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2014-09-22曹越伍中信黄灿

会计之友 2014年27期
关键词:专业型比较

曹越++伍中信++黄灿

【摘 要】 学术型会计研究生与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创新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可行路径是:在培养目标方面,为学术型铺设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学者的学术发展路径,为专业型铺设从硕士到会计主管再到财务总监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术型应强化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训练,专业型应强化企业实务类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在教学方法方面,学术型应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专业型应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关键词】 会计研究生; 学术型; 专业型;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7-0105-04

一、问题缘起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会计人才在推动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提升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等等。当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建设工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以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为导向,促进会计研究生教育逐步向以应用型专业学位教育为主转变。

关于会计人才培养,国外研究主要针对会计师职业能力的构成(Gammie & Kirkham,2008)、识别和决策影响因素(Keller et al.,2005)以及培养方法(Stanley & Marsden, 2012),侧重研究应用型会计人才,强调会计人员的实战能力,为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国内研究集中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刘玉廷,2010)、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法(韩明辉,2010)及会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王新红等,2010)。这些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但当前研究缺陷集中在:一是侧重本科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问题探讨,忽略高端会计人才尤其是会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探讨;二是未能系统研究会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未能彰显培养特色,难以实现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这些缺陷,拟从必要性、培养目标、课程架构体系和教学方法维度系统比较会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以期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

二、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划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包括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分别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形成了“二元”结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型研究生又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类,其中在职又包括单证班和双证班。二元结构培养模式根源于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高端会计人才的强劲需求。传统观念认为,如果要去科研院所从事财会类科学研究工作,就需要考取研究生,而如果想去企事业单位工作,则会计本科毕业之后就可以胜任了。然而,在会计研究生教育改革前,招收的研究生均为学术型。通过调研改革前七所会计名校2003—2005年会计研究生毕业去向后发现,97.3%的研究生选择了企事业单位实务部门,而非科研院所,仅有2.7%的毕业生选择科研院所或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去实务部门之后,会计类研究生因为学历优势而被委以重任。整体看来,在晋升、薪酬和地位方面与会计本科生相比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很多用人单位也发现学术型研究生的实务工作处理能力却存在很多缺陷,表现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缺乏财会处理经验、缺乏从战略层面考虑企事业单位财税问题的能力、忽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难以满足实务界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很多企业招聘学术型研究生之后,需要花费很大的培训成本以使其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甚至有一些具备“实干”精神的企业家宁愿招收本科生而不愿意招收研究生来承担本企业的财会工作。这就促使教育主管部门反思,为什么学术型会计研究生难以适应实务界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减少会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本科生招生数量来适应需求,还是参照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的模式发展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市场需求决定了教育主管部门只能选择后者,实施会计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即按学术型和专业型这种二元模式来培养。具体说来,划分二元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在于:

首先,改革前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培养高层次的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减少会计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会计本科生招生数量,不仅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还可能使得会计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人才越重要,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更多、更高,包括学历和处理实务的综合知识及素养。而本科教育不论在培养方案、培养时间还是择业机会方面都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培养方案方面,会计本科教育着重财会类基础知识的传授,难以实施案例教学和各门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时间方面,本科一年级是通用类基础课程,大四找工作,开设课程很少。真正学习专业知识的就是大二和大三。部分高校大三才开始学习会计专业核心类课程。在1—2年之内学习完财会类核心课程并进行综合、融会贯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难度。择业机会方面,现在一般的二本院校会计本科毕业生找份工作尚可,但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工作很困难。这一方面是会计本科生规模大、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好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更高。这促使会计本科生考研热潮的到来。据调查,很多二本院校的会计本科生考研率在60%以上。一心准备考研的本科生难以在本科阶段实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将满足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定位于本科教育是不现实的,必须从研究生教育改革开始。

其次,其他专业学位的发展经验决定了二元模式是分类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可行选择。法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成功实践为发展会计专业学位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满足市场对高端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1年授权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等9所高校开办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教育。MBA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该学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旨在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是晋升管理层的重要通道。同理,为满足市场经济对法律人才的强劲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6年推出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该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等领域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这给会计专业一个信号,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借鉴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的经验推进会计专业学位建设。若不发展会计研究生专业学位,既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又难以在企事业单位提高财会人才的素质和地位。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企业业绩的提升都是不利的。发展会计研究生专业学位可以解决这个难题。endprint

最后,市场需求强劲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会计研究生分类培养的二元模式是最佳选择。对应用型会计高端人才的强劲需求决定了必须推进会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工程。但高校会计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必须削减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将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定位于学术研究,即为博士生培养准备优质生源,就业主要是面向科研院所。这样一种二元模式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会计研究生培养质量,即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定位于应用型,侧重财税实务的融会贯通,着重解决企事业单位面临的财会难题,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市场需求。而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则定位于学术研究,侧重研究方法传授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着重解决财会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难题,适应科研院所对教学科研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目标及其差异

