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行为中教师口头禅现象探究

2014-02-12

关键词:口头禅话语意义

李 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关于教学活动,传统上我们只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研究较少,尤其对教师口头禅给予的关注极少。

什么是教师的口头禅呢?教师的口头禅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反复使用的习惯性口语,即在每句话或每隔几句话中都会出现的话语。这些话语没有实际意义,它们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教师口头禅产生的原因

1.从心理语言学理论看口头禅的本质

说话是一种行为,说话的目的是传达说话者的意愿,这是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和“言语行为”理论得到的启示。从心理角度研究言语,我们同意孙延弢(2001)的看法,即“从表面上看,口头语是一种言语习惯,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意识行为……但口头语却具有重要的语用意义和句法意义,同时它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表露。”[1]故口头禅的产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显化现象,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心理认知思维的外化。比如教师习惯性地在一句话后加“V不V”格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等,它们反映了教师被注意的要求,教师授课过程中反复使用这种句式以期调动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如教师准备一堂新课时,虽然对课程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会对课文的某些地方不很熟悉,故上课时心情紧张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时他们通常会在话语开头或中间加“这个”、“那个”来掩饰思考的中断,或在话语中或结尾加“啊”、“嗯”来缓解紧张的心情,久而久之它们就成为了教师的口头禅。

2.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教师的口头禅性质

语言和言语的形成受语言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分工作为语言外部的客观因素在口头禅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口头禅存在于社会之中,具有社会性,同时也具有阶层性,曾婷(2011)认为“不同行业之间人们所说的口头禅是不同的,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团体产生的,所以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里人们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最终会形成不同的口头禅。”[2]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具有该职业特有的口头禅,比如“明白了吗”、“会了吗”、“V不 V”问答格式等,于是教师不自觉地养成了问答式的授课模式。同时,教师的口头禅可以通过学习而得,新教师经常模仿老教师的教学用语与教学模式,无意识学习了老教师的口头禅。

二、对教师口头禅的解构

本文对“V不 V”格式、“这个”、“那个”、“啊”、“嗯”进行解构。这里需要指出两种情况:第一,它们未成为口头禅以前,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句法性质多样(主要针对“V不V”格式中的动词性质),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语义,可以作为句法或句子成分;第二,成为口头禅以后,它们在传统语言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新特点,比如句法位置固定(“V不V”格式一般出现在句尾,“这个”、“那个”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中,“啊”、“嗯”出现在句中和句尾),整个格式已经成为凝固的整体,且语义逐渐淡化,已经不能发挥句法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多种语用功能。

1.从语义上进行解构

教师口头禅属于一种话语标记,一般采用马国彦(2010)形式,把口头禅定义为:“口头禅是话语标记的虚化状态,指自然会话中在修辞意图驱动下,由于认知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的综合作用,某些表现出高频复现、脱口而出、粘附性等特点并在语义和功能上具有相应特征的话语标记。”[3]所以,以上三类口头禅是话语标记的特殊形式,它们的字面意义与语境意义不符,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它们原来的语义已经弱化,再进一步弱化,其意义则更为抽象而难以捉摸。最后它们实现了从客观意义到主观意义的演变,词汇意义减弱,标记意义增强,又由于迎合话语结构的需要,它们的功能已经强于语义。

(1)“V不V”格式由语义上正反对比的两部分组成,用于有疑而问的真性问句中,纯粹表询问之义,说话人希望从听话人那里得到新信息,而用于无疑而问的假性问句中,疑问强度减弱,这时该格式已经虚化为了话语标记,“V”与“不V”已经没有意义上的正反叠加,而是一个凝固的整体,从而衍生出询问之外的多种意义,当然确定具体意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在接下来的语用论述中将进一步说明。(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这个”、“那个”表指示与称代,“这个”指代较近的人或事物、情况,“那个”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情况,[4]396-397但成为口头禅以后,它们的词典意义淡化,被虚化为了话语标记,表示较虚的语境义或语用义。(3)“嗯”、“啊”的感叹之义也弱化了,或衍生出询问义(“你今天没写作业,嗯”),或衍生出确认义(“老师讲的内容比较深,啊,回家好好消化啊”)等。

2.从语用上进行解构

赵妍妍(2011)认为:“语用含义也可称为会话含义,它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用含义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它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5]所以,理解一个言语片段真正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即语用意义。

(1)“V不V”格式用在疑问句中表示除疑问之外的多种语用含义,比如表要求(“好好看清楚这道题,行不行”),这时句子有强烈主观性,表达说话人不满、厌恶的情感;表商量(“咱以后可以别迟到不,能不能”),这时说话人希望听话人接受自己的提议;表提醒(“这个知识点很重要,要好好消化,是不是”),这时说话者对于重要或易忘记的内容给予提醒;表劝阻(“老师在讲课,你别插嘴,行不行”),这时说话者要求听话者不要实施某行为。综上,可以看出“V不V”格式已经从命题功能转移到了交际功能。(2)“这个”、“那个”也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上文提到过教师授课紧张时会使用它们来弥补说话时的迟疑,当不知道说什么以及怎么说时,它们会发挥话语组织与语篇连贯功能,此外还具有话题转换功能(如“现在我们开始上课,那个/这个,今天的作业收了吗”)等。(3)授课中“嗯”、“啊”的出现频率也很高,教师思索时,会用它们来填补思维的空白;讲到情绪激动时,可以用其抒发感叹之情;需要引起学生注意时,加强其语音强度来起到强调作用;开始讲课时起到开启话题作用;当教师对前面讲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或肯定时,用它们进行自我确认等。

综上,以上三类教师口头禅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在语法语义方面发挥作用,而在认知语用方面发挥作用,实现了它们的语篇功能、标记功能以及人际功能,完成了从客观化到主观化、语境化的进程。

三、教师口头禅的影响

1.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是知识的传播者,该职业的工具是语言,而课堂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教师从事教育行业的前提条件。但教学行为中过多的口头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个人形象,有些学生会以教师的口头禅作为笑料,甚至拿它作为教师的绰号,这既不利于教师的形象,也不利于教师个人职业素质的提高。严格意义上说,教师是中介者,传递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教育观念与人生价值观,教师应该起到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但是过多的口头禅却使教师成了不良的榜样。

2.对教学的影响

王珊(1992)指出:“课堂教学是信息输出、接受的流程,教师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学效果的体现者。”[6]课堂教学本身的重要性要求我们研究教师的课堂用语,教师过多使用口头禅会使本来完整的意思支离破碎,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过多的口头禅会占据教学时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毫无意义的口头禅就像噪音,学生会将学科和教师的表现联系起来,对本学科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本学科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使教学语言达到简练、准确、生动、规范。

3.对学生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会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与学习效率的高低,若教师使用过多的问答式口头禅,一味重复单调的话语,会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单一化,使他们不愿去思考,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影响不仅针对中国学生。对外汉语教师使用的口头禅也会对外国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双重性,它既是讲课的媒介语,又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语,若教师授课时包含过多口头禅,这会给外国学生一个不“纯粹”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利于外国学生对中文的学习与习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使用口头禅“那个”,下课后一名黑人学生很气愤地找到老师质问为什么要不断说“Nigger”(黑鬼),是否对他有偏见,这个例子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语言的双重性,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涉及语言还涉及文化等方面,所以,在教学时要合理调整话语量,摒弃多余口头禅。

四、改进教师口头禅的设想

1.从教师个人出发

教师授课时有口头禅是普遍现象,但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自我,主观上有意识去消除口头禅,认识到不良口头禅会影响自身形象与学校的学术氛围,从而在思想与行为上有所改变。若是因未备好课紧张而产生“嗯”、“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可以在课前充分备课,细化授课环节,完善备课体系。同时,教师要意识到克服已形成的口头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锤炼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相信假以时日口头禅会慢慢消失。

2.从教师语言本体出发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但掺杂过多的口头禅会有损这种独特的艺术性,故我们要为纯洁教师语言而努力。比如对“V不V”格式口头禅的改进,当教师要强调重点或进行提问时,可以改变这种单一的问答模式,采取更有效的提问方式,比如通过变换多种句式,抑或提高词汇的丰富性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达到与学生更有效的交流。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制定个性化的授课语言,形成独特的风格来感染学生,但个性化不意味着随意,故教师要有语言的自控性,排除口头禅等“杂质”成分,提高教学语言的规范化程度、用词的准确性与生动形象性,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变的语调、丰富的词汇、强烈的感情来提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总之,希望通过此文能对教师口头禅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净化语文教师以及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 孙延弢.言语行为中口头语现象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5).

[2] 曾婷.口头禅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1(17).

[3] 马国彦.话语标记与口头禅——以“然后”和“但是”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4).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 赵妍妍.“V不V”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6] 王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特殊性之分析[J].汉语学习,1992(2).

猜你喜欢

口头禅话语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有意义的一天
等一会儿
生之意义
妈妈的口头禅
妈妈的口头禅
诗里有你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