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作”梳篦的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色
2014-09-27梁俊锋
梁俊锋
中国梳篦历史悠久,饱含独特的文化内涵。“颍作”梳篦,植根中原,发端于颍水。其原料选用材质细密坚韧、不易变形、表面光滑的黄杨、桃木、枣木、石楠、棠梨等,并经中药蒸煮,具有保健功能。颍作木梳的制作有5大步34道工序,装饰则综合运用雕、刻、描、烫、嵌5种工艺,继承了中华传统梳篦制作手工工艺精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中华传统的梳篦工艺得以传承,并重新绽放出光彩。
源远流长的“梳篦”
梳篦,是梳子与篦子的合称。梳齿疏,篦齿密,梳子用来梳理头发,篦子用于篦去发间污垢,尤其是寄生虫。现今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以除灰垢、虱子为主要功能的篦箕渐渐在生活中消失。“梳篦”这一传统称谓,今日多只指梳子。
中国梳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梳子是炎帝身边匠人赫廉用兽骨模仿人的手指而发明出来的。另一说是轩辕黄帝的第二妻室方雷氏用鱼刺发明出来的。据考古资料,梳产生于距今6000年左右。史前时期梳子除了可整理头发之外,还是头上的冠饰,是服饰仪态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梳篦的材料已有骨质、牙质、木质、玉石质等多种。
及至秦汉之际,梳篦已是成套使用,并盛放在梳妆奁、梳篦盒以及栉袋之中,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华夏民族自古流行“束发”,且儒家忠孝文化浸入民族的骨髓之中,《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不论男女,梳篦是每个人日常生活必备的私密之物、妆饰之物。《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另外古人也特别推崇梳头的健身功效,认为梳篦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有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因此可以说,梳篦至今仍是中国人须臾不可离身的必备之物,同时也是饱含中华独特文化内涵和情结的贴身之物。
中原处于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政治与经济地位突出,其物质文化也因之丰富多彩。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肩部至耳部装饰有向右斜刻的细绳纹,应是用梳篦状器具在陶坯未干时刺划而成,习惯称之为“篦齿纹”。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骨梳、玉梳,装饰兽面纹,梳把、梳背还装饰有鸟形雕刻。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象牙梳,传承了史前传统古朴的造型,又装饰有神秘色彩的兽面纹,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颍作”梳篦,植根中原,发端于颍水,继承了中原传统手工技艺精华和文化内涵,同时又广泛吸纳南方梳篦制作工艺特长,综合运用现代的工艺手段,创造出了独特的“颍作”梳篦。下面从选材用料、制造流程、艺术特色三个方面来谈一谈“颍作”梳篦的特色。
“颍作”梳篦的选材用料
传统梳篦主要材质有骨、牙、角、陶、石料、金属、木竹,现代则主要用角、玉石、金属、竹木、塑料等几种。各种原料各有优劣,骨牙角类的梳篦质地坚硬,光洁柔润,经久耐用,但其材料资源有限,价格昂贵且脆而怕摔。石料梳篦如玉石、水晶等,质地坚实、色泽美观、光滑温润,但也是材料有限,价格昂贵,不易加工且质脆怕摔,只能用作少量生产的工艺美术梳。金属材质梳篦表面光洁,持久耐用,但易产生静电挂发,对头发皮肤有损伤,也难作日用梳发之用。
综合来看,木竹类梳篦因取材方便,易于加工,是颍作梳篦的主要原料。木材料一般选用细密坚韧,不易变形、表面光滑的如黄杨、桃木、枣木、石楠、棠梨等。尤其黄杨木具有“治头痛病”的功效,“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清热、利湿、解毒。”黄杨木中所含的黄杨素可抑制真菌生长,有止痒去湿的功效,是制作梳子最理想的天然原料。颍作木梳精选精品木料之后,还要经过中草药蒸煮加工,不仅能使木梳质地光滑、坚实耐用,而且还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保健功能。
“颍作”梳篦的制作流程
颍作木梳的制作流程主要有5大步34道工序。首先是备料,主要包括分料、码料、风干等。在木料购买回来时要根据木料的长度、直径、外形、是否空心而进行分类处理,方便后期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的用料挑选。对已分类好的材料要码放整齐做风干处理,在码放材料的过程中要做到多留空隙,这样能使木料最大程度风干。放置木料的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性能要好,要长时间对其木料风干,避免后期产品制作时因木料湿度过大,而出现变形、裂纹现象。
