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①

2014-09-19王文斌陈丽华林国土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队伍

王文斌 陈丽华 林国土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①

王文斌 陈丽华 林国土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和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既能够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又能够指导学校运动训练的“双师型”体育教师已然成为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进一步探讨学校“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心理学 双师型 体育教师 队伍建设

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往往都是侧重于学校体育教学,相对运动技能水平较低,指导训练能力不强,既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又能够指导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教师较少;在教学训练中能够渗透心理学教学,能做到体育与心理有机结合的体育教师更是严重匮乏。“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育,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一个学校教学的质量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各种教学硬件设施,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

1 “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关键。教育部出台文件多次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迫切要求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体育教学方面,能有利于完善编写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并根据学校专业,合理安排体育任课教师担当运动训练队的教练,在保证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更能够合理发展学生的训练竞技水平。

(2)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现如今科技水平在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也在与日俱增,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新的裁判法规,要求授课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的运动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应从现代体育教育和体育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培养一批能够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优秀的“双师型”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高校“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就几个专业性问题请教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20所高校的直属领导发放了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份。并从心理学角度为切入点,试图以不同的视角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剖析,以期为“双师型”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2.2 调查结果

2.2.1 创新能力薄弱

“勇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改变、改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都应当具备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调查研究发现,仅有5.26%的领导反映教师的创新能力很高,13.23%的领导反映教师表现出的创新能力较高,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对较低的。这可能是由于体育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难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寻求创新的方式方法。

2.2.2 团队凝聚力有待加强

体育教学特别是运动训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一般需要多名体育教师的协同配合才能够有效的开展。就好像一个运动队里有好几个教练分工合作一样,这就要要求教练具有团队精神、精诚合作。体育教师之间的协同配合和教师团体凝聚力越高,就越能够发挥教师个体的能力和群体的力量,这是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但调查结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仅有11.12%的领导反映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凝聚力很高,27.79%的领导则表示教师队伍凝聚力较高。通过数据可知,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凝聚力不高的现状,这可能是领导者的组织协调能力欠缺,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团结协作意识所致。(见表1)

2.2.3 教学投入度亟需提高

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主导,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度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投入度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体育教学方面,主要是指体育教师投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程度,大致可分为精力投入度、态度投入度和时间投入度等。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32%、22.23%的领导反映教师的精力投入度很高、较高,9.15%、20.30%的领导反映教师的态度投入度很高、较高,8.12%、20.31%的领导反映教师的时间投入度很高、较高。由此可见,多数领导反映教师的教学投入度较低,甚至很低,说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投入度是不高的,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在社会中的名誉、地位不高,以及社会对教育不够重视的原因所致。(见表2)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常见问题的心理学效应

3.1 鲶鱼效应的启示

相传,挪威人出海捕捞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就能卖更高的价格,于是渔民们都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渔民出售时它们往往已经窒息而死,这是由于沙丁鱼生性不好动又喜群集的特性所致。然而,有一条渔船却总能带着活的沙丁鱼上岸,他们所卖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之处:原来他们在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被放进槽里以后,由于环境陌生,生性好动,就到处游走,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类,自然而然的紧张起来,到处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就被运回了渔港。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之为“鲶鱼效应”。在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性不足就是不能产生所谓的“鲶鱼效应”的原因。创新是高校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基本能力,但是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拥有的,需要体育教师不断的学习并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将学到的新方法运用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去。因此,很多教师不能也不情愿进行创新,体育教师队伍中能够具有创新能力的并有胆量创新的教师人才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了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

表1 高校体育教师团队凝聚力、创新能力

表2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投入度

3.2 刺猬效应的启示

这是一个刺猬取暖的故事,话说在寒冷的冬天,有两只刺猬想相依取暖,于是就靠在一起,但由于相依的距离太近,各自的利刺就将对方扎得鲜血淋漓,后来双方都调整到适当距离,不但保护了对方,也还能相互取暖,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刺猬效应”。“刺猬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适度原则。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刺猬效应”的作用。教学与训练经验丰富的教师与经验少的教师之间的无形距离越拉越大,就好像两只刺猬之间的距离一样,距离太大达不到“取暖”的效果,距离太小容易使双方都受伤,这就导致不同体育教师之间隔阂的日益加剧,极大限制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3.3 马太效应的启示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莫顿提出了“马太效应”,主要是指人们对已有相当声誉的人给予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没有出名的人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是一种“好的越好,坏的越坏”效应。这就好比现在的职称晋升规则,职称一旦晋升,不需要多努力,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机遇、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而那些低职称的人员虽然也一样努力,但获得的学习机遇更少、福利待遇更低等现象,这就是典型的“马太效应”。这种现象严重打击了年轻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他们的教学态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有的甚至连训练比赛都不愿意参与,严重影响了“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4 “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途径

4.1 “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机构应尽可能根据课程改革和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改变在职培训形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体育培训学习、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体育与健康教育实践。各高校应积极鼓励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2 “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而且是教师提高自身经验、培养良好情商的重要场所。由于课程改革的不均衡发展、教师继续培养与教师自身需求之间脱节等客观原因的存在,许多体育教师很难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并没有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体育教学与训练进行及时调整。有的学校还未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甚至连普通的体育课都能缩就缩、能减就减,极大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遑论教学创新性;有的学校虽然有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多数只是个形式,学生学到的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各类学校应加强体育专业课程的研究与调整,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比重,积极培养能够适合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双师型”体育教师。

4.3 “双师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应为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优秀体育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和所在学校的条件、环境等息息相关。专任体育教师往往课时多、任务重,在校内地位相对较低,去晋升在职学习与脱产进修的时间和学习机会较少。使得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比较困难。因此,学校应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按常规开设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也给体育教师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为体育教师的学历进修、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机会和保障。此外,学校还可邀请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开讲座,增加体育教师与其他相关教师、校医等进行校际交流研讨会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健康教育水平,致力于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

5 结语

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的构建对大学体育教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创新能力薄弱、团队凝聚力有待加强、教学投入度亟需提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心理学上的“鲶鱼效应”、“刺猬效应”、“马太效应”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各高校应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为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创造条件。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让体育教师能够向着“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发展方向前进。

[1]何菊莲.运用“鲶鱼效应”构建高校教师管理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吕路,刘云.“刺猬效应”对教育教学的有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71-72.

[3]王海艳,张水玲.马太效应综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68-69.

[4]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5-374.

[5]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G806

A

2095-2813(2014)07(c)-0147-0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教材工作委员会2013~2014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队伍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大雁的飞行队伍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