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14-09-27苗雨胡晓峰胡丹张莉娟张宝成夏秀营
苗雨 胡晓峰 胡丹 张莉娟 张宝成 夏秀营
摘 要:对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从在制度上、管理机制上、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以学院为中心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与学生、地方、企业、社会有机协调、互通互融的办学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渠道开放合作,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两级管理;运行体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244-02
一、背景
为更好地适应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黑龙江省教育厅遴选了6所高校进行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目的在于加快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服务能力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完善紧密联系社会机制、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发挥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同类高校合理定位,各安其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各展所长,共同发展,产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特色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强调明确本校办学定位及服务面向,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办学中,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渠道开放合作,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作用,在制度上、管理机制上、利益分配上激活各学院的发展,引导处于教学服务一线的二级学院在学科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和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社会等方面得以创新高效性进行,实现学校总体的特色应用型发展战略。因此,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校院两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所谓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对学校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层次,明确校院职责和权限,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特色应用型高校更加注重二级学院的办学实体作用,调动其一线的主体作用,但目前各高校在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均存在一定問题。
1.各二级学院没有适应校院管理体制的改变,自主办学的思想意识比较淡化,不能自主地把视野投向社会寻求开放发展,独立搞活,个别单位等、靠、要思想严重。
2.长期以来决策权力集中于校级及其职能部门,管理体制上二级学院基本上没有自主权和决定权,只有执行权。在旧有管理观念的惯性作用和新的校院两级管理观念下,学院管理层可能还会出现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学院的利益而忽视整个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利益。如果学院管理层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行政统筹能力不能适应新环境,照搬老模式,固守老原则会导致低效工作,甚至造成管理混乱,难以调动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学校的转型发展。
3.二级学院的职责和权利不明确,相应的配套政策、操作规范、考核机制和工作流程缺乏,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还需要一个过程。
4.运行机制上,各二级学院教学、科研、育人、管理、财务、后勤、资产等均要实现一体化运行机制,实施成本核算,分散学校压力。
按照特色应用型大学定位,面对以上问题如何对学校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以学院为中心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发二级学院的活力,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改革的措施
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在明确两级管理的基础上,将管理重心下移,在校院两级之间进行教育资源与管理权限的重新划分。在强化校级管理的宏观调控的同时,规范有序地向学院下放相应的管理权力,扩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并改革和完善学院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在学校统一领导、调控和监督下学院相对独立自主运行的体制,将二级学院办实、办活。
学校层面上。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校层面应以宏观决策与管理服务为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具体事务之上的宏观领域,构建一个简政放权,以目标管理为主,具有宏观调控能力的精干高效的校级行政管理系统。总体上说,学校的主要职责应在制定规划、宏观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服务保障五方面。
学院层面上。学院的主要职责应在教学组织实施、发展自主权、人事自主权、财务管理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教学组织实施权。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深入企事业单位,了解用人需求,以用促学、以用导学,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培养模式改革,有权更改教学计划和大纲,自主安排课程、组织教学活动,使得人才培养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二是开放发展自主权。二级学院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开放办学定位。根据现有资源,走向社会和企业,大胆进行科技开发、成果转让、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活动。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与校外的合作机制、与本校其他学科的合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学科及体制壁垒,开放办学、互通互融,激发学院发展活力。三是人事自主权。除教授和院级干部的聘任(用)权由学校统一行使外,在学校定编设岗以及规定基本条件和程序的基础上,学院有权自主选用和聘任办学所需的各类人员,有权对教师分流,对教师进修、培训、盯岗盯课等可自行审批。四是财务管理权。学校按经费预算将经费下拨到各二级院,各二级院也可以多渠道自主筹集办学经费,学院有自主理财权,包括自主决定院内人员的津贴分配。
四、重建校院两级治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配置学院权力资源,建构一种互相制约、规范有序的治理结构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使学院权力增强,自主权扩张,如何确保学院权力的有效与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院发展的命运。因此,合理配置学院的权力资源,建构一种互相制约、规范有序的治理结构至关重要。传统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重叠的问题,在重建学院新的治理结构中,这种模式必然面临调整,而调整的中心问题是横向分权,也就是在学院层面重新配置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等资源,以分权的模式建构学院的治理结构。推进机关职能转换。适应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要推进校部机关改革,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及人员,建立精干、高效、服务型的机关,主要承担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对学院主要实行宏观管理与调控,淡化微观管理,减少审批环节,减少直接干预。同时,要健全和完善信息沟通反馈系统,形成对学院工作进行调控、考核评估的体系,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地实施“两级管理、重心下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队伍的素质,必须切实树立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科学管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院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依法治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一是要加强干部培训。使学校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的管理干部接受到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知识科学管理新形势下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二是推进管理队伍专业化。保证管理干部队伍的主要精力放到搞好管理、全面履行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水平上,以适应学校事业发展带来的繁重的管理工作任务,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凡属领导班子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都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
(三)遵循制度实行弹性化的原则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广、触及利益关系调整,学校要从宏观层面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明确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同时又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不同學院、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组织实施,逐步推进到位。
通过在制度上、机制上、利益分配上激活基层各学院的活力,按照责权利的统一的原则,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学校管理中心下移,二级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办学实体,距离“客户层”更加更近,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调研明确企业社会需要什么,以学科为结合点,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紧密度。合作育人,探索“3+1”等育人模式改革,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的人才;合作科研,以科技为对象,以经济为纽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共同承接重大课题,组建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生产,作为“科技兴业”的支柱力量,积极参与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提供科技产品和技术服务,直接提高企业效益。
2.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学科,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不断形成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提高学科的综合化程度;另一方面巩固和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提高科研实力,研发高水平科研成果,形成较强的服务能力。
3.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通过聘任客座教授等形式,将“行家”引进来,将“行家”项目带进来,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通过结合学院实际,将教师动态管理,分流为科研型、教学型和盯岗锻炼型,通过科研服务为教学提供支撑,通过盯岗锻炼明确教学方向,通过教学为社会输送培养应用型人才,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五、结论
通过对特色应用型大学有效定位,对学校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以学院为中心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作用,在制度上、管理机制上、利益分配上激活各学院的发展,这将使二级学院在学科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和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社会等方面创新高效性进行提供保障,通过体制改革跳出自我封闭,构建与学生、地方、企业、社会有机协调、互通互融的办学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渠道开放合作,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的能力,从而实现学校总体的特色应用型发展战略。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