待木料适宜加工后,第二步就要对原料进行初步加工,共有原木开砣、开片、检装框、熏蒸、摆架、晾晒六道工序。所谓开砣,就是切割成木板,然后开片切割成所做梳子尺寸的长方形小板。开砣要注意木材的纹路和角度,依着树纹拉砣,减少材料的浪费。之后统一放置在检装框进行熏蒸,经过熏蒸这道工序来改变原木材的颜色,去除湿气,杀死虫卵,并用中药蒸烘使药液融入木质,再重新摆架进行晾晒。摆架要注意将各类梳坯相互搭配地摆放好,这些梳坯一般需要置放阴干半年以上。每隔一段时间须将梳坯重新置放,有利于梳坯干透,也避免梳坯变形开裂。
第三步进入正式加工,通过截头、画线、圆整、钻孔、开齿、打面、拉背、砂弯、检验等步骤,加工出木梳的雏形。截头也叫推头,传统做法是用刨刨平梳坯表面,现在采用机器抛光打磨;画线是根据梳胚的大小和纹理,用笔画出梳子成品的造型,以达到合理利用材料的目的;通过截头、画线处理,这个时候就能看到梳子的初样了。
然后钻孔,再根据画线来开齿。开齿时,在机器齿轮上要涂上油脂,使开齿润滑。开出的齿要粗细一致,并用锉刀一根一根地剔梳齿,使其梳齿弧线流畅光滑,这时候梳子的模样已经出来了。把梳模统一完成就要进行打面、拉背、砂弯等。打面、拉背就是依据梳坯的外形和梳背上所画的造型线,将多余的木料锯下。然后用刨、锉刀修整完善梳背的造型。这些工序完成之后,通过检验,就可以进行更细致的操作。
第四步就是精细加工,通过打齿面、抛齿、粗磨、细磨、检验、挖弯、抛光、分检使木梳最终成型。打齿面、抛齿就是用锉刀、砂纸等工具修整梳齿,使其平整、干净。粗细磨使梳柄光滑,各齿圆润,外形较好,成为合格的半成品。在车间检验完成再进行一次挖弯抛光就可以进入分检室进行检验,把有瑕疵的有孔的撮齿的次品分检出来,这个时候就是完美的成品了。之后根据不同造型梳子的艺术要求,进行雕刻、烙画、彩描,并上一次清漆,以保证图案有光泽,而且不易掉色。最后用抛光机抛光或直接涂蜡,或上清漆,使得木梳光亮美观。endprint
最后经过给成品打上商标名称,再经过喷漆、打蜡、扫灰使梳子光滑有手感,之后装入包装袋,经过检验之后进入成品库,成为可以销售的产品。
“颍作”梳篦的工艺特点
梳篦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质。从古至今有很多与梳篦有关的情爱风俗、婚庆风俗、丧葬风俗,这些都体现在了梳篦的造型和装饰图案上,图案题材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吉祥图案、山水花鸟、刻印文字等几大类。例如梳背镂雕着飞行的蝙蝠,象征“福”,镌刻“寿”字象征着福运拱寿、吉祥祝福之意。再如传统图案:喜上眉梢、仙女送子、百年和合、囍字、鱼纹、蝴蝶纹等纹饰,体现了百姓祈子、夫妻和合、发财、做官等朴实愿望。另外还有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小说戏曲人物、传说人物、戏剧脸谱、民族风情人物、侍女、宗教人物造型梳。“颍作”木梳注重挖掘传统的文化符号信息,并将其善加利用,创造出了独特的“颍作”梳篦工艺。
总的来说,“颍作”梳篦装饰分雕、刻、描、烫、嵌5种工艺。
1.雕、刻
由于梳篦大小和厚度限制,雕主要采用浮雕手法。在木梳的背部、柄部施以高浮雕、浅浮雕、镂空式等形式,雕饰出花卉、龙凤、寿星等图案,提升梳篦整体的艺术感和审美品位。
刻比雕入木更浅,主要是通过刻刀用力轻重、线条深浅、笔势急缓等手法,在梳背、梳柄上施阴刻字和纹饰。
2. 描
描即彩绘,用颜料在梳背彩绘出人物、花草等图案。颍作彩绘工艺是手工描绘和印花工艺相结合的。根据木梳造型设计的不同要求,手工彩绘要先在梳背上用水粉笔刷一层粉底,再在底子上用毛笔描绘图案纹饰;印花工艺则是直接在粉底上把制成模子的人物、卡通形象等的轮廓印上,再以毛笔蘸各色水粉颜料涂绘。最后还要上一层清漆,以防图案磨损。
3.烫
烫也称作“烙”,是通过高温使木材呈深浅不等的褐色,呈现出一种水墨画深浅起伏变化的意境。这一技法尤以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最为适合。新的电笔和电脑刻烫技术的运用,相比传统技法,又发展出润色、细描、烘晕、渲染等,使烫画表现力更强,同时也最大限度发挥木材本身特质,体现出返璞归真的质朴感。
4.嵌
嵌是将金属、玉石等材料填塞到器物的孔隙中作为装饰。主要有珍珠镶嵌、螺钿镶嵌、彩贝镶嵌的山水、人物、风景、植物、几何图案、吉祥图案、印字等几类。此类工艺的梳篦一般光彩夺目、造型亮丽,尤其得到女性的青睐。
上述传统的装饰纹样和工艺技巧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寓意,题材多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纹样图案是无数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颍作”正是继承了传统梳篦制作手工工艺的精华,并充分利用现代的机械加工等技术手段,使木梳整体造型简洁流畅,美观实用,装饰画面线条清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使中华传统的梳篦工艺得以传承,并重新绽放出光彩。
(作者系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原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