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构建中的政治沟通理论认知与思考

2014-09-27潘强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主体对策

潘强

摘 要: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良性运作的关键所在,在新型城镇化构建的新时期,政治沟通是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好与坏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政治沟通理论、政治沟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现状的阐述与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治沟通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政治沟通;主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160-03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畅、有序、高效的政治沟通是当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良性的政治沟通,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当前,加强政治沟通理论的认知和思考,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构建中的政治沟通机制对策迫在眉睫。

一、政治沟通理论与其当代价值

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它是一门关于“沟通与控制的科学”,这门学科的诞生,从而开始了政治沟通的研究与探索。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卡尔·多伊奇根据维纳的思想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他是把维纳的控制论用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这一杰作宣告了政治沟通理论正式诞生。对政治沟通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多伊奇为代表的,即把政治沟通看作是完整的政治过程,通过政治沟通这个视角就可以观察到政治过程;另一种是把政治沟通看作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传递过程,大众媒介是政治沟通的主要方式和沟通通道,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卢逊·派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对政治沟通做出的定义为:“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和意义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且还包括全社会范围内以任何方式。不论是对公共舆论的影响、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或是利益动员—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沟通过程。有些理论家业已将统治视为一种包括信息和情报的收集、储藏和传播在内的庞大的沟通过程。”政治沟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的全部活动。狭义的政治沟通是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政治沟通具有以下三方面当代价值。一是巩固政治合法性地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泄愤事件频频发生,不断地冲击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运用政治沟通的各项功能,有助于巩固政治合法性地位。二是政治沟通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民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民主政治需要真实而充分的政治沟通,否则民主将无法运转。三是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良好有序的政治沟通在塑造政府形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沟通越高效,渠道越流畅,政府透明度越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参与度就会越高。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沟通主体

政府、企业和农民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三大重要主体。其中,政府是新型城镇化的引导协调主体。在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需要合理地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处理好和企业、精英团体、公众等之间的关系,经营好政策、环境、投资,鼓励和引导多主体共同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去,服务于农民,加速市民化进程,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企业是新型城镇化的资本运营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它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物质保障。企业与市场息息相关,新型城镇化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此,企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企业要把握市场规律,经营好市场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听到农民的心声,疏通与农民之间沟通的渠道,把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盲目地独善其行,不顾农民的政治诉求。要加强和政府、农民之间的政治沟通,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农民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攸关主体。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为了造福百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可以说新型城镇化也是每个农民切身关切的问题。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土地征收问题,农民是新型城镇化中最大的利益攸关主体。农民要提高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中的意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环境也是农民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环境污染,农民要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心声,加大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政治沟通,只有这样,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才能起到主体作用。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沟通现状及原因分析

1.新形势下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治沟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政府的社会治理观念开始由管制向服务转变,同时也加大了政务的公开性。企业的市场招标与强化社会责任制度逐渐开始建立。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益诉求和法制观念不断强化。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政治沟通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政府在政治沟通中的自觉沟通意识淡薄。政府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政治沟通信息传播者,也是各项政策的决策者。但一些政府官员认为政府的决策都是正确的,农民的文化认知水平太低,不愿意与其沟通交流。政府在中国城镇化的政治沟通过程中是具有权威性和主导型的机构,有些官员不顾市民的利益诉求,强制实行和推进一些政策,自觉沟通的意识淡薄。

(2)企业资本运营的趋利性与社会责任缺失。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不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进入城镇化以来,中国各项建设突飞猛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以往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率的历史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的发生。企业资本运营的趋利性,为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缺少劳动权益维护、环境保护、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甚至损害劳动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企业普遍缺乏诚信,恶意违约、破产逃债、虚假信息披露等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置法律于不顾,不愿投资于环境保护方面,甚至严重地破坏和污染环境。这反映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endprint

(3)农民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与参与权的缺失。所谓“利益诉求”,是指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表达利益愿望、维护利益权利、反抗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以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征用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都涉及到农民自身的切身利益上。因此,现阶段农民利益诉求出现多样性特征。但是,参与权的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知情权、话语权受到侵犯。这是导致农民利益无法争取的直接原因。实际情况是,许多农民自身利益被侵犯却根本不知道。在一些地方的区域开发过程中,政府和一些利益团体以农民的代言人角色出面,最后实际上成了直接伤害农民利益和与民争利的另一方代表。由于上述三权的不足,农民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严重缺乏安全感。

