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2014-09-27李晓娜
李晓娜
摘 要:以信阳市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的考证现象进行了调查,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突出。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考证热”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最后为端正大学生考证态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博弈;就业竞争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246-03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数据,仅2012年中国共有145万人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1],中国在2011年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20万人,2012年与2011年相比,取得该证书的增加了25万人[2],同比增长20.8%。国务院办公厅在2008年1月7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3],以规范职业资格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证书的考取中作为主力军的是大学生,很多在校大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考证热”现象在高校明显出现。
一、大学生考证现象的调查
1.问卷调查的发放。信阳市某高校是H省的一所三本大学,近年来为H省经济发展培养了很多的人才。本文以信阳市某高校考证现象的调查为切入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的调查。调查时,考虑到文科考证现象明显,所以针对文科专业进行问卷的发放。
2.问卷回收描述性分析。本文在学校中抽取170个学生作为样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61份,其中有效问卷155份,问卷调查的有效性达96%。考虑到大四学生外出实习,本文选择对各大一、大二、大三的本科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问卷回收中大一人数∶大二人数∶大三人数=
6∶16∶9;男女人数比例分别为51.6%,48.4%。
3.调查结果分析。(1)“考证热”现象突出。调查中,发现考了一些证件,还在继续准备考取的学生比例为74.2%,“考证热”现象突出(如图1所示)。针对该现象,调查中发现认为考证虽然很无奈但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很有必要来考证的占71%。(2)大学生考证的原因是为今后的工作做打算为主。本文设置的原因有为今后的工作做打算;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证明自己的综合实力;听从父母、朋友等人建议;大家都考,自己就跟着考等几个因素,45.9%的同学认为考取证书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打算(如下页图2所示)。(3)持考取适量证书的态度,且倾向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12.8%的同学认为证书有和没有都一样,19.4%的同学认为权威的一两张证书就够了,58.1%的同学认为至少有四五张证书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认为十几、二十张不嫌多,量大就好的比例为9.7%(如下页图3所示)。而这些证书中,43.8%的同学认为会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来考取,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考证的比例为35.4%,18.8%的同学考证选择的是当前热门的证书,2%的同学则是根据其他因素来选择的,但没有上报其他因素具体是哪些因素。在这里,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考证的时候倾向于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既可以促进学习专业知识,又可以获得相关证书。(4)自学和培训成为考证的重要方式,考证培训投入大。考证中大学生自己购买相关资料进行学习的比例为44.4%,参加相应培训的比例为31.1%,努力学好学校相关课程的比例为20%,在前辈辅导下自主学习的比例为4.5%。由图4可知,在培训费用上,67.7%的同学认为500元以内为好,能接受500元~1 000元培训费的比例为22.6%,能接受1 000元~1 500元的比例为9.7%,考证培训费用投入大。
二、大学生考证的经济学分析
1.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大学生通过考证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在得到的工资比参加工作的机会成本高时会选择就业。而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对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亲戚朋友等相关渠道[4]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具体信息。此时如果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充分了解,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的信息是对称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能力进行出价,能力不同的大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工资,能力低的学生将不被雇佣,能力高的大学生则能得到高回报,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完全竞争状态。但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对方的能力却并不了解,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更不了解他们的能力,这时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现,用人单位付给大学生的工资只能是按照所有大学生相同的工资水平,这个工资水平是大学生的一个平均工资水平。如果劳动力市场上高能力的大学生多,企业支付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对高些,能力低的大学生也能找到好工作;而如果能力低的大学生多,企业付的工资也必定会低些,如果此时的工资低于大学生的机会成本,则大学生会放弃就业,而高能力的大学生因为无法将自己与其他劳动力进行有效的区分而不能获得相对高的工资水平。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通过考证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能力。
2.理性人的假设,大学生博弈分析后作出考证的选择。
表1 大学生考证行为的博弈分析表
在就业市场上,如果用人单位都倾向于用考证来代表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持有证书企业就会雇佣他。现在有甲和乙两个大学生,分别代表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由表1可知,如果甲、乙都不考证,因为没有标准来判断他们的能力,两人均被雇佣;甲考证,乙不考证,甲有证书被雇佣,乙不被雇佣;甲不考证,乙考证,甲不被雇佣,乙有证书被雇佣;甲、乙均考证,均被雇佣。经济学中的假设是“经济人”[5],从“经济人”的角度,甲和乙都会从最有利于自己的情况出发,这最有利的情况也就是考证,每个人做出相同的反应,所以出现考证热的现象。
三、大学生考证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方面。大学生考证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实用主义容易滋生。为了考证,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考证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在整体知识结构方面出现不健全,学到的专业知识不扎實,技能水平单一,缺乏综合技能水平等问题。
2.高校方面。在考证过程中,大学生通过自学和培训的方式占的比例较大,仅20%的同学选择学好学校相关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学校相关课程对大学生的考证帮助上力度不是特别大。高校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好地在培育人才的本职工作上做出努力。
3.用人单位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着“证书多比证书少好,有证书比没证书好”的思想,在此思想的影响下,用人单位存在着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四、端正大学生考证态度的建议
1.大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需要保持合理的就业心态,虽然就业方面竞争激烈,但却需要做到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就业,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需要端正考证态度。大学生需要学好专业知识,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可以考虑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而其他注重理论基础的专业可以选择外向考证。但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都需要在学透学精专业知识,把专业基础打扎实外,再考虑把考证作为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之一,用考证来补充自己的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能单纯为了考证而考证,本末倒置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另外,在证书的考取方面,大学生应该把自己的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考证,考取和专业相关并且自己喜欢的证书,这样证书才能真正成为就业的重要砝码。
2.高校方面。高校应对证书的考试科目、时间、费用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对大学生考证的目的加强引导,加强学生对各种证书的了解,并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对考证做相关的专题报告,合理地宣传证书的考取,帮助学生正确地对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营造良好的考证氛围,做出合理的考证规划,从而让学生选择与自己专业以及兴趣较接近的证书来进行考取,有选择地参加考证。
同时,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合理地处理学习专业课和考证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证,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进行考证。
学校应该进一步发挥其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上的优势,充分利用其优秀的教师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对考证方面组织优秀的教学力量进行辅导,从而为学生考证提供便利,对考证培训费用上有所降低。
3.政府方面。政府应指导高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对课程进行设置,从而避免盲目考证的现象。另外,政府应该积极搭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同时也加强其他相关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的合作,组织其他相关社会团体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信息,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上进行合理的完善和健全,对证书在用人单位选择人才中的作用进行弱化,从而减轻大学生的考证压力。
政府应该合理管理社会培训机构,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地进行监控,对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不合法的培训机构进行淘汰,从而确保考证培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用人单位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端正自己的用人观。在招聘时,需要明白證书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应聘者某方面的技术能力,但用人单位更需要考察的应是招聘者的综合素质,证书并不能完全反映综合素质,仅靠证书来选择招聘者是不够的。
5.培训机构方面。培训机构需要认真地做好培训工作,这样可以切实地对培训质量上做个良好的保证,严谨违规违纪行为的出现,从而保证所考取的证书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 人社部.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wen/201305/t20130528_103939.htm,2013-06-03.
[2] 人社部.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EB/OL].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ndtjsj/tjgb/
201206/t20120605_69908.htm,2012-06-05.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8-01/07/content_
851653.htm,2008-01-07.
[4] 李宏宇.H 大学本科生“考证”问题研究——基于职业生涯理论的视角[D].保定:河北大学,2010.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