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及解决策略
2014-09-21李静
李静
【摘 要】母语负迁移在二语习得领域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这一阻碍作用则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从形态、词汇、和语篇等不同层面具体分析产生母语负迁移的根源,并提出相关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避免母语负迁移现象,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写作;解决策略
一、引言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己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有着相同之处或相似之处时,母语便会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即就是所谓的正迁移。当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有着大的差异时,母语便会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即就是所谓的负迁移。
英语写作在很多领域都被广泛使用并被视为英语综合能力的标志,然而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都很低,看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错误满篇,中式英语处处可见。这直接反应出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所带来的阻碍作用。通过分析语言习得者在英语写作中所犯的错误以及成因来看,绝大多数错误都受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并且这一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二、母语负迁移现象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表现
1.形态方面的负迁移
众所周知,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自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英语单词而言,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变化,比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之分,动词不定式等等。而汉语中却没有这些形态上的变化。由于这些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的习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
(1)冠词的错误
冠词属于功能词,包括:不定冠词(a, an),定冠词(the),以及零冠词。不同的冠词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而汉语中却无此语法分类,因此中国学生对冠词的用法变得很茫然,在选择冠词时常常出错。比如:不该加冠词的时候却加上冠词,错误的使用不定冠词a /an,以及省略冠词等等错误。
例如:错误: What a honest man he is!
正确: What an honest man he is!
错误: Every year we celebrate the National Day.
正确: Every year we celebrate National Day.
(2)名词单复数的错误
英语中的名词可分为两大类: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又分为:单数可数名词与复数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通过在词尾加‘-s 或 ‘-es 来表达复数意义。不可数名词却没有复数形式并且也不能被冠词与数词来修饰。然而对于汉语中的名词而言却没有这些规则。比如: 这本书,那些书,这些书。在汉语中,代词是有复数形式的,如果想要表达代词的复数,我们只需要在词尾加上“们”,比如:“伙伴们,朋友们,她们,他们,它们”。
(3)形容词及副词的错误
英语中,形容词与副词有三个级: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一般而言,比较级与最高级是通过在词尾加上后缀“-er与-est”来实现的。在英语中还有一些双音节词与多音节词是通过加“more, most”来实现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当然还有一些特殊词的特殊变化,比如:many/much , more , most ; little, less, least 。而汉语中,比较级与最高级可以通过以下词语来实现,比如:“比,较,更,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巨大差异,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碰到比较级与最高级时很迷茫,因而极易在此处出现错误。例如:
错误: I will make more many friends in my ideal college.
正确: I will make more friends in my ideal college.
错误: Students become more cleverer with the teachers help.
正确: Students become cleverer with the teachers help.
2.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词汇是句子的必要成分,是英语写作中的基本要素,由于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因此英汉词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由于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在选词上常常会出现错误,比如:词义的误用,搭配的误用以及用法的误用。对于大学生而言,母语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他们常常把汉语作为媒介来帮助他们学习第二语言。比如,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在汉语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并且盲目的认为汉英词汇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有相同内涵与外延意义,以及相同的搭配。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2.1词性的误用
在英语中,句子的基本构成是SVO 或 SV,不同词性的词在句子中担任不同的成分,比如: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动词则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成分。然而不同词性的词它们的词的形式也是有差异的。比如:succeed (动词.), success (名词), successful (形容词), successfully (副词)。而汉语中的词汇却没有这样的分类,在汉语中,一个词可能会在不同的句子中扮演不同的成分,比如:在句子“小明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中,“勇敢”是一个形容词。而在下列句子中:“小明的勇敢让我佩服”,此处“勇敢”却是一个名词。再如句子:“小明很勇敢”,此处“勇敢”担任的是动词作用。大学生常受到母语的影响,或多或少的出现此类错误。
例如:错误: I admire Xiao Mings brave.
正确: I admire Xiao Mings bravery.
2.2词义的误用
在汉英翻译的句子中,中国学生常会机械的在英语中找出自己认为的对应的英语单词来进行字面上的翻译,事实上,英语单词和汉语词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邱数德(1989)指出:英语词汇的意义与汉语词汇的意义存在三种对应关系: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及不完全对应。然而我国学生总是忽略这些,盲目认为汉英词汇间是完全对应的,所以在写作中常出现错误。
比如:错误: Im sorry, but I cant borrow you this book, because I have to use it now.
正确: Im sorry, but I cant lend you this book, because I have to use it now.
在英语中,“borrow”指从别处把某个东西借回来,而“lend”指把自己的东西借出去给别人。在汉语中却只有一个汉字“借”,表达借出去与借回来,因此学生碰到此类现象别会很迷惑。
2.3搭配的误用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搭配方式,在英语写作中,我国学生常常因为汉语语义的干扰,在选词或搭配中出现错误。比如:
错误: The price of the coat is very expensive.
正确: The price of the coat is very high.
在 汉语中,我们常说“这个东西价格太贵了”,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也常会用“expensive”来修饰“价格”。然而在英语中,当涉及到“价格”时,却要用“high 与low ”来修饰。
3.语篇方面的负迁移
(1)流水句
流水句指表达一连串意思然而彼此之间句法关系松散的一系列的短句,由逗号连接。在汉语中,只要能表达完整的意义,使用简单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在英语中,长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英语强调形合,注重句子的形式与结构的完整。中国学生习惯了汉语流水句形式,因而常把这种形式运用在英语写作中。
(2)语篇的连贯与衔接
汉语强调意合,上下文靠意思贯穿,并不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英语强调形合,句与句之间靠连词连接。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以语义为中心,从而忽视或错误地使用连词,导致文章结构松散。比如:The boy is always telling lies. No one woul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上述句子可以改写为:The boy is always telling lies. Therefore, no one woul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
三、解决策略
1.正确积极对待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认知科学的观点认为,无论教师再努力,学生都会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的。因此,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因为这些错误一方面能给语言习得者提供有效的知识反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错误来反思自己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总之,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这些错误,才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
2.加强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对比
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只有很好的了解两种语言之间各个层面的差异,才能避免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加强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通过大量阅读、背诵增加目标语的语言输入
克服母语负迁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目标语的语言输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语言学习者仅仅掌握了有限的词汇,句型,以及相关语法知识,当他碰到一些较难的句子翻译时,他必然会求助于他的母语知识,毫无疑问,他又怎能写出漂亮的英语作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对学习有益的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及背诵,帮助学生培养地道的英语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杜金榜. 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 , 2001 , 2 : 44-48 .
[2]熊慧. 母语负迁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3).
[3]俞理明. 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 — 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