到研发和生产,我们的工程师就能直接跟全球工程师顺畅交流,没有时差和文化差异,能确保我们的研发速度和市场反应的速度都很迅速。”James几乎句句不离工程核心。在连接时代,速度是关键的, TE从产品,到组织架构,再到商业模式,甚至企业文化全部围绕这一战术来设计的。
在纵向的结构之上,TE也有各种形式和级别的跨部门委员会,比如,中国事业部联席委员会,还有全球的工程联席委员会,运营委员会等等。它们主要是把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在各个层面进行分享,确保各个事业部都能最快地了解新技术和信息,降低内部沟通成本,实现最大化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