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
2014-09-19王燕文
王燕文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也日益改善。由于各种办公室硬件设备的大量增加,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逐步增加。为了保障行政单位日常办公的正常运行,必要的固定资产是必须的。但是,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此相当重视。本文通过对目前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就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在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固定资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单位的正常运作,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必要的,而这些物质基础都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各种物价也飞速提升,这就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财产的日益升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完善有关固定财产的管理制度,避免资产的流失。
一、现状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1、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不够重视
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所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只重视购置,而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管理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没有进行有效的展开,致使相关的固定资产设备的报废、损毁或者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维修,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降低了工作效率,导致重复劳动现象的发生,因此应予以重视。
2、盘点工作不到位
部分固定资产存在着丢失损毁、不可再利用等现象,但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不及时,没有明确的记录,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此一无所知。对已拆除、更换、淘汰、毁损的固定资产缺乏及时的账务处理,使得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现象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户不实,账款、账物不符这些现象,都是盘点工作不及时的表现。这种做法,既违反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同时也违背资产管理的要求。
3、对报废、调拨和变卖的固定资产处理不当
相关管理人员重视钱的管理,忽视实物管理,或因受专业知识限制,对物品什么程度该报废不了解。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调拨和变卖的处理时,没有按规定的程序实行报批,而是对其进行随意处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人员的调动现象十分普遍。那些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物品,会随着人员的调动而进行转移。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此外,由于个别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有时或碍于情面,或因为麻烦,对于本来可以追回的一部分固定资产不予理睬,而是采用报损的方式进行掩盖,从而造成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在我国,财政拨款,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来源。可见,固定资产为国家所有,这就导致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缺乏,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责任心不强,造成对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疏忽。只重视一些重大的购置,而忽略了对日常的管理。只知道使用,而不进行及时盘点、定期核对,从而频繁出现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数值与财务统计账单不相符的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从来不计算成本与损失,从而导致铺张浪费的现象。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管理意识的薄弱。进一步形成了固定资产的隐形流失。
(三)缺乏人员培训
虽然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人员配置,但是由于缺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导致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四)资产监管不健全
要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正常进行,除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正确的管理理念以及合理的人员配置以外,严格的监管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之一[3]。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闻不问,形成上级部门检查就盘点,不查不盘,导致一些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无人问津,甚至不知道其早已不存在。
二、现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核算不反映损耗
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有关规定显示,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核算固定资产的原值,对于折旧等方面的核算往往不重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采用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来代替折旧。而对修购基金的提取则是按照单位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进行提取的。由于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的原值以及使用年限不存在相关的配比问题,所以无法保证固定资产到期的及时更新。
(二)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实现
在会计财务账面上,对固定资产的反映,始终只有原值。没有固定资产净值,也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给予反映。这就导致,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和报废处理时,并没有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对处置收入与报废时间提供参考,进行监督。使得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可以随意的进行。而离开会计的正常核算和监督可能会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低价处置,从而引起资产的流失,也有可能滋生腐败,损害国家和单位利益。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想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改革,思想意识的转变是基础条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认识。对根源上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解,对其来源、内容以及用途要有明确的认识。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基本依据。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去向要有及时明确的记录,通过会计信息可以系统的、全面的体现固定资产的全貌。从而避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据可依。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监管体制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督体系,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责任体制,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使用(包括转让等)情况以及报废的整个流程中及时跟进监督。此外,还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时的抽查,最大程度的实现监管体系的作用,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
(四)实现全员参与的管理的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单纯的依靠资产、财务部门实行对庞大资产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全员参与的全程管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不仅加强对全体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同时要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设立监管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审查,形成体统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效益。
(五)规范会计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核算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划分,对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分别进行核算。规范账面的建立,优化会计核算。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要及时的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账务处理,从而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素质建设。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在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提高业务能力。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面的核算需要认真加以对待,保证固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对其来源去向做到充分的掌握。
(六)规范财务管理
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明确其购进时间,这样只需记住其编号,在财务系统中查询,就可以对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来源、去向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固定资产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尚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监管体制,合理财务人员配置,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惠琼.从财务管理视角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2]梁长敏.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若干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
[3]邓素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4]高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析——基于全球基金项目视角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5]毕雪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干部学刊,200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