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氏菌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对照思路
2014-09-21谢国勇余进胜
谢国勇 余进胜
淋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淋病奈瑟氏菌(NG,也称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常引起生殖道感染-淋菌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宫颈炎,逆行感染可引起尿道膀胱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等,可导致男女不育症,也可经血液传播到全身的其他部位,形成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潜伏期平均为3~5天,5%~20%的男性和60%女性感染者呈现无症状感染。淋病奈瑟氏菌感染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据我国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1],淋病的发病人数在5种性病病种中位居第三。目前,临床上检测NG的方法多种多样,较为常用的有快速检测法、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也称体外DNA基因扩增法)等[2],为比较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3种NG检测法的检测效果,本研究对100例淋病患者分别应用了上述3种方法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确诊或疑为淋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25~58岁,平均(38.4±3.3)岁,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淋病体征、症状。选取100例患者的尿道及宫颈口分泌物进行检测。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男性:将棉拭子蘸取无菌盐水插入尿道口,深度在2~3cm,轻轻旋转拭子,停留10~15s取出,以洁净试管保存棉拭子送检。女性:用窥阴器扩张阴道暴露子宫颈,除去宫颈口表面的分泌物,用棉拭子插入子宫颈管内1~2cm处轻轻转动,停留20~30s将棉拭子取出,以洁净试管保存送检。女性患者检测需避开经期。
1.2.2 NG检测
1.2.2.1 直接涂片 将分泌物涂片,保持厚薄均匀,在分泌物涂片自然干燥后,做革兰染色。初染使用结晶紫,再使用碘液媒染,以95%乙醇脱色后使用复红复染。使用油镜观察染色涂片结果,淋病奈瑟菌的形态呈半圆形或肾性对称排列,颜色为粉红或红色,在细胞内外镜检中,可观察到在多形核白细胞的胞质中常成对排列,两菌接触面扁平或稍凹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1.2.2.2 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分区接种于经室温平衡的选择性培养基。接种后的平皿(巧克力平板和血琼脂平板各1块)置35℃~36℃、5% CO2和>70%湿度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培养24~48h观察细菌的生长。培养出菌株后,根据细菌鉴定方法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对于可疑菌落,还需做生化鉴定。
1.2.2.3 PCR检测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标本中的少量DNA片段进行扩增,得到较长的DNA片段,再采用凝胶电泳法检测,观察色带变化,以判定检测结果。全程操作均严格按照PCR试剂盒上的操作说明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相关正态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种检测方法的NG阳性检出率比较 PCR检测的NG阳性率为81.0%,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61.0%)及直接涂片法(43.0%)(χ2=9.71、χ2=30.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细菌培养法的NG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见表 1)。
表1 3种检测方法的NG阳性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淋病作为一种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性传染病,其具有局部症状重、发病急骤的特点[3]。临床诊断淋病主要采用实验室检查手段,目前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沿用了直接涂片法进行淋病检验,其在性病门诊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从大量临床实践来看[4],直接涂片法的阳性检出率非常低,误诊、漏诊率较高,特别是女性患者,由于其分泌物杂菌污染较多,所以仅根据染色形态判定,容易出现失误。
细菌培养法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淋病诊断金标准[5],然而其不仅在试剂、培养条件、操作技术等方面受限严格,同时NG阳性检出率也较低。与细菌培养法相比,PCR检测法对标本的要求更为宽松,不论细菌是否存活,PCR法都可准确检测出来,其有效克服了使用抗菌药物后杀灭细菌而无法检测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PCR可将细菌DNA片段放大,也很好地克服了标本量少而无法检测的问题。PCR检测法对实验室的要求更高,应用该方法判定治疗效果时,还需仔细剔除死亡细菌检测出的阳性率[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3种方法中,PCR检测的NG阳性率最高,细菌培养法次之,直接涂片法最低。PCR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法的NG阳性率显著高于直接涂片法(P<0.05)。总之在直接涂片法、细菌培养法、PCR检测法3种检测法中,PCR检测法的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是临床检测淋病的理想方法。
[1]刘镇平,徐志康,窦宇红等.淋病奈瑟氏菌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0,16(10):1201-1203.
[2]夏克强,孙丽琴.对240例男性患者泌尿生殖系感染5种病原体的检测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2):166.
[3]吴玉霞.淋病奈瑟氏菌的细菌培养与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对比[J].右江医学,2011,39(3):337.
[4]税开毅.三种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方法结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34.
[5]陈秀英.应用细菌培养法与PCR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茵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236-237.
[6]潘云霞.淋病奈瑟氏菌二种检测方法结果比较[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