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2016-05-25鲍克娜朱芳
鲍克娜 朱芳
【摘 要】目的:通过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让其了解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缓解肢体痉挛的发生,减少脑中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分组后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进行检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良肢位摆放联合穴位敷贴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4周后再分别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运用SPSSV17.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无明显差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敷贴4周后,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的发生,减少脑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对提高日常生活有效。
【关键词】良肢位设定;穴位敷贴;脑卒中;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死因顺位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和综合抢救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病人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致残率却大幅度升高达80%[1]左右,重度致残者达40%[2]。脑卒中3周内约90%的患者都会出现痉挛,持续痉挛可造成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等并发症,是导致脑卒中偏瘫致残的主要原因。如果对于脑中风患者只注重病情的观察和治疗,而忽视早期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许多病人虽然挽救了生命,但残障率却明显升高[3-8]。我科开展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功能残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01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20例,病程≤3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51.6±15.2)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8.5±17.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和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人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脑出血或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确诊;(2)已明确与脑中风引起的偏瘫肢体处于痉挛状态,痉挛程度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痉挛在2-3级者;(3)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1)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2)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如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畸形及神经肌肉的病变等对运动功能有直接影响的疾病;(3)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4)已进行肉毒素注射或近期持续服用有镇静作用的中西药及肌肉松弛剂者;(5)皮肤敏感者及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9],都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以及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取自然体位,实验组在生命征平稳后即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由护士协助完成良肢位的摆放联合穴位敷贴。具体方法[10]:(1)仰卧位:头部垫枕头,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能出现屈曲。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软枕,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在胭窝处外侧放置一小软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之间放一硬枕,使足处于中立位,防止踝关节跖曲。每种姿势必须定时进行体位变换,每2~3h更换一次。(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直,肩关节前屈约90°,下方用一较厚软枕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放一枕头,使躯于呈放松状态。(3)患侧卧位:头位垫在枕上,患侧肩胛骨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角。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下面垫枕头,背部放一个枕头,躯干取放松体位。(4)床上坐位:髋关节保持90°的屈曲位,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干伸展,双侧上肢伸展位放在床前桌上。最好在臀下放一坐垫,双膝屈曲50°-60°,膝下放一软枕,患侧足底抵一沙袋,保持踝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5)轮椅坐位(端坐位):在轮椅靠背处垫一块木板,使患者躯干保持伸展,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后方,双上肢伸展位放在轮椅前桌上,或稍屈曲放于轮椅扶手上,前臂旋前,手指伸展,膝关节屈曲90°,双脚平踏于地板上或轮椅脚踏上[11]。
穴位敷贴选择的穴位部位为曲池、合谷、外关、肩髎、肩髃。皮肤用酒精消毒待干后贴于相应穴位,24h后揭去,经过1~2h后再贴上新的穴位敷贴,1次/d,1周为1疗程。注意事项:操作时为患侧穴位;穴位敷贴不可潮湿;不要在患者紧张、饱食、饥饿、二便未排清下进行;患者注意保暖;贴上穴位敷贴后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患者耐受为宜;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每天在敷贴处按压3-5次,每次1分钟。
对实验组患者每天贴上穴位敷贴后采取良肢位设定,1周为一疗程,4周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及肌力测定,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52.18±13.31)相比,治疗后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74.57±14.08)明显升高,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肌力比较
与治疗前肌力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45.7%和45.3%)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明显升高(84.3%和86.7%),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患侧偏瘫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外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这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的牵张反射亢进所致[12]。良肢位摆放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上,目前多应用在脑中风患者、截瘫、偏瘫、四肢瘫等软瘫期患者,能够对抗患者肢体痉挛模式的出现,促进肢体功能更快的恢复[13]因为卒中病人的偏瘫是中枢性瘫痪,其特定的病理过程表现为病人病情将经历驰缓期向痉挛期转换的过程,大多数病人的痉挛模式为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病人这种痉挛模式既是恢复的自然过程,又是进一步恢复的障碍,早期的康复护理中注意体位的正确摆放,会预防和减轻痉挛模式的出现及程序。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有着悠久的历史[14-16]。甘灵玲[17]研究表明,穴位敷贴作用机理是通过“吸收”、“射透”、“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肌体细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的生物酶的合成,达到祛风痰、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
在本组病例中,接受早期良肢位摆放联合穴位敷贴的患者,其肌痉挛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联合穴位敷贴对于抑制肌肉痉挛,减少并发怔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创造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丁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分期康复护理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25):180-181.
[2]蔡文智,李亚洁.脑卒中的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1.
[3]金春莲,刘肇清.超早期良肢位对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4A):605-606.
[4]梁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0,8(8B):2119.
[5]江华,张素玉,黄淑珍,等.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7B):1828.
[6]赵扭珍,程艳华.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 2010,8(5C):1387-1389.
[7]王敬茹,王霞,于新美.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0A):2572-2573.
[8]万霞,赵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Suppl2):15-16.
[9]温国辉,吴勇.急性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一6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J].检验医学教育,2005,12(2):4l-43.
[10]马诚,成鹏.实用康复治疗技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11]曹艳.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R].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7:589-590.
[12]南登崑.康复医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66.
[13]陈伟红,夏春丽,李绣球.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褥疮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22-424.
[14]来晓龙.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1-2.
[15]王世宏,崔加林,丁为庆.综合疗法加脑神经生长素穴位封闭治疗脑梗死肢体偏瘫240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2,42(17):11.
[16]王淑敏.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04,44(13):56.
[17]甘灵玲.中医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院报,2011,14(04):62-63.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