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
2014-09-19谭凤田
谭凤田
摘要:社会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越来越关注,因为财政资金是来自于纳税人,是事业单位开展职能工作,促进社会公益、服务于社会的资金。本文就财政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并力求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强有力的改进措施,以求未来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 预算财务分析
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使用监督措施,就容易因为资金使用不当造成这边铺张浪费而那边急需资金的项目却得不到资源配置的局面。尤其是受政府之托为民服务的事业单位,更需要加强资金管理,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加强事业为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及其他组织机构利用国有资源成立的从事文教科卫的组织。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很长一段时间内,事业单位的财务都停留在重核算轻管理的状态,这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2011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好‘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运行机制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制度体系”。至此,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才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被广泛关注。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财政拨款发挥更大的作为,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加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的滋生。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相对简单,在资金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国家审计署的历次审计报告披露的腐败案列,就足以说明问题。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利用资金管理盲角挪用公款;二是挤占或截留专款,用于体外循环,这不仅使会计信息失真,还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单位隐瞒收入不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或者虚列开支、坐收坐支,转移预算外资金,更有甚者设立“账外账”或“小金库”用于职工福利的发放。只有完善资金监管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使“收支两条线”真正落到实处,才能遏制腐败的滋生。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以财务决策为核心,通过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优化配置有限的财政资金,以实现财政资金价值最大化。特点有以下三点:
(一)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覆盖面广
单位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与资金管理息息相关。比如办公用品的购买、办公设备的购置、日常工作的开展经费等,都伴随着资金的运作。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各个方面都应受到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制度的制约。
(二)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综合性强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财务信息和各项财务指标,反映单位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时,财务人员更是要了解和掌握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邓方方面面的知识。
(三)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是单位管理的核心
事业单位的管理,核心是财政资源的管理。单位的日常工作,最终都归结为财政资金管理等基本财务问题,都需要通过财务指标来反映。所以说,财政资金故那里是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
三、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内容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内容包括了分配管理、拨付使用管理、结余资金管理以及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2004年起在中央机关全面推行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资金的分配管理,增强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主动性,避免了财政单独批复资金的盲目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所有的财政资金的流转封闭在独立的国库单一体系内,有效地 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结余资金的管理主要是因为各级政府预算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当年未能形成实际支出,长期沉淀,造成资金的闲置,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消化结余资金,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是结余资金管理的核心。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重点是要建立以下三个制度:一是建立资金审批制度,明确资金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授权范围;二是完善预算制度,通过预算规划资金的使用,达到量入为出的目的。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内控制度的严密性以及项目决策的经济型。
四、目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每年9月底以前,事业单位通过部门预算软件接收财政下发的初始数据,按要求编报各项基础数据;是省财政厅对各单位报送的基础资料予以审核、汇总后,在11月初下达第二年的省直单位预算控制数,包括总控制数、基本支出控制数和项目支出控制数;“二上”是财务科审定单位各业务部门编制的预算,进行汇总、分类和平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单位第二年的预算草案并编写预算编制说明,再连同下属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起上报至省财政厅;“二下”是省财政厅在省人大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30日内将预算批复到机关,机关在15日内将部门预算批复到所属二级预算单位。
财政资金的支出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手段:一是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实现“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消费,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施监控”;二是实行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对有关财务支出事项的必要性、真实性、合法性以及相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核,由各级管理层在授权范围内作出批示,并最终由财务人员进行复核。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预算收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目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
(一)普遍缺乏独立的内审机构或内审人员
事业单位普遍借助振幅审计来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单位内部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实质上由财务人员兼任了,这使得财政资金管理在人事上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内部审计职能与财务检查只能混搭一起,使得单位的内部审计局限于纠正财务收支违规事项,主要发挥的是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而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缺乏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管理漏洞等方面的评价。
(二)预算编制不合理
事业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时,先由各科室编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再上报财务科汇总。实际工作中,各科室的预算编制人员甚至都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不能掌握基本的预算编制技术和方法,甚至不能有效地配合。如此编制出来的预算,科学合理性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基本支出预算准确度不高,项目支出随意性很大。基本支出采取简单的基数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却难以反映本年度的真正需求。项目支出必须专款专用,必须经过严谨的测测和调查研究才能立项预算,而时间仓促的项目预算随意性就大了。
(三)预算执行不力
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预算外支出的审批程序与权限与预算内支出的审批程序权限一样,其实这是从形式上否定了预算存在的意义。甚至出现月度内无预算的项目绕道预算外审批流程而畅通无阻的现场。
(四)缺乏相应的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普遍是全额拨款单位,重财务核算,轻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人手有限,通常以报表以及年终决算报告替代了财务分析。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少,参与决策的机会更少,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为分析而分析地单纯数据分析,缺乏从整体大局分析财务收支合理性的动因,难以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endprint
六、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
为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解决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内部审计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对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为确保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事业单位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由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本单位最高管理机构报告工作,并确保内部审计独立行使职权。
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期评价制度。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盲区,并对症下药,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预算管理
一方面,提升年度预算编制水平。对基本支出预算,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定额,并逐年根据预算执行情况逐步细化合理化。对于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应该按细目区分,是与人员数量相关,还是与业务活动频繁度相关。比如电话费明显与人与兽那数量相关,经费预算就应该考虑以人员为标准;比如会议费、业务招待费,与业务活动频繁度相关,经费预算就该考虑当年的业务活动。另一方面,改进项目预算办法。加强预算前项目支出合理性、科学性、必要性探究,本着效率原则,保障重点突出收益性良好的项目,不科学不合理项目不立项预算。第三方面,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对于年度预算内月度预算外的预算外支出,审批程序与程序可简化为与预算内支出一致,但对于年度预算外的支出,要严加把控,审批权限应上升至最高领导层。而且,财务科要定期汇总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定期编写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寻查预算执行过程的异常现象和原因,促进各科室后续支出的合理安排与调整。按月编制预算预警表,做到随时提醒各科室预算执行实况。
(三)加强财务分析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财务分析制度。事业单位利用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作为主要依据,对财政资金的支出及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务运行中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为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决策提供财务依据。财务分析报告时编制下年度财务预算的前提。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涉及事业单位相关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分析,包括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收入支出情况、人员支出水平及人员增减变化等,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分析。财务分析方法可采取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等。财务分析力求结合单位实际,摆脱为分析而分析的被动局面,深刻探究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揭露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真.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刍议[J].工会论坛,2004,(3):95-96
[2]陈启书.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5,(3):8-9
[3]王娅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初探[J].山西财税,2007,(7):10-11
[4]王雍君.公共预算管理[M].第 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13
[5]赵建勇.政府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第1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9-2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