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的文化表征及其影响

2014-09-27王蕾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媒介传统媒体受众

王蕾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交流信息的媒介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口传、文字、印刷到由计算机和互联网催生出的新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绝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方式的变化,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文化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新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文化的传播形式有了历史性的转变,网络新媒体由此越来越普遍地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广度、深度上不断拓展,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办公、理财、沟通思想、交流观点的平台。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8年5月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由此,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新媒体作为第四媒体正式进入传播媒体范畴。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这种依托高科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势必会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媒体,分流一部分受众。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相互融合,互促互进,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信息的便捷性,消减距离障碍,同时更为有效地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

传媒的发展过程

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新闻媒体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媒体,即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第二媒体,即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第三媒体,即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为主的媒体,目前正在经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的网络新媒体,即第四媒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之外的各类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统称,目前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从广义上说,网络新媒体通常是指互联网,互联网除了具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还具备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从狭义上说,网络新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络,这其中既有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如各类报刊的电子版、网络电视台等),也有由于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诞生的“新型媒体”及各种应用,包括互联网媒体和手机等移动终端媒体,形式有搜索引擎、微博、博客/个人空间、门户网站/网络新闻、论坛/BBS、社交网站、百科、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网络杂志、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播客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能更快、更好地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革命性地清除了以往阻隔人们沟通的种种障碍,由此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和互动关系。

新媒体的文化表征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受关系,即媒介报道什么,受众就只能接受什么。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媒介发出的信息。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受众与媒介完全可以站在同等位置上,享受媒介的服务,参与媒介的议程设置,这使得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媒体具有大众性特征。较之传统媒体的单一途径,新媒体的传播由于方式形态多种多样,使得任何网络或手机使用者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例如很多媒体都开通了新闻热线、博客日记、搜索问答等,被采纳者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些都实现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与平衡,也就是越来越去除中心化(以媒介为中心来俯视受众的传统方式),呈现媒体受众的“平民/草根”化, 人人都可能是传播者,都可能是记者,各大论坛、博客以及微博的热门现象都充分说明了新媒体的这一性质。但新媒体的大众性也是把双刃剑,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媒的主体,但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却无法得到精准的操控。

新媒体具有跨时空性特征,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提高传播效率。新媒体以其内容丰富多样的多元化特征,完全超越了传统媒体。微博、博客、论坛等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在如此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涉及生活、学习、工作等等的各类讨论都体现出媒体时代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些信息几乎展现了目前人类所有的文化形态。

在社会生活中,新媒体还具有成长变化迅速、亲民性、便利性、中立性等特征,而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消解性——消解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网络新媒体一经出现,便以其迅猛的信息传播速度、扩散的信息传播量、倍增的信息受众群体迅速超越传统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日益广泛的影响力。

新媒体对于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移动互联网用户达8.28亿,3G用户达2.5亿,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超过99%的乡镇,86.7%的行政村开通了宽带。截至2013年11月,中国共有68家互联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46家在美国上市,10家在香港上市,12家在内地上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站总数为320万个,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5小时。2013年,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相比上年增加了4.5 个小时。近年来,我国网民上网时长不断增加,尤以 2013 年上网时长增加最多。 2013 年, Wi-Fi 和 3G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网民对各类应用的使用需求,尤其像视频等大流量应用的使用,从应用使用深度上提升了网民对各类应用的使用时长。截至 2013年12 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4.28 亿,较上年底增加 5637 万人,增长率为 15.2%。网络视频使用率为 69.3%,与上年底相比增长 3.4 个百分点。2013 年中国网民的即时通信、博客/个人空间、微博、社交网站、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电子邮件、论坛/BBS、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购物的使用率较201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减,可见我国互联网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互联网日益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在信息形态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正从以文字形式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延伸;在应用领域方面,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在服务模式方面,互联网正在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传播手段方面,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

网络新媒体依靠个性化特点,即信息内容具有一次发布后,用户可以任意时间、任意次获取信息,以及多媒体性、交互性、实时性、普遍性共存等优势迅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在及时性、互动性、娱乐性、全球性上受到网络新媒体极大的挑战,网络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分流了传统媒体很大一部分受众。由此可见,媒体的发展只有建立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优势互补,彼此融合的基础之上,借助于新媒体先进的科技力量,辅之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才能突破当前发展的困境,实现更好发展。

同时,新媒体的特点牵引了新媒体经济在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从设备和渠道方面降低了运营成本,从传播时间和规模方面实现了关注度的指数级增长,而且它的出现带动了跨行业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诞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新媒体运营的特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新媒体的迅速扩张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和参与,使得各类文化资源优化整合,进行跨平台、跨媒体、跨地域的市场化、规模化运作。由此带来最大范围的文化资源融合,即在新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密切互动,促进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共融,形成集约化、集团式的文化管理与传播的运营模式,从而最大可能地获得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优势互补,并以其显性的文化表征与飞速的技术发展助推其在文化传播领域发挥更重要、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介传统媒体受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