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9-25赵祖昌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穴位敷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赵祖昌

[摘要] 目的 分析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温经汤;穴位敷贴;超短波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035-03

糖尿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日益增多,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估,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人数可达5.52亿左右,届时糖尿病将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常有肢体感觉减退、疼痛及麻木等表现[1-2],相关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为47%~91%,是糖尿病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3-4]。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用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方法进行治疗,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探讨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37~75岁,平均(48.3±2.6)岁;糖尿病病史3~18年,平均(5.6±3.5)年。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1000 μg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推注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后换用500 μg甲钴胺片口服治疗,3次/d,共治疗36 d。观察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方药组成为吴茱萸、当归、川芎、人参、生姜、桂枝、麦冬、阿胶、半夏、丹皮及甘草,由香港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提炼而成的即冲即溶颗粒,1剂/d,分两次服用;同时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利用曼吉磁铁(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制造)于曲池、手三里、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位敷贴,1次/d,2 h/次;同时利用DL-C-B Ⅱ型超短波电疗机展开治疗,2次/d,2 h/次,连续治疗36 d。

1.3 疗效判定

利用丹麦KEYTOINT肌电图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根据2002年制订的《中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应标准进行疗效判断[5]。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有明显改善,腱反射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患者MNCV及SNCV恢复为正常状态,或增加值>3 m/s;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深感觉及浅感觉均有明显好转,腱反射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MNCV及SNCV增加值<3 m/s;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减轻,腱反射未见改善,且MNCV及SNCV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生理改变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及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下,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6-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西医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有报道显示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8-9]。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血痹”“痿证”“痹症”范畴,其致病机制为消渴长期不愈而导致患者气血两虚,致使肝肾不足、脉络受阻,筋脉使其所养,最终引发该病[10]。本院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时,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和穴位敷贴联合超短波治疗。温经汤取自《金匮要略》,集润、温药物于一体,可温经祛瘀、润燥养血、兼顾阴阳。方药中吴茱萸、桂枝可散寒温经通利血脉,赤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阿胶、麦冬可养阴清虚润燥,丹皮可活血散瘀退热,人参、甘草可健脾补气,生姜、半夏可温中散寒,诸药合用可共资生化,发挥显著治疗效果。曼吉磁贴是利用精心配伍的当归、血竭等植物生物膏与磁粉组成,取穴曲池、承山、三阴交等穴展开治疗,可于均匀磁场推动下促使植物生物膏向皮肤角质层中迅速透入至微循环,发挥疏通经络的作用,促使神经周围血液供应大大增加,从而对神经发挥营养作用。超短波具有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两重作用,可促使炎症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对神经系统功能及营养状态予以有效改善,同时可对病理性冲动恶性循环予以阻断,促使炎性组织兴奋性降低,发挥有效止痛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说明观温经汤和穴位敷贴联合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仙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195-196.

[2] 陈海燕,刘怀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3):138-140.

[3] 付佩佩.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163-164.

[4] 李象辉.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01.

[5] 曾小红,王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294-295.

[6] 方敏峰.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4):483-484.

[7] 周颖,佟杰,徐江红,等.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48-150.

[8] 温琦.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30.

[9] 赵玉平.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5):72.

[10] 王众.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217-218.

[11] 段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7):90-91.

(收稿日期:2014-06-17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温经汤;穴位敷贴;超短波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035-03

糖尿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日益增多,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估,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人数可达5.52亿左右,届时糖尿病将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常有肢体感觉减退、疼痛及麻木等表现[1-2],相关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为47%~91%,是糖尿病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3-4]。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用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方法进行治疗,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探讨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37~75岁,平均(48.3±2.6)岁;糖尿病病史3~18年,平均(5.6±3.5)年。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1000 μg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推注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后换用500 μg甲钴胺片口服治疗,3次/d,共治疗36 d。观察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方药组成为吴茱萸、当归、川芎、人参、生姜、桂枝、麦冬、阿胶、半夏、丹皮及甘草,由香港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提炼而成的即冲即溶颗粒,1剂/d,分两次服用;同时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利用曼吉磁铁(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制造)于曲池、手三里、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位敷贴,1次/d,2 h/次;同时利用DL-C-B Ⅱ型超短波电疗机展开治疗,2次/d,2 h/次,连续治疗36 d。