2.基于以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治沟通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我们了解到政治沟通出现这种现状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沟通渠道、政治沟通主体间信任、理解以及三大主体间能否达成共识息息相关。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政治沟通的对话与理解渠道不畅。现阶段中国政治沟通渠道十分广泛,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政党、社会精英、大众传媒等在内的一个网状结构。虽然现阶段政治沟通渠道日趋多样化,但其他渠道的信息还必须通过执政党的信息渠道进行传递才能起作用,其他渠道的自主性、独立性还不强,很多时候只是执政党沟通渠道的补充,甚至依附于执政党而存在。很显然,这种沟通渠道不畅的困境使政治系统无法消化来自内部和外界的信息输入,尤其让政治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不利于执政党进行社会整合,化解利益矛盾和疏导利益冲突。

(2)政治沟通的互信、理解机制缺失。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理解,只有三大主体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才能顺利进行。在城镇化过程中,中央政府下达任务给地方政府,但目前有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完成绩效任务,很少与农民、企业沟通,只是顾自己决策,没有一个回流的沟通机制,导致现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泄愤性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主要还是主体间缺乏沟通,政府为了取得政治绩效,企业为了经济利润绩效,往往两者会相互联合来欺骗、隐瞒农民这一弱势群体,从而使得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困难。

(3)政治沟通的政治、经济共识困境。社会共识,也称社会合意,即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看法。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下去,需要该社会成员对社会有一种“共识”,即对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正确与错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事物等等要有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判断和行动才会有共通的基础,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协调。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三大主体间要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而在现阶段中国政府还正处于支配性向沟通型转变,但主要现在还是支配型政府。因此,政府在和企业、农民沟通中,就会缺乏协调性、对话性、理解性。沟通性的政治整合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国家权力支配型政治整合。其基本特征是强调整合的多元性、双向性、协商性和具体性,旨在通过平等政治主体以自由言说的方式不断形成的包容性共识,协调行动并以此增进认同,最终达至政治共同体内在的和有机的理解与一致。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取得十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这些经济利益面前,各利益主体都站在各自的利益一边。三大主体在城镇化的中,各自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新型城镇化最主要是人的一种城镇化,是要把农民的切身利益摆在第一位,满足农民合理的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好新型城镇化的整个过程。

四、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治沟通机制对策

1.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治沟通的利益协调机制。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政治沟通实质上是一种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利益整合与反馈的过程。因此,要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政治沟通,首要就是要完善三大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制。首先,畅通政治沟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机制。利益表达渠道的顺畅,关系到各主体间能否沟通的关键。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与政府沟通、上访、在互联网平台等表达城镇化进程中的意见和失位。但是,现阶段这些渠道都相应地会出现很多问题。许多地方政府不愿和农民直接沟通也很难与政府直接沟通,上访程序复杂和操作性强,互联网舆论缺少监管等。因此,要有一个顺畅的政治沟通,首要的我们就要顺畅政治沟通的渠道。其次,建立有效的合法利益保护、纠错、补偿和救助机制。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城镇化过程中难免需要征地,在这过程中就出现中国现阶段经常出现的土地征用事件。因此,要建议有效的合法利益保护,保护农民最基本的利益诉求。同时,要建议合理的纠错、补偿和救助机制,让农民在保护自己土地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制度保障。

2.完善政治沟通的对话、理解和达成共识机制。主体间的对话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政府的信息公开上,政府如果信息不公开,企业、农民无法了解到政府的所作所为。因此,首先,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与反馈机制。其次,完善政治沟通的各参与主体间权责利相对应的协商机制。责任是权和利产生的根源。权要担责,有多大的权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责能生利,有多大的责任就能获得多大的利益。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主体可以合理利用各自权利,但是不能盲目乱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政府需要提高政府绩效,企业需要提高利润,农民需要过上好日子,这是新型城镇化中三大主体的主要利益诉求。他们可以合理地获得利益,但是最主要的首先要有责任。这就是责,政府、企业、农民在不同的维度上需要承担各自的责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3.完善农民政治沟通的参与机制。农民是整个城镇化建设中的核心,是利益攸关者。因此,我们要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城镇化的各项决策中去,让农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和话语权。应充分尊重各方主体包括农民群众的意愿,听取各方意见。首先,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体制。良好的制度保障,是新型城镇化得以快速高效建设的基本保障。要完善农民参与决策的路径,使每个农民都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基层上访机制是中国农民与政府间接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规范农民理性、有序的参与运行机制。民主选举是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基本的体现,在推进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民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农民政治参与制度的建设,使足够多的农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理性、有序的政治参与也很重要。只有通过合理、有序的农民政治参与,才能有序地进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62.

[2] 唐亮.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J].政治学研究,1985,(2).

[3] 戴建国,龙立军.中国国内政治沟通理论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65.

[4] 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547-548.

[5] 张光辉.政治沟通机制:一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设施[J].求实,2006,(6).

[6] 张光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中国政治沟通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 俞可平.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J].政治学研究,1988,(3):11-16.

[8] 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67-187.[责任编辑 吴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主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