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控

2014-09-19张争鸣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问责风险管理财务

张争鸣

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曾发布评级报告,对多个濒临“破产”的国家发出警示,2013年,美国政府也曾因为“财政悬崖”而导致“政府停摆”,这或许是对“国家财政风险”的最好诠释。众多案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科学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加强风险管控。本文拟从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概念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如何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机制进行探讨。

一、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基本涵义及特点

按决策理论中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科学事业单位(下简称“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受内外部环境及各种无法预计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单位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发生偏离,从而造成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单位提供公共科技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导致未来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从国家审计署历年审计结果看,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部门预算编制、收支核算、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投资、住房公积金、非税收入等方面。由于单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一定规模的科学研究、生产试制等经营活动,因此,单位财务风险既涉及到财务资源的依法取得和使用,也涉及到筹资、投资、负债、盈利等问题。显然,研究如何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加以监管与控制,规范使用公共财政资金、专项资金、自有资金,杜绝各种舞弊现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系列财务风险,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指导财务工作实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及后果

(一)缺乏灵活的环境适应能力

宏观环境多样化可能带来某种机遇,也可能使单位面临某种失误,表现为: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科学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带来偏差。

(二)缺乏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存在误区。表现为:缺乏法制观念,不按规则办事;对风险管理不重视,不能主动、系统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没有对风险因素系统梳理,缺乏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缺乏有效的财务发展战略

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不完善,不能从单位发展战略和财务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存在较为严重的治理结构问题。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控制度设计存在严重弊端,风险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到位,责权利效不清晰,监督环节不协调,表现为:预算编制、立项申报、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方面权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下,各项资金违规流失、浪费,资产的安全完整难以得到保证。

(五)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

单位存在“家长制”,财务重大决策时往往凭经验和主观判断,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不准确,对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论证,盲目决策导致重复购置、成本过高、不良资产增加、融资过度、投资无效益,给国家财政资金、单位自有资金酿成严重后果。

(六)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我国绩效评价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规范化程度不高,目标定位不准确,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考评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缺乏客观、公正、透明、适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流于形式,必然导致资金预算执行不力、预算资金支出结构异化,事业单位公信力下降,资金使用无绩效等问题。

(七)缺乏统一的问责追究制度

存在着惯性思维,单位问责追究制度不健全,不具权威性、可操作性,主要问题是:问责主体不明确,缺乏明确的问责标准和程序;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薄弱;问责范围小;缺乏外部监督,问责执行不到位等,实施问责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

三、科学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八大策略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加强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控:

(一)实施财务发展战略

从发展战略高度审视财务与会计问题,从单位法人结构治理、科技规划、资本运作及与政府的协同等方面,战略性地选择财务管理手段,促进财务管理的升级和变革。在单位的战略、管理和运作执行的每个环节,财务要为单位战略发展方向提供决策依据,为业务部门提供预算支持,为加强监管、防控风险提供制度保障。只有积极推动财务职能转型与变革,实现财务对科学管理的有效支持,才能灵活应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威胁。

(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单位应立足于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及时预测与防范,主要对策是:建立预警组织机构,设立相应管理流程;建立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掌握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制,通过对报表、合同、项目任务书等内容的分析,构建数字模型,对潜在财务风险进行量化、定性分析,及时反馈,制定防范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案与管理预案;建立财务风险处置机制,选择解决财务风险的最佳方案,把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理顺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1、风险识别

收集、汇总与单位财务目标相背离的重大信息,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

2、风险计量

对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损失程度及对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合理预计。

3、风险分析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查找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4、风险决策

对照单位整体财务规划、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计量的结果,单位决策层选择财务风险管理预案,调整、拟定完备的财务风险解决方案。

5、风险处置

高效执行既定风险管理方案,制订缜密的风险管理计划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事前、事中、事后的角度,把风险管理落实到单位的各个运行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与岗位;对风险管理方案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方案执行与计划一致。

(四)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单位应按照财务规划、业务特点及实际情况,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财经法规,就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国有资产、政府采购、财务收支、投资、筹资、销售、“三公经费”、政府基金、往来、成本、会计结算、工程项目、担保、银行帐户等重点财务项目的管理,整合、制定一系列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使每一项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净化“财务风险”赖以生存的土壤,把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每一环节约束在制度的框架内。

(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从单位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两方面着手,制定一系列相互制约、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体系。要点是:

1、环境建设

按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程序、方法及相互制约关系。

2、注重效率

合理采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控制方法,对经济业务实施全过程控制。

3、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作用,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因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各种问题,加大惩治力度;协调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拟定评价标准,依法对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共同建立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

(六)强化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科学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防范与管控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强化财务决策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根据单位的总体目标确定最优化的财务运作方案,这是一种运用数量经济学、控制论、模型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多标准综合决策的过程,须按单位的具体环境和条件构建相应的决策模型,设定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重点是:

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责风险管理财务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