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上市公司内控环境的思考

2014-09-19俞缨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体系环境制度

俞缨

摘要:健全的内控体系是上市公司应对风险、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内控环境则是完善内控体系、提升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控环境强化措施

一、上市公司开展内控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即控制环境、控制手段、风险评估预测、内控数据信息和监控活动等,其中内控环境是其他因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在控制体系中起到骨架支撑作用。若没有一个好的控制环境,则各种内部控制手段难以实现协调作用,易于出现发展失衡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困境,为适应发展的的要求,内部控制已由企业的一种牵制行为变为强化内部管理的关键所在,控制的目标、方法、手段逐步发展,不同方法的选择和配合更为复杂,这就对控制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次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管理层未对内控环境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很多公司的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比较浅薄,将内部控制简单的等同于奖惩手段,危机管理意识不强,难以认识到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甚至一些公司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部分领导者更重视数据信息、绩效测控等更为直接的控制手段,认为控制环境无关紧要,这就造成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方向偏差。

(二)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用

内部审计监督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及时的发现漏洞并予以改善。然而,在很多公司中,内部审计受到“人治”的掣肘,难以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另有部分审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在岗位之上滥竽充数,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我国的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广泛的存在着两种问题:其一,家族企业式的公司,人才选拔过程中重关系甚于重能力,在管理管理中程序性不强,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其二,前身是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人事管理策略仍沿用了国有企业的方式,并未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公司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易于出现消极怠工与员工流失的现象。

(四)组织机构监管不力

上市公司的内控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管理企业的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行为,主要包括董事会、独立董事、内部审计三个机构,然而由于目标设置不合理、体制构建不完善等原因,机构监管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三个主要机构的职能交叉严重,权责划分不清,平日工作效率低,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无法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五)未针对上市公司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监管架构

从整体上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制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不能做到完全匹配。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不同类别的证券来获取资金,但是针对投资者的制度保障还不完善,难以在发生证券侵权行为后划定民事责任。国内整体制度环境的落后,也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完善上市公司内控环境的措施建议

(一)确立对内控环境建设意义的正确认识。

上市公司要自上而下的确立起对于内部环境控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强化管理层的危机意识,使其树立起防范风险、规避风险的意识,自觉在工作中注意内控环境建设,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员工树立起关于内控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并借助制度建设、信息传递等手段,明晰每个人在内部控制环境构建中所承担的责任。

(二)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首先可以在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能设置上做文章,上市公司内部构建双向负责和双规管理的模式,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交付审计机构进行监督,而宏观方面的监督职责,则由董事会之下的审计委员会来履行,具体的执行交由独立董事完成,以保证不同性质管理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注重以人为本

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人事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整改:第一,人才选拔方面注重人才素质的同时也关注心理健康因素;第二,做好岗位分析,帮助员工明确自身职责权限,使其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三,奖惩制设计方面,要明确职务晋升与绩效评估的关系,实现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

(四)切实发挥管理机构的监管作用

明确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在于实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通过划分董事会与职业经理人的权限与职能,来避免人员构成和工作权限的过度重合,进而强化董事会在企业决策制定和监管方面的责任。另外,要设立独立的监事会,并在财会制度上保证其工作开展所需经费,明确其监管权力,并在董事会出现监管不力问题时,进行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五)进一步完善针对上市公司的法律实施和司法救济机制。

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不仅是上市公司自身的工作,也与国家的法律制度密切相关。应在原有制度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上市公司法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条例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加快构建司法救济机制的步伐。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股东集体诉讼制度和代表诉讼制度,完善协商、仲裁、诉讼等多种纠纷解决途径,为投资者合理保护自身权益提供便捷的法律渠道。

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有利于健全的内控体系的构建,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避免管理效能弱化的关键,对于防止内控手段失衡、控制制度运行不畅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公司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手段加以强化。

参考文献:

[1]杨海静.上市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J].价值工程,2013

[2]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7

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系环境制度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环境清洁工
某些单位的制度
漫观环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