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颍上县乡镇区域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2014-09-24王林王壹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特点建议

王林+王壹

摘要介绍了颍上县乡镇区域性畜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乡镇区域性畜牧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乡镇区域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区域性畜牧业;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建议;安徽颍上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301-02

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深受广大农民朋友重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加速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基础一线从事畜牧业科技应用推广工作,对乡镇区域性畜牧业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了解,现就有关乡镇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简要的阐述,并提出发展政策方面的建议,希望对乡镇制定区域性的畜牧业发展规划有所启示,为基础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颍上县乡镇区域畜牧业发展现状

笔者近10年来在刘集、杨湖、鲁口等乡镇从事畜牧业生产、疫病防控、畜牧产品安全等工作,从基础的角度对当前的乡镇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说明。经过对乡镇畜牧业发展的调查,认为当前乡镇区域畜牧业发展呈以下态势。

1.1散养户退出市场,规模养殖成为主流

畜牧业的发展由过去农耕经济时的家家户户“牛羊满圈,鸡鸭满院”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规模养殖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模式的升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到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去,家家户户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规模养殖场户1 000余户,笔者工作的3个乡镇规模养殖场户也有近100家,纳入日常监管的规模养殖场户有70余家。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规模、存出栏量等均超过当地畜牧业规模存量的70%以上。现在农村除部分农户养殖少量的鸡、鸭等家禽外,少见养殖山羊(个别地方如回民积聚区有养羊的习惯除外),也很少养殖牛、猪等大牲畜,家家户户搞养殖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规模养殖将成为畜牧养殖业的主流。

1.2畜牧养殖产业的大格局已具雏形,正向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

在调查的规模养殖场户中大都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正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他们一般都从事某一种畜产品的生产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虽然规模不是太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是太强,但是相比一家一户的养殖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也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调查的相关乡镇规模养殖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生产格局。

1.2.1特色养殖业已成规模。以刘集乡的具有养殖场为代表的郎德鹅养殖,以鹅肥肝生产为主要目的,通过对郎德鹅进行集中高强度的填食,使鹅肝在短期内迅速膨大,然后对鹅体进行屠宰取肝,以鹅肥肝为主要销售产品,附带鹅胴体、鹅头、鹅翅、鹅蹼以及鹅相关脏器均可以分别包装,经过冷冻储存后,适时上市,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以具有代表性的郎德鹅养殖在刘集乡的三友集、苏家屯等村已发展到10余户,每户年养殖屠宰鹅体可达5 000余只,即便在近年鹅肥肝作为高档消费,市场逐步疲软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勉强获取利润,维持正常生产[1-2]。

1.2.2常规养殖已形成产业集聚体。这些产业集聚体主要有:以刘集乡家利养鸡场、鲁口镇益农养鸡场为代表的肉鸡产业,他们的生产能力均可以达到批出栏肉鸡2万羽,年出栏近10万羽的生产规模。以刘集乡奇达蛋鸡、典成蛋鸡、连章蛋鸡等为代表的蛋鸡生产,年循环产生时蛋鸡4万羽,单存量不低于2.5万羽的生产规模,已经形成区域性蛋鸡生产特色。以刘集宏达养猪、鲁口镇八戒之家为代表的养猪产业,存量可繁母猪均在200余头,年出栏生猪在6 000头左右。以杨湖镇湖羊场、刘集军民养殖场为代表的养羊业续时存量都在1 600余只,年出栏商品羊2 000余只。以杨湖好顺养牛为代表的肉牛生产,投资近500余万元,年存出栏肉牛300余头。这样的养殖规模在当地,乃至全县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见,当地的畜禽养殖基本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但产业体系的完善提高仍有待时日。

1.3初步形成畜牧业服务体系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畜牧业的技术服务,形成完善的畜牧业服务体系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目前已经形成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补充的畜牧业服务体系。畜牧业所需要的各种强制免疫的疫苗、村级免疫人员的误工补偿、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部分畜禽的保险费用、各种政策性补贴、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养殖场户的技能培训等均由政府买单。畜牧兽医科技企业的科技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农村各类经济能人的积极参与,社会畜牧兽医力量的跟踪服务等无疑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2乡镇区域性畜牧业的发展特点

乡镇区域性畜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乡镇区域性畜牧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从上述几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来看,一是大都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常年从事某一种畜产品的生产,而且相同的畜产品生产相距都不是太远,这样有利于在畜产品生产经销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能人带动效应明显,蛋鸡、鹅肥肝、肉鸡、生猪、肉牛、湖羊等养殖企业大都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带动亲戚、朋友一起发展,如郎德鹅肥肝生产、肉鸡生产、蛋鸡生产、湖羊生产都是以这种形势发展起来的。三是初步形成专业化合作意向。郎德鹅肥肝生产、家利肉鸡、连章蛋鸡、宏达养猪、好顺养牛等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正在走产销一体化道路,以抵御更大的风险,并且赢得更多市场机会。