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未形成一致的表述,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勾画了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整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会计管理+教学科研”;二是“科学研究”;三是“开拓精神+应用能力”。这表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含糊不清,决定了各高校在培养方法和口径上存在重大差异,难以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而对于专业型会计研究生而言,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提供了参考性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该目标具体体现为:(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2)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理论上讲,在培养目标方面,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应分别侧重学术研究和应用实务,这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尽管部分高校在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培养方面突出了“科学研究+应用实务”的双重目标表述或复合型目标表述,但“科学研究”应是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使命。由于从事科学研究并非绝大多数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选择,加之科研院所对学术型研究生需求数量有限,实务中学术型研究生难以适应会计管理工作需求,所以近三年来国家明确要求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指标,并指出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为博士生培养准备优质生源,将来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扩大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招生规模是满足实务界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当前,985、211重点高校大幅度缩减学术型招生指标,清华大学甚至取消了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招生,部分高校已将学术型研究生设置为硕博连读生。这都是为满足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而进行的调整,是一种市场导向的调整。

四、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课程架构体系及其差异

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课程体系看来,主要的课程有:高级计量经济学、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理论与实务、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准则与实务、数量经济与实证会计、中国税制、税收筹划等。而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参考性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方向课、任选课和实践课,且有具体的学分要求。同时,要求具有MPAcc招生资格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开设一些课程。从学术型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来看大同小异,学术型课程中较为独特的课程是高级计量经济学、实证会计等方法类课程,需要讲授较为高深的计量经济学基础和实证研究方法,为会计学术研究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教学与科研提供方法支撑。而在专业型中,则强化了实务导向,对计量经济学和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严格要求,数量分析方法则侧重应用方法,此外,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战略管理、商法概论、投资学、会计职业道德及税务会计都是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现了面向市场需求的实务导向。

五、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及异同

尽管各培养单位高校没有明确指定两类研究生的教学方法,但从国内高校来看,对于学术型会计研究生,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式知识传授,辅之以小范围的案例讨论。国内会计类著名高校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方法还涉及到英文文献阅读讨论课程,以此锻炼学生发现研究问题、借鉴研究方法的能力。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发展的清晰脉络和完整框架,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体而言是合适的。然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则主要是案例教学法,理论架构一般简要讲解,而是通过案例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战略眼光、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即学术型侧重传统教学方法,而专业型侧重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完全的灌输式教学或案例教学均无法实现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目标,两种教学方法均有其利弊。对于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而言,建议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案例教学方法为辅。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建议以案例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方法为辅。另外,专业学位应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方法,这可以通过采取双导师制度(即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来实施。校外导师解决实践教学内容问题,而校内导师可以挖掘研究命题,促使学生深思企业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出研究命题,这对于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六、创新我国会计研究生“二元”培养模式的可行路径

将会计研究生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这种二元模式进行培养是满足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两类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架构体系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简言之,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术研究导向,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是实务应用导向,这决定了两者的课程架构分别侧重研究方法类课程和实务类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分别侧重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架构和教学方法。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这就要求各高校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及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调整,并配备合适类型的师资,进而实现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目标。具体而言,创新我国会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可行路径有:endprint

第一,就培养目标而言,应为学术型会计研究生铺设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学者的学术发展路径,为专业型会计研究生铺设从硕士到会计主管再到财务总监的职业发展路径。自2009年以来,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大力发展为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回归学术本位提供了契机。各培养单位要及时转变理念,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培养目标上及时明确学术导向,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其攻读博士学位和成为知名学者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招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在培养目标上要明确实务导向,侧重培养学生对财会实务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为其成为会计主管和财务总监打下基础。

第二,就课程设置而言,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应强化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训练,实现与博士生培养课程的无缝对接;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应强化企业实务类课程,基于企业经营流程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当前,大部分高校学术型会计研究生课程设置与专业型会计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重合类课程。这难以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学术型研究生要强化学术研究所必须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课程,要及早与博士生培养课程对接,为提高硕士和博士培养质量奠定基础。而专业型会计研究生课程设置着重解决企业面临的财会类实务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又要从企业战略层面进行全盘考虑。所以要在财会类课程的基础上,基于企业经营流程和业务部门,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培养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复合型实务导向的会计人才。

第三,就教学方法而言,学术型会计研究生应侧重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应侧重案例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教学方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教学应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研究方法的先进性,这适合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而以实务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教学应强调发现实务问题、分析实务问题和解决实务问题,这都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模拟进行,这就自然是案例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要有效实施教学方法,各高校应配备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类师资。建议学术型研究生师资的配备由研究能力突出和科研成果丰硕的老师担任,专业型会计研究生师资的配备由具有实务经验和专业资格(例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资产评估师等)的老师担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二元培养模式目标。

【参考文献】

[1] Gammie E, Kirkham L. Breaking the Link with a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a Chartered Accountant: The ICAS Story[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008, 40(4):356-375.

[2] Keller M et al. Reasoning about Moral Obligations and Interpersonal Responsibilities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J]. Advances in Psychology, 2005,(137):317-337.

[3] Stanley T, Marsden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Does Accounting Education Need I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2012, 30(3):267-289.

[4] 刘玉廷.我国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J].会计研究,2010(10):3-8.

[5] 韩明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0(4):85-8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型比较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