1.3 疗效判定

利用丹麦KEYTOINT肌电图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根据2002年制订的《中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应标准进行疗效判断[5]。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有明显改善,腱反射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患者MNCV及SNCV恢复为正常状态,或增加值>3 m/s;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深感觉及浅感觉均有明显好转,腱反射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MNCV及SNCV增加值<3 m/s;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减轻,腱反射未见改善,且MNCV及SNCV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生理改变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及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下,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6-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西医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有报道显示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8-9]。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血痹”“痿证”“痹症”范畴,其致病机制为消渴长期不愈而导致患者气血两虚,致使肝肾不足、脉络受阻,筋脉使其所养,最终引发该病[10]。本院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时,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和穴位敷贴联合超短波治疗。温经汤取自《金匮要略》,集润、温药物于一体,可温经祛瘀、润燥养血、兼顾阴阳。方药中吴茱萸、桂枝可散寒温经通利血脉,赤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阿胶、麦冬可养阴清虚润燥,丹皮可活血散瘀退热,人参、甘草可健脾补气,生姜、半夏可温中散寒,诸药合用可共资生化,发挥显著治疗效果。曼吉磁贴是利用精心配伍的当归、血竭等植物生物膏与磁粉组成,取穴曲池、承山、三阴交等穴展开治疗,可于均匀磁场推动下促使植物生物膏向皮肤角质层中迅速透入至微循环,发挥疏通经络的作用,促使神经周围血液供应大大增加,从而对神经发挥营养作用。超短波具有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两重作用,可促使炎症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对神经系统功能及营养状态予以有效改善,同时可对病理性冲动恶性循环予以阻断,促使炎性组织兴奋性降低,发挥有效止痛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说明观温经汤和穴位敷贴联合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仙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195-196.

[2] 陈海燕,刘怀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3):138-140.

[3] 付佩佩.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163-164.

[4] 李象辉.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01.

[5] 曾小红,王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294-295.

[6] 方敏峰.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4):483-484.

[7] 周颖,佟杰,徐江红,等.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48-150.

[8] 温琦.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30.

[9] 赵玉平.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5):72.

[10] 王众.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217-218.

[11] 段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7):90-91.

(收稿日期:2014-06-17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温经汤;穴位敷贴;超短波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035-03

糖尿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日益增多,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估,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人数可达5.52亿左右,届时糖尿病将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常有肢体感觉减退、疼痛及麻木等表现[1-2],相关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为47%~91%,是糖尿病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3-4]。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用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方法进行治疗,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探讨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37~75岁,平均(48.3±2.6)岁;糖尿病病史3~18年,平均(5.6±3.5)年。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1000 μg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推注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后换用500 μg甲钴胺片口服治疗,3次/d,共治疗36 d。观察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方药组成为吴茱萸、当归、川芎、人参、生姜、桂枝、麦冬、阿胶、半夏、丹皮及甘草,由香港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提炼而成的即冲即溶颗粒,1剂/d,分两次服用;同时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利用曼吉磁铁(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制造)于曲池、手三里、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位敷贴,1次/d,2 h/次;同时利用DL-C-B Ⅱ型超短波电疗机展开治疗,2次/d,2 h/次,连续治疗36 d。

1.3 疗效判定

利用丹麦KEYTOINT肌电图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根据2002年制订的《中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应标准进行疗效判断[5]。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有明显改善,腱反射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患者MNCV及SNCV恢复为正常状态,或增加值>3 m/s;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深感觉及浅感觉均有明显好转,腱反射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MNCV及SNCV增加值<3 m/s;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减轻,腱反射未见改善,且MNCV及SNCV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生理改变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及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下,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6-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西医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有报道显示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8-9]。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血痹”“痿证”“痹症”范畴,其致病机制为消渴长期不愈而导致患者气血两虚,致使肝肾不足、脉络受阻,筋脉使其所养,最终引发该病[10]。本院在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时,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汤和穴位敷贴联合超短波治疗。温经汤取自《金匮要略》,集润、温药物于一体,可温经祛瘀、润燥养血、兼顾阴阳。方药中吴茱萸、桂枝可散寒温经通利血脉,赤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阿胶、麦冬可养阴清虚润燥,丹皮可活血散瘀退热,人参、甘草可健脾补气,生姜、半夏可温中散寒,诸药合用可共资生化,发挥显著治疗效果。曼吉磁贴是利用精心配伍的当归、血竭等植物生物膏与磁粉组成,取穴曲池、承山、三阴交等穴展开治疗,可于均匀磁场推动下促使植物生物膏向皮肤角质层中迅速透入至微循环,发挥疏通经络的作用,促使神经周围血液供应大大增加,从而对神经发挥营养作用。超短波具有热效应与非热效应两重作用,可促使炎症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对神经系统功能及营养状态予以有效改善,同时可对病理性冲动恶性循环予以阻断,促使炎性组织兴奋性降低,发挥有效止痛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说明观温经汤和穴位敷贴联合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温经汤联合穴位敷贴及超短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仙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195-196.

[2] 陈海燕,刘怀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3):138-140.

[3] 付佩佩.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163-164.

[4] 李象辉.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01.

[5] 曾小红,王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294-295.

[6] 方敏峰.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4):483-484.

[7] 周颖,佟杰,徐江红,等.灵龟八法开穴针刺治疗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48-150.

[8] 温琦.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30.

[9] 赵玉平.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5):72.

[10] 王众.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217-218.

[11] 段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7):90-91.

(收稿日期:2014-06-17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穴位敷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剂型改造的理论探讨
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