3存在的问题

乡镇区域性畜牧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专业化组织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这些养殖企业虽然是由亲戚或者朋友联合发展起来,并且部分成立了合作社,但是在生产经营上基本上是独立的,彼此间没有连接纽带,市场联系不紧密,这样在生产销售环节中难免被其他市场主体所要挟,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例如鹅肥肝高档消费的市场萎缩造成不少养殖户损失惨重就是明显的例子。

3.2部分养殖企业产业链短,严重依靠外地货源

如郎德鹅肥肝生产所用成年鹅体大都是江苏等地货源,肉牛生产大都是东北等地货源。当地基本没有货源可用,造成生产的源头受限制,成本高,利润低,造成养殖企业的损失,一些企业肉牛育肥后销售不畅就是因为购买的犊牛太贵,经过1年的育肥出售获利很少,同时还要承担运输、疫病防控等风险,风险太大[3-4]。

3.3养殖小区组织化程度低,疫病防控难度大

部分养殖企业没有按照规划要求建设,不能形成专门的养殖小区,而且与外界隔离不严,给疫病防控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肉鸡、蛋鸡养殖企业,存量规模大,生活环境差,免疫程序复杂,易发疫病多,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疫病的发生,防控难度很大。

3.4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压力大

除部分养猪企业建设有沼气池、化粪池、晒粪场外,其他养殖企业基本上都没有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随意,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给政府的节能减排带来一定的压力。

4关于乡镇区域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区域性畜牧业发展小可至1个或几个乡镇,大可至1个县、1个市、1个省。区域性畜牧业发展不仅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区域性畜牧业发展政策时,既要立足当地实情,又要考虑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需要。现就立足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当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4.1政策导向要有利于实现发展畜牧业的目的

发展畜牧业的根本目的是向社会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的畜产品,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

4.2制定政策要遵循畜牧业发展规律

畜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任何一种动物产品的生产都有一定的周期性,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在这个生产过程中都存在许多不定性。同时又要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选择更适应当地发展的畜牧业项目,才能更好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畜种的差别,不同畜禽产品生产周期也不同,如肉牛的生长周期长达2~3年,而生猪、家禽等则周期很短,所以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颍上县在制定扶持肉牛生产政策时也要有稳定性,才能看到成效。

4.3财政补贴要有利于农民增收

近年来颍上县的财政补贴力度很大,加上中央的各项惠农补贴每年都在1 000万元左右。但结果是生猪价格一路走低,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2年,现在当地生猪出栏价格已经跌破6元/kg,养猪户损失惨重。而肉牛生产没有政府补贴,养殖户则搞“短、平、快”,直接将东北等地的架子牛拉回来育肥,造成架子牛价格上涨过快,育肥牛成本上去了,养牛的效益自然就下来了。财政补贴如果没有创新,只会造成产能过剩,继续过剩最后接受市场的调节,而产能不足的产业只能逐步萎缩,无法继续提供所需要的畜产品。

4.4畜牧业发展政策要有利于绿色生产和节约生产

畜牧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其属于高污染行业。目前除了大的养猪企业有沼气池、沉淀池、晒粪场外,其他养殖企业基本上都没有治污设施,走进场区不是臭气熏天,就是污水横流。这样既不利于疫病防控,发展绿色环保生产,又不利于美好乡村建设。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更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土地的综合利用等方面。

4.5示范场园建设要有利于科技推广和示范带头

近年来,阜阳市每年都有3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对全市的畜牧业示范场园进行以奖代补,对全市的畜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将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与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挂钩,便更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5结论

近几年颍上县区域畜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效,部分区域已经形成完善的产业群体,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以及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都起到巨大的贡献。虽然区域性畜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只要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切实完善好区域性畜牧业发展政策,建立起完善的保障应急储备机制,避免畜牧业大起大落,就能实现当地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6参考文献

[1] 朱国奉,薛毫祥.区域畜牧业资源循环利用实证研究——以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306-310.

[2] 杨华,马庆.加快凉山州乌蒙山区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草业与畜牧,2014(2):57-59.

[3] 张培斌,汤胜民,丁原春,等.融入区域畜牧业经济建设 培养高技能创业型人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9):111.

[4] 蒲冬华,杨芳桃.瞿香英怀化市鹤城区“4+1”区域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畜牧兽医,2009(2):37-38.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特点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