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园林与校园文化
2014-09-27毕凌红
毕凌红
摘 要:高校园林隶属于校园文化,它的反馈对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与生活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高校园林作为社会多元化文化(建筑、植物、雕塑、碑刻、诗画、游艺等)的载体,是以它特有的景象媒介反映校园文化内容来行使它特有的社会职能。高校园林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的社会功能需求和学校的历史文脉,用现代园林的审美意识去进行再创造,用新的园林景象表达校园文化的真谛。
关键词:高校;园林;校园文化;创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4-0254-02
高校园林是自然与学校相联系的,满足教学、科研、生活等功能需求的理想艺术空间。作为艺术空间,高校园林总是反映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所谓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说,校园文化指学校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共识的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等。从狭义上说,可以把校园文化理解为相对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或者叫非课堂文化,含舆论风气、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等。毋庸置疑,高校园林隶属于校园文化,它的反馈对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与生活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高校园林作为社会多元化文化(建筑、植物、雕塑、碑刻、诗画、游艺等)的载体,是以它特有的景象媒介反映校园文化内容来行使它特有的社会职能。
怎样在高校园林空间用显形的文化手段传递校园文化信息?它应该根据高校自身的社会功能需求和学校的历史文脉,用现代园林的审美意识去进行再创造,用新的园林景象表达校园文化的真谛。概况地说,高校园林设计及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创作寓意校园文化的植物文化
与一般社会园林相比,高校园林具有许多独特之处,这是由它服务于培养人的教育目的所决定。正如杜威(John Dewey)所说,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倾向”。高校园林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员工和园艺管理者经过长期培育而形成的,它反映了校园文化发展的要求和校园群体的智慧与意志。它既是文化选择的手段,又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在高等教育文化选择功能的实现上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内容。
1.选择与庄严、肃穆的知识殿堂相称的树种。在人们的印象里,校园文化,特别是以研究高深学问为使命的大学文化,总是和庄严肃穆的知识殿堂;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这些概念相联系。它是一种与浓腻、喧嚣、斑杂的世俗文化截然不同的清幽的知识文化,宁静的书斋文化。在校园整体绿化树种中应以古朴典雅的松、柏、香樟等常青高大乔木为主导。
2.选择与高校自身相映的校树、校花。园林作为艺术 的一支分野,其特质的显现应是该校特色与时代特色的艺术融合。离开了这些就失去了该校校园文化的个性,容易变成平庸和步人后尘。所以,个高校园林不仅要讲求生态效益,而且应当讲究艺术效果;不仅考虑周围环境的风格、色调、建筑群体的布局等相配套,同时也要考虑校园文化自身的气质与特色,学校群体的身心需求等社会性。如医学院校就要根据“医学”这个重要特性,在突出重点的树种上,就要与具有崇高的救死扶伤的医德而相称相辉映,使其能沟通人与自然的交往,将园林这一物化的艺术同时物化着丰富的校园文化,使人与自然美真正浑然一体。
3.选择与莘莘学子读书、学习与生活相适应的树种。室外学习需要一定的光线,这就需要营造夏荫冬亮的树林。因此,校园内布局要种植高大的常青乔木,同时也要配植一定比例的水杉梧桐等落叶树种。当然,再配置一定的(石材、木材等材质)情趣桌椅凳就更酷更有学习氛围了。
二、创作表达学校历史文化的时空
学校规划与建设决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校園园林必须尊重历史的连续性,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有价值的历史性和纪念性建筑、古树名树、地质风貌及其景观等。因为,它们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更是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当然,为了使历史遗存与附近新环境不矛盾,或不过于突兀,可以在其周围配置保护区,并以绿化的方式来协调。其次,要以使用促保护,设法做到既保护历史遗存的特色与优势,又能够发挥它更多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也应安排与其建筑树木相适应的内容,如提供校史教育或作参观旅游的景点,使它们焕发生机勃勃。
雕塑作为创作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在高校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代又一代,许多高校在校园中用雕塑艺术来创造空间,表现自己的教育、科研、生活方式和理想价值,不断地积累学校最本质、最宝贵、最具特色的精神财富,使得这一代缅怀、传承上代人的文明,同时开拓创新下一代人的文明发展。真正有艺术价值的学校雕塑一旦形成,便成为校园文化的永久性物化形态,具有长远的意义。在这一点上,高校雕塑的文化积累功能是其他文化形态难以比拟的。
高校作为知识殿堂,其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具规模,因此,企及在短期内让学校雕塑布局定型,这是极其不现实,也是违反校园文化积累沉淀规律的做法。但是,我们深究一下,时间也应该是相对的概念,不能按常规思维,由于需要时间,或者需要经费,就可以慢慢等待慢慢来。从辩证的层次理解,学校雕塑建设虽然需要时间,却又是紧迫的。其紧迫性在于高校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人们的环境因素在提高,而学校环境改造欠账又太多,学校绿化与美化程度尚低,学校雕塑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的距离越来越大,总是赶不上学校整体步伐及其教职员工的期望。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高校雕塑发展应当有较长的时间期限;而从学校建设的要求角度看,雕塑在学校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因而,应当注重效率意识,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雕塑艺术精品。
三、创作“法”自然,力求“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在高校园林设计中,首先要把人在外主体,一切设计应是创造变化的生活、景域和亲切感、时尚感与舒适感。按照自然法则规划布局校园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特别是要重视把山水作为构图要素传统,着力于创造自然化的校园绿化空间和建设空间的形式上苦心经营,并应用“巧于因借”、“构图得体”、“精在体宜”是园林设计原则和手法技巧,把学校的绿化和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环境沟通起来,互相借资,相得益彰,“宛如坦诚”。
在高校园林特色创作上,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校园整体美。在建筑创造和环境设计上,既要努力把握园林建设与校园文化的统一关系,又要寻找自己学校创作和其他学校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不同之处,通过变异,力求创新,这就是高校园林风格创造的任务。
四、管理上要突出高校园林的教育属性
高校园林尽管是以师生员工为服务对象,但是,作为被服务的师生员工实质是学校的主人。广大师生员工既是被服务者,又是服务者。校园建设的好坏是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员工对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中的每一个主人真正起到“主人翁”的作用。反之,因为少数人不注意校园建设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起著破坏作用,那是会造成损失,甚至会铸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有的人喜欢野炊的浪漫,放火烧野草的刺激,这稍有不慎即会发生园林火灾。因此,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对校园园林建设和参与意识,是搞好高校园林建设的必要环节。为达到此目的,我们认为除了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聘请师生员工各方代表参与校绿化委员会,参与规划及实施学校园林建设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校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园林建设与规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严格执行制度,使广大师生员工能从思想上彻底地认识到校园建设与维护校园的责任与义务。在高等院校内形成“校园建设为人人,人人为校园建设”的崇高风尚。这就需要学校绿化专业队伍认真宣传有关方面的精神,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设施、平台,在不同场合广泛深入地宣传,强化师生员工热爱校园的意识,同时希望他们做好监督,认真执行有关制度,严格校园各类,以防微杜渐。
2.分片管理,责任到基层组织或个人绿化管理也应该同环卫管理一样,实行责任制,专业队伍分别作技术性指导与部署,特别是春季 排涝,夏季抗旱,秋季护果,冬季除雪等工作,应当下放以教工科室班组(学生以年级班组)为单位的责任制,以提高师生员工的园林建设的参与意识。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条件的可进行年终评比,并制定执行有关奖惩办法,以鼓励群众性的义务劳动与管理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3.学校成立园林花卉盆景爱好者协会。充分利用其组织聚集一批绿化美化的爱好者、志愿者,并通过其组织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对校园建设的审美意识与参与意识,同时,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4.开展评选校树校花活动。各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推荐评选校树校花洪山,最后校(院)职工代表大会审批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师生员工爱校爱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意义是深远的。
5.举办花展及花卉栽培讲座、校园风景摄影竞赛等活动,还可以开展新生入校植树活动,毕业生离校植树活动等。总之,神人共愤地开展校园建设教育与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建设校园,孕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积极性,使中国高校园林建设尽早尽快实现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园林化。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