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控制设备维修费用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2014-09-19侯江天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费用成本设备

侯江天

摘要: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现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就必须做好成本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以最少的维修费用达到最好的维修效果,是现代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则主要对于企业如何控制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相关措施的探讨,以帮助实现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设备维修成本控制

现代企业在以经济为导向的经营背景下,单纯依靠对仓储、采购、销售等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已不能满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无法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加强企业管理,重视在企业生产设备方面,降低其设备维修成本,平衡生产和设备运维,是有效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途径,尤其对于冶炼业、制造业来说,控制设备维修费用来降低生产成本更应该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设备维修费用支出中,设备管理与维修所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来源于设备选型、安装、运行及维护改造、报废处理等全过程中支出的用费。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其费用支出的因素则来自于企业中设备的前期管理、职工素质、设备维修保养、旧设备的更新改造等多方面因素。那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该如何控制设备维修费用,这就要求各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在控制设备维修费用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改进。

二、关于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的建议

(一)加强对设备的前期管理

1、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

设备的优质性能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条件,也是减少设备维修费用的基础。因此,企业要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在设备选型上提高警惕,选择可靠性高、可维修性良好的设备。还应考虑所选设备机型的统一性,以便于备件的储备与通用,便于维修,节省库存费用。与此同时,在设备的采购管理中还要把好设备的采购订货关、安装调试关及设备的竣工验收关,充分确保设备的技术性能,降低成本。

2、编制设备维修费用的预算

设备维修费用的预算主要是对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设备维修工作的费用制定的目标,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设备的维修费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编制设备维修费用时要包含保持设备良好的状态运行所需要的维修费用、为设备维修工作服务本部门的生产作业及维修费用、公共系统费用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务规定和预算范围进行按年单位产量表示的设备维修费用的预算,做到周密严谨。

3、制定企业设备管理目标与设备维修费用分解指标

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设备管理要求,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设备管理要求进行企业设备管理目标的设定,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设备管理目标应该紧跟企业总体目标、企业商品市场的变化需求,并遵守国家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等有关设备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制定维修费用分解指标,加强费用管理。结合近年的设备维修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将维修费用按施工费及备件费分别分解到各生产部门,以此加强维修成本控制。

4、强化全员的成本意识

为了控制设备维修费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强化企业全员的成本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企业领导者应该积极宣传企业成本管理知识,提高企业员工对加强成本管理的认识,将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企业利益,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增强责任感,维护设备的使用性能,降低设备维修的可能性。各生产部门应该对分解的设备维修费用进行合理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可控成本的设备维修费用。

(二)企业在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

1、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进

设备的技术改进对于完善设备性能,降低维修费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要想减少控制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首先需要重视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进工作。因此,企业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消除设备中的缺陷问题,提高设备的工作性能与使用率,从而降低设备维修的工作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合理使用与控制设备维修费用

合理使用与控制设备维修费用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并达到规定的生产效率水平。因此,企业在维修设备时要在减少因设备维修延误而造成的较低损失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与控制维修费用。企业设备维修管理者应该进行设备维修费用的经济分析,确定设备最合适的维修周期,进行定期的维修;考虑设备零部件损坏时的维修费用,进行合理选择维修后的再生修复使用。还要选择合理的选择科学的维修方式、时间及维修人员,从而达到科学使用与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的目的。

3、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

为了降低设备维修费用,企业应充分调动其企业设备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设备旧备件进行修复,对贵重备件交旧领新,以旧换新。企业应该集中维修费用与力量对同类机组零配件进行分解,将完好的部分进行重新组装,并回收旧材料和利用闲置设备进行结构的改造,投入到生产的再利用,这样能够节能降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也能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4、建立维修设备费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进行企业的管理已成为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样,在企业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的工作中,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维修设备费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控制设备维修费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应该采用计算机系统主要对资产情况、资产历史档案、预防维修记录、维修材料、维修配件及维修人员等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设备维修费用进行评价和估测,提高设备维修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加强控制设备维修费用,达到最佳的维修效果。

(三)企业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的重点工作

1、加强对设备的精心维修与保养

企业的生产设备在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运行后,容易出现故障或问题,需要维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与保养,对设备精心维修与维护,这样才能防止设备零件出现磨损,延长修理间隔期,并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在当前我国冶炼业、制造业等行业的设备维修工作中,造成的设备失修、过剩维修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由此,要求企业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加强对设备的点检工作与自检工作的管理。企业各生产部门员工应该按生产日常点检规定认真进行设备点检,并加强岗位设备的精心维护,严格按规范流程执行生产操作,加强对本岗位设备的自检工作,减少设备的事故或故障的发生。还应保持设备的整洁与通风,注意防潮、防腐蚀,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有效控制设备维修次数,节约维修费用。

2、建立健全的设备保养制度及维修制度

完善的设备设备管理制度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保证。针对企业中出现的设备管理的漏洞、违章操作以及账实不符的问题,企业应该强化设备管理的制度监视,建立健全的设备保养制度及维修制度,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设备维修费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日常设备巡检制度、设备管理考核制度等。通过规范的制度规章来约束企业员工的生产工作行为,规范其设备操作和管理的流程,提高设备维护的自觉性。

3、加强员工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强化保养意识

随着企业新工艺与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操作程序要求也在提高,技术人员对设备的使用要求更高。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企业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对新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及用途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并会使用、会保养。由此在科学的使用设备过程中强化设备保养意识,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进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三、结束语

从本文的分析中,了解到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设备维修费用,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各企业应该以经营为导向,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强化设备维修的管理意识。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前期管理,加强在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工作改进,并注重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从而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玉辉,单丙娟.控制设备维修费用 搞好成本管理[J].民营科技,2007;09

[2]葛永康.浅论设备维修费用管理[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06

[3]姚国成.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思路及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7;03

[4]郭强.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01

endprint

猜你喜欢

费用成本设备
调试新设备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哲理漫画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