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①

2014-09-19李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李萍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北京 100084)

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①

李萍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北京 100084)

在当前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需要予以重视的背景下,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调查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总结了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集中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良好的习惯。

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学校

学校环境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场所,学校体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外,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充沛的精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未来。在这一点上,学校是个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学校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学体育锻炼的必要性,真正做到把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作为每天的必修课,真正做些实际工作去保证和实施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3所小学(桓台一小、桓台实验小学和鱼龙小学)的不同年级的学生100名。(2)3所初中(世纪中学、桓台实验中学、新城中学)不同年级的学生200名。(3)桓台县2所高中(桓台一中和桓台二中)不同年级的学生300名。(4)淄博市2所高校(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的不同院系大一和大二学生800名。共计1400名学生,其中男生768名,女生632名。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上的活动表现以及课后的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做详细记录以获得更为真实的材料。

1.2.2 访谈法

通过与选取对象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平时的体育爱好,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及频率,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等问题,从中获取更多直接的、有效的、及时的信息。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对比分析与总结,找出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亟待解决的共同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覆盖面。

2 结果及分析

2.1 现阶段学生的体质情况

近几十年来我国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事实上体质和健康状况并不良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肥胖问题;近视问题;学生体检测试中肺活量、肌肉力量和速度等的下降……,这些问题越来越影响着我国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2.2 体育锻炼习惯与学校环境的关系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时间较长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对学生各个方面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有不容替代的作用和意义,而好的习惯和意识是从小培养的。因此,学校教育者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和敏感时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2.3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分析

2.3.1 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很局限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比中学生乐观,但也没有达到每天锻炼1h的目标,学生只有在学校才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而且体育活动的范围很局限,锻炼项目很单一。课后忙于参加各种补习班几乎没有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

表1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表(%)

表2 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

2.3.2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锻炼情况差

学校的升学率、家长的期盼、社会的大背景等等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每天的学习中去。多数学体育设施不全,学生连锻炼身体的场地都没有,加之中学生男女生身体发育明显以及学校体育教师的忽视等,促使很多女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2.3.3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令人担忧

大学生虽然课余时间多了,但基于以前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育课的设置和考核方式还不足以引起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打游戏、玩电脑上,女生则把更多时间打发在逛街和娱乐活动上,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2.4 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

2.4.1 学校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第一目标,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学校的重文轻武氛围浓厚,领导的不重视、对体育课和体育的偏见和歧视仍还存在。这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体育的热情,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

2.4.2 学校的器材设备

有些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学校体育锻炼的场地狭窄、器材少、设备老化与不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有些有条件的学校器材设备有了,但是运动场地对人员的限制和约束使学生很少有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些都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利于当前社会发展学生的要求和标准。

2.4.3 体育课的设置模式以及体育教师的素质

男女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青春期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但是现在学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差异,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区别对待,所以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参与需求。

有些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体育课内容的设置缺乏技巧,内容单一枯燥,加之体育教师没有很好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很难热情饱满的投入到体育课中去,不但没有完成锻炼身体的任务,反而会扼杀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 小结与建议

3.1 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学校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不是作为衡量学生发展唯一的指标。学校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知识文化、健康体魄和乐观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学校应逐渐改变过去重升学率和学习成绩的传统思想,逐步提高发展和培养文武双全的学生的意识。

3.2 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考核中

在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以及各种荣誉评比时,将体育成绩纳入其中,让学生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让学生自身意识到学习不是评价自己的唯一指标,这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氛围下,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锻炼的快乐。

3.3 增加学校体育设备和健全安全保护制度

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各个学校的体育资源配置出现明显的差异,条件差的学校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这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健康为本,为学校增添一些体育器材和设备。同时加强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保护措施,及时检查锻炼设施的安全系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处理紧急情况,尽量减少学生受伤的情况。让学生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锻炼身体,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

3.4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全面的广泛的其他学科的素质。前面已经提到,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较大,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认识观,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更好的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做出贡献。

3.5 学校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学校不仅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而且还要举行各种体育竞赛和游戏,比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和球类比赛等,鼓励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其中,实施必要的奖励措施。这对于激发全校的体育锻炼的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竞争和团体合作意识。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比赛就会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那么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就相对容易了。

[1]邱晋军,董艳.学校与社会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7(2).

[2]杨宗友,邱晋军,吴启文.学校环境中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7(5).

[3]姜晓珍,白文飞,徐玲.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在因素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3).

[4]董育平.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24-325.

[5]吴昆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4).

G807.4

A

2095-2813(2014)07(c)-0128-02

李萍(199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田径。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