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中后期毛泽东关于收入分配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4-09-19赵满华
赵满华
(太原师范学院 经济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一五计划”中后期毛泽东关于收入分配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赵满华
(太原师范学院 经济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一五计划”中后期,毛泽东对收入分配有一些宝贵的论述,包括必须同时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收入,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避免过大的收入差距。这些论述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一是合理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提高“两个比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实现“两个同步”;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缩小收入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毛泽东;收入分配思想;现实意义
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在我国工业化亟待推进和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对收入分配的论述不可能多,但在“一五计划”中后期,毛泽东就收入分配问题有一些宝贵的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毛泽东关于收入分配的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收入分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956年上半年,我国“一五计划”已经进行了三年有余,总体上很成功,但由于当时我们没有管理全国经济工作的经验,许多方面照搬前苏联的做法,经济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和政策,避免走前苏联走过的弯路,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我国当时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一系列讲话,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鉴于我国当时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因此,这一时期毛泽东着重探讨了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等基本而重大的现实问题,其目的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在收入分配方面,毛泽东主要分析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强调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就收入分配发表了一些重要而宝贵的论述。
二、毛泽东收入分配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五计划”中后期,毛泽东对收入分配的有关论述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或讲话中,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在分配问题上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工业化,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实现工业化,国家建设需要积累,集体发展也需要资金,居民生活的改善更缺少不了钱,如何协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毛泽东的主导思想非常明确,即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1956年3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1]272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指出:“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1]380毛泽东关于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分配思想,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得到了体现。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应当坚持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分配政策”。“不应当只管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忽视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这一点必须向职工群众说明。但是,在另一方面,片面地强调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而忽视职工的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也是不对的。”[2]
2.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收入
“一五计划”中规定的工业总产值五年内增长90.3%,这个规定1956年超额完成。农业和副业的总产值1955年比1952年增长了14.8%。在工农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1]272“在增加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争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员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百分之十的社员的收入能够不增不减,如有减少,也要及早想办法加以解决。”[1]274正是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一五计划”期间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都有比较大的提高,195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5.44元和72.95元。正是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指出:“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职工生活,对于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作用。”“应当保证职工的工资收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并且继续贯彻执行按劳取酬的原则,改进工资制度和奖励制度。”“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必须保证农民在生产发展的条件下能够增加收入。”“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一般社员都可以逐年增加收入。为此,不但需要国家有正确的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而且需要合作社正确地规定公共积累和社员个人收入的比例。”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人职员的平均工资将增加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农民的全部收入也将增加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2]因此,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和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收入,是毛泽东关于收入分配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曾在“一五计划”中后期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3.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针对前苏联单纯片面积累资金和忽视农民切身利益的做法,毛泽东指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毛泽东幽默地指出,“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还指出,“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在合作社的收入中,国家拿多少,合作社拿多少,农民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规定得适当。”除了遇到特大自然灾害以外,“争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员每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加”。[1]274同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也有表述,毛泽东在该文中指出:“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1]380八大政治报告也体现了毛泽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思想,其中指出“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必须保证农民在生产发展的条件下能够增加收入。党中央要求全国的合作社,在初办的几年内,在正常年景的情况下,争取百分之九十的社员增加收入,而以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一般社员都可以逐年增加收入。”[2]因此,“一五计划”中后期毛泽东不仅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还提出了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思想,这对于当时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我国来说,意义非凡。
4.避免过大的收入差距
1955年8月我国最终取消了供给制,统一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务等级工资制由低到高,产生了一定的工资差距。如何对待工资差距?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些干部的工资太高,农民看不惯”[1]336,这是合理的。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又指出:“有少部分工人的工资以及有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是高了一些,农民看了不满意是有道理的,斟酌情况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1]381-382同时,毛泽东还指出,“说农民收入不多,比工人少。这要有分析,不能光看收入。工人收入一般是比农民多,但是他们生产的价值比农民大,生活必需的支出也比农民多。农民生活的改善,主要依靠农民自己努力发展生产。政府也要大力帮助农民,比如兴修水利,发放农贷,等等。”[1]336毛泽东认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工资要适当调整,而且要注意缩小差距,指出:“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1]272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明确地表明:对于收入差距,群众有些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过大的收入差距,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对于一些收入差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三、毛泽东收入分配思想的现实意义
时代发生了变迁,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我国经济发展已迈上了新台阶,但毛泽东关于收入分配的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深化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合理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提高“两个比重”
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而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集体和个人这三方面的利益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突出的问题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长期偏低,近几年还出现了下滑的趋势,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44.5%,不仅低于其他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也大大低于2000年48%的水平(见图1)。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8 845亿元,人均GDP已经跃上6 000美元大关,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民生问题备受关注,居民增收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把“蛋糕”多切给居民一块,首要的问题是合理确定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这是妥善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三方面利益的基本要求,是兼顾三方面利益的具体体现。
图1 2000—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两个比重”,扭转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偏小的状况,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本路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要通过实施民富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收入所得税、合理确定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盈利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措施,以“国强”促进“民富”,以“国富”带动“民富”,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避免“利润侵蚀工资”,逐步实现“两个比重”的合理化。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实现“两个同步”
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有待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毛泽东多次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增加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收入,而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79—2012年期间,我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同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只有7.4%和7.5%(见表1)。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限制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居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届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居民收入提高的量化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振奋了民心,激励了士气,表明了中央对改善民生的决心,也是毛泽东收入分配思想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具体应用。
表1 1979—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与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36实现“两个同步”,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根本方法。在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工资增长与物价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员工利润分享制度,努力提高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保证企业劳动者的工资随企业效益的提高而增长,保证居民的收入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可喜的是,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7.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311元,实际增长8.1%,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速开始反超经济增速。
3.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对于目前做好“三农”工作,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业生产连续多年获得丰收,农民收入稳定提高,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896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9.3%,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偏大。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的重点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3]36为了落实十八大精神,2013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就有38项,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等。在宣传好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要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有利于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缩小收入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五计划”中后期,面对较大的收入差距,毛泽东主张缩小收入差距,这一思想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我国来说,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高水平徘徊,2012年基尼系数达到0.47(见表2),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倍以上,大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差距水平,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全方位拉开,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表2 2003—2012年期间我国的基尼系数
对于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不回避,指出目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3]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3]15这是实事求是地承认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对重大社会关切的应有回应。
我国现阶段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路径是:第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分配过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第二,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存,在完善最低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产品的供给。第三,建立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自我约束机制,协调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加强对垄断性高收入行业的监管和调控,通过完善税制对高收入群体进行有效的调控。第四,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收支账户,摸清个人收入的“家底”,规范个人收支行为,提高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和规范程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五,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开辟社区就业的门路和岗位,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刘少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526551.html.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72-2035(2014)05-0050-04
A84
A
2014-03-25
赵满华(1962-),男,天津人,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